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日台关系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正发生质的变化,特别是为防“台海有事”,日本加强海上军事力量,并与台湾悄悄地进行军事交流,欲与中国在台湾海峡进行较量。对此,我国政府,特别是军界应予以高度重视,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2.
黄继朝 《现代国际关系》2023,(12):75-90+162
2021年以来,在内外勾连加剧台海紧张局势的背景下,日本涉台政策呈现出明确的“安全化”走向。由于涉台地缘安全固有考虑、右倾化加剧的内在驱动,以及美国加强“以台制华”、乌克兰危机的外在刺激,日本谋求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四个面向全面提升对涉台安全事务的介入程度。政治上着力建构“日台安全密切关联”的政治安全叙事,军事上拓展在台海的“先发”能力与军事活动能力,经济上加强利用台湾来谋取在供应链等方面的“经济安全”利益,外交上强化涉台安全多边战略布局。不过,日本涉台政策的“安全化”走向亦受到日本国内和平主义势力、中日关系整体架构以及美国的制约与管控。  相似文献   

3.
张杨 《现代国际关系》2023,(3):24-45+149
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日同盟台海战略出现了新变化,走向涵盖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全领域威慑”战略。这种变化背后有着深刻的动因:拜登政府回归同盟战略增强了日本联美“以台制华”的能动性;新冠疫情冲击下,美日提升了台湾在东西方价值观竞争中的重要性;香港实现由乱及治后,美日更为重视台湾地缘战略的前沿位置;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也为美日关联欧亚大陆地缘热点、强化同盟并协同配合台海战略提供了外部动力。未来,美日同盟台海战略将出现美日台三方互动高频化、政治红线试探常态化、武装力量部署分散化、战时分工精细化、经济安全合作全面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4.
盛欣 《亚非纵横》2006,(6):11-14,62
近年来在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一直是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大致经历了从战略模糊到战略清晰,从幕后到前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应对的过程,日本干预台海冲突的内在动因和战略企图值得关注,台湾问题可能成为未来中日之间对抗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5.
在台海问题上,美国政策是一个关键因素.它的政策底线是台湾问题必须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和平解决,对统"独"结果持开放态度.其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思路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即中美关系状况和两岸关系状况.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造成台湾问题的最大外部因素,也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和实现统一的最大外部障碍。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与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保持军事关系。自1996年台湾海峡危机以来,美国扩大了它与台湾军事关系的范围,包括美台军官之间就战略和作战问题进行研讨、台湾军官赴美军事院校受训等。美国企图将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国会一些议员还力图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美台之间保持和扩大军事关系使台湾当局和少数主张“台独”的分子产生错觉,促使他们顽固拒绝与大陆在“一…  相似文献   

7.
布什政府上台四年来,充当台独保护伞、提升美台实质关系、使美台军事交流制度化、大幅度增加售台武器,这一系列政策纵容了陈水扁加快台独步伐,是当前台海形势严峻的直接原因,也暴露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治图谋。  相似文献   

8.
孟晓旭 《现代国际关系》2022,(3):34-42+51+61-62
岸田政府将日澳安全关系提升为除日美同盟外最为密切的安全伙伴关系,并以对澳安全合作为首,加紧构建日美同盟之外的次级对外安全合作体系,包括签署日澳《互惠准入协定》,开展更密切且实操性强的安全合作,侧重“印太”经济安全合作等。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长期化趋势及其需求变化“,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下对“印太战略”的深化,以及通过“准盟友”关系来增强威慑力等是日本这一政策背后的深刻动因,中国则是其主要针对目标。从总体上看,日本对澳安全合作呈现出愈加关注太空、网络等新领域,聚焦东南亚区域,突出塑造“安全规范”等趋势,但发展成正式军事同盟的可能性还不大,其进一步深化也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岸田政府强化日澳安全合作将密实美国亚太军事同盟体系,促动“四国机制”军事化,为美日澳三国深化“印太战略”的军事合作提供新助力,在海洋问题特别是台海问题上对中国构成新的挑战,并可能加快日本向“军事大国”转型。  相似文献   

9.
布什政府的对日政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政府上台后,在亚洲更加重视日本在政治、军事上的同盟作用。充分利用日本在其一极化世界战略中充当经济上的伙伴、政治上的盟友、军事上的帮凶,是美国亚太战略目标中对日本政策的核心。继续不断推进美日军事同盟从过去防卫型向未来进攻型的演变,是布什政府对日政策的重点所在。美国布什政府对日本的重视和对日本政策的调整,正是日本梦寐以求的。日本正在利用美日军事合作重新崛起为世界军事大国。美日全面合作、互相利用策略的一致性,使双方都确认对方是其外交的轴心和支柱。  相似文献   

