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范畴是从黑格尔体系发展过来的,当黑格尔哲学的精妙体系倒塌或已经成为哲学史的时候,那里面的每一个规定性、范畴、概念、理论,都成了物质,与此相对应的思维水平成为“物质的思维”,物质成为世界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群众,就是具有物质的思维的人。以往物质定义均与列宁的定义为准,但试从逻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物质范畴,并以此为基础重新认识马克思的群众观点的起源与逻辑根据,就可以最终达到对群众的更精准科学的定义——群众是没有普遍规定性的所有社会人。从而区别于以往中国传统语境中的群众观点。  相似文献   

2.
“意见”是行政机关非正式常用公文,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公文文种。如何认识和评价“意见”在现行文种构成中的地位、作用,确立它在公文中应有位置,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 无可怀疑,“意见”是现实行文中常用公文文种之一。几年前,就有文章指出:“意见”在现有文种构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认为,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名概括民族理论政策“12条”的第一条,对民族概念的表述与斯大林民族定义之间有本质差异。这种表述既有效行使民族概念的中国话语权,又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性。文章最后还从国家安全以及复杂性思维等角度对“12条”的这种表述作了相应的阐述,既保持了作者以往研究的一贯风格,又阐述了作者关于“12条”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系列研究的课题主旨。  相似文献   

4.
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增加了“意见”文种 ,文章从特点、分类、适用范围和制作四个方面对“意见”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史”语境中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社会保障定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预设是将社会保障理解为与近代工业社会相对应的一个范畴,这种界定对于认识人类社会的长期历史进程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们急需确立起“社会保障史”的视野,从更久远的时空维度对社会保障进行定位,同时从观念和操作的层面正确处理这一概念的本土化问题。在跨学科和长时段的“社会保障史”视域中,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有充足的阐释空间和多种解释途径。  相似文献   

6.
请示是中、下级机关常用的公文文种。“请示”是在我国公文种类的演变过程中,从“报告”中演变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文种的。“请示”作为独立的文种,在实践中应解决写作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知”、“通告”和“通报”是三个分别都含有“通”字的文种,正确区分和恰如其分地选用它们是我们写好行政公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观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继承与理性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可持续发展观是对“天人合一”生态观的历史继承首先 ,“天人合一”的思想阐述了中国古代哲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乐相融的关系 ,它认为人的社会活动与自然条件相对应 ,有共同的运动周期 ;人的自然机体和人的社会功能属性与自然界有统一的结构 ,有对应性的联系。人和自然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庄子》所谓“人 ,天也 ;天 ,亦天也”,可以说是天人之间的自然联系与自然统一的一种表述。总之 ,人与自然是紧密地相联系的 ,是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的。因此 ,社会应与自然相和谐 ,不仅要实现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 ,而且要达到社会系统与其外…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命令(令)”这一文种的相关规定存在一些“不自洽”问题,表现在对其使用语境缺少明确规定、发布权限不明、发布内容模糊不清等。命令(令)可以说是国家行政机关发文的最高级形式。应进一步完善《国家行政机关文处理办法》,规范“命令(令)”这一文种的制作规则,解决“失入”、“失出”、不严密、不周延等不自洽问题,以增强其制作和处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证人出庭”和“法庭认证”是目前妨碍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程的两大难题,直接影响法院审判案件的质量。笔者认为,证人必须出庭作证,对实践中存在的证人不出庭、证人当庭翻证及司法机关对证人是否出庭不关心、无能为力的问题,必须从加强立法这一途径上予以解决。法庭认证时,应坚持庭上认证、认证说理和先举证、质证,然后认证的原则。认证时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采用“一证一认”、“数证合认”及“综合认证”三种认证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全球化这一背景,从分析高等教育中“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的辩论入手,借用经济学中“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这两个概念探讨了政府与市场这两种手段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既互相矛盾又互为解决的现象。同时认为与此相对应,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也需要有三条道路:市场的全球化、公益的全球化和沟通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2.
“依附理论”揭示“中心”与“边缘”特殊实质关系,该理论把“中心”与“边缘”定义为“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有了“依附”的存在,导致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贫穷与落后,而发达国家长期靠“中心”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与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分工、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差距。本文试图从洛美协定的签订,以新的视角重新检验和反思“中心”与“边缘”这种特殊的关系,并且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中心”与“边缘”的互动可以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两高”1997年12月各自通过的刑法分则罪名,在简略总结了确定罪名的一般原则后,对“两高”确定的罪名的现实及理论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了“两高”确定的罪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期望立法者和司法机关能给予充分的重视,予以修正,以建立与刑法典相协调的科学的罪名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诉讼中,调查取证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先供后证”与“先证后供”.笔者认为,在坚持程序合法和保障人权的前提下,“先供后证”与“先证后供”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互不相容的,但两种调查取证的方式又各有利弊.为了更好地打击犯罪,维护公平正义,本文将对这两种调查取证方式的价值与利弊从侦查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便为刑事诉讼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比照”在刑法中有两种含义:一是发生的情况与刑法的规定不完全符合时,将此情况依刑法的规定处理。这种意义上的“比照”与“依照”、“按照”的含义不同,“依照”、“按照”是指发生的情况与刑法的规定完全符合,理所当然应直接根据刑法的规定处理。二是与某种规格、模式进行比较,作出处理。与上述两种含义相对应,我国刑法中的“比照”有两种情况:一是比照定罪,二是比照处罚。  相似文献   

16.
以“事权与财权相对应”来解决政府间职责配置问题的思路,无法揭示转移支付所蕴含的深刻政治逻辑,已与新体制发生了明显的不协调,应适时更新为“公共服务职责与财力相匹配”。因此,本文认为应通过完善的转移支付促成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责与财力相匹配,进而发挥转移支付的控制机能。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49条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该条与第117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是相冲突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重在建设”而非“重新构建”。这个命题的确立.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也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果的基本估计和评判。作者从这一基点出发,列举了“重新构建”论的逻辑根据,剖析了“重新构建”论者的理论错误,提出了“重在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首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2010年1号文件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一词,表明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导向.在理论研究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春光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首次确定了其定义,阐释了其两层含义.在政策解读方面,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也对“新生代农民工”内涵首次作出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从刑事立法的演化进程看,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和第一百六十四条是从贪污贿赂罪中逐渐剥离而分立出来的,实践中将其统称为商业贿赂罪的做法不够严谨科学。《刑法修正案(六)》第七条和第八条将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和第一百六十四条的受贿主体由原来的“公司企业人员”扩展至“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工作人员”,为打击既非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也非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准国家工作人员的收受贿赂行为及对之行贿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其罪名可确定为“非公务人员受贿罪”与“对非公务人员行贿罪”。司法适用中也应注意修正案的时间效力及法条援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