10.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变化与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在插手、干涉台湾问题的同时,保持台海相对和平也已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重要内涵之一.这意味着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将可能进入一个更为复杂,而冲突却有所缓解的新阶段.但由于美国不可能停止插手、干涉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将继续严重干扰中美关系.不过,中美双方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保持中美关系相对稳定,发展中美更广泛的合作,符合双方在21世纪初期和更长时期的利益.这决定中美关系持续改善、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日本在加速推进世界“政治大国战略”的过程中,开始对过去“友好第一”的对华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推行一条以遏制中国发展强大为主流的对华政策。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日本开始逐步调整对台政策,不断发展与台实质关系:政治上,突破“民间外交”限制,推动日台官方关系升温;经济上,密切日台经贸关系,加强对台经济渗透;军事上,双方合作意向明显,开始在安全领域进行合作;国际交往上,支持台湾扩大国际参与,协助台湾拓展“国际生存空间”。这既有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更有其长远的战略图谋。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美日安保体制的强化以及美台军事关系的渐趋密切,日台双方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接触从无到有,逐渐浮出水面。从媒体透露的一些动向来看,这种军事互动已具有一定规模。从深层次看,日台实质关系的升温包括双方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接触与交流是日本牵制中国的战略筹码。日本当权者之所以尝试突破“禁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美台加强军事合作的刺激,是冷战后美国通过强化美日同盟、提升日本在亚太地区军事作用的必然结果。但是,由于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牵制,日本官方在摸索提升日台实质关系包括日台军事互动方面不得不采取谨慎态度。在可预见的将来,日台军事互动还远不能与美台军事合作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3.
台湾问题与日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借美国对华采取强硬政策,不断提升与中国台湾省的关系之机,在台湾问题上对我国施加压力。最近,陈水扁不顾国际舆论反对,要强行推行“防卫性公投”,导致台海局势紧张,日本国会议员、前首相森喜朗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和坚决反对,2003年12月25~27日对中国台湾省进行了为期3天的“访问”。日本的所作所为激起了中国的强烈愤慨。日本这样做显然有悖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大局,那么,日本这样一意孤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一、战略上企图制约中国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各界广泛出现中国“威胁论”、“霸权论”的论调。由于历史上日本曾…  相似文献   

14.
当前,美国战略界围绕是否坚持战略模糊政策展开新一轮对台政策辩论。主张调整模糊政策、军事介入台海冲突的“保台派”快速兴起,但遭到“弃台派”和“维持现状派”的批判。三大派别都以美国台海利益、维护美国霸权最大化为逻辑起点,但不同的工作经历、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加上中美关系与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变化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对台政策上的认知差异。这种政策差异本质上体现了美国战略界对于台湾在美国对华政策中是“战略资产”还是“战略包袱”的不同评估。因其内在缺陷,“保台派”的主张不会成为美官方的正式政策,却将在某些方面修正“维持现状派”的主张,进而影响美国对台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美国现阶段台海政策追求的目标是保持台海局势的稳定,竭力避免因台湾独立而将美国拖入台海之战。如果美国政府对台独行为采取坚决的遏制政策,将会极大地打压台独的嚣张气焰,减少两岸军事冲突爆发的机率,这将为海峡两岸乃至东北亚地区安全提供有利的保障。如果美国武力保卫台湾独立,这就意味着中美将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这不仅会极大地破坏海峡两岸的和平与稳定,而且也会对整个东北亚地区安全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吕耀东  鞠佳颖 《和平与发展》2023,(5):128-149+177
自2015年“存亡危机事态”概念的提出,到2021年宣称“台湾有事”会引发“存亡危机事态”,日本从国内立法角度为介入台湾问题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存亡危机事态”作为一个动态化的变量,当其事态尚未达到严重程度时,日本政府将其认定为“重要影响事态”;当其事态严重时,又将其认定为“武力攻击事态”。针对“台湾有事”,日本政府倾向以“存亡危机事态”“重要影响事态”或“武力攻击事态”予以认定,但受政治右倾化、国家利益导向、日美同盟等因素影响,又往往会出现恣意解释“事态”的倾向,实质是为其武力介入台海寻找最有利的说辞,也是为其借台湾问题随美遏华制造借口。日本通过舆论造势、加强立法、强化日美同盟机制等举措,加大对台湾问题的介入力度,势必会严重冲击中日关系和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17.
台湾问题:中美互动的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形成了新的互动态势.两国在维持台海现状方面形成了共识,都认为台独势力谋求"法理台独"是对台海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挑战,并为维护台海稳定展开了积极互动.中美在台海问题上的积极互动是两国利益博弈的结果.在可预见的将来,出于维护中美关系的大局和台海地区稳定的需要,中美两国有望继续保持在台湾问题上的正面互动态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台海两岸关系出现和平发展的势头,美国智库对此大致有三种认知倾向:一是积极评价、乐见其成;二是谨慎保守、接受和平发展的现实,但心态矛盾;三是顾虑深重、立场强硬,主张适当遏制两岸和平发展。不管是何种心态,他们在维护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利益上是一致的。台湾问题是中关关系中最重大、最敏感的结构性议题,不管两岸关系走向何方,美国的台海政策都将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美国让两岸关系朝美国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的意图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日台关系逐渐升级,究其实质,既有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又有其历史以及经济方面的原因。日本亲台的真正意图是,利用“台湾牌”牵制中国;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企图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防止台湾在经济方面脱离日本;继续为李登辉保驾护航;强化日美安保体制的需要。日本对台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影响到中日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防部2016年《中国军事和安全发展报告》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与邻国领土领海争端、中国国际战略以及影响中国领导层安全观念的主要关系变量、中国对外军事交往与海外军事投射能力、中国大陆对台战略以及中美军事交流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美国在主权争端、台湾问题、两军交流等事务上的政策立场.“报告”显示出美国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包括军事关系,但对中国崛起持警惕态度,尤其是担心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对美国全球和地区领导地位的影响,突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因而,中美两国在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上需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