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立功制度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立法上的重要体现,这一制度的确立和司法实践中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司法资源,减少了司法运作成本,分化瓦解犯罪分子以及提高了办案效率。然而仅仅建立在功利主义基础之上的立功制度是否有失公平与正义?是否违反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颠覆了刑罚的目的?我国立功制度出路何在?本文以此为视角,做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于犯罪人在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同时追究其民事责任。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带来法律适用上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违背了重复评价、有罪推定等法律原则。本文分别从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的视角,对犯罪民事责任制度提出了质疑,在理论上辩驳了支撑该制度的学术观点,最后得出废除该项制度的基本结论,并指明了解决犯罪赔偿问题的法律出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立功制度的价值观念是功利主义,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因其排斥刑法正义观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弊端。本文认为,在设置该制度时应以正义观为主兼顾功利主义;立功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立功行为的本质是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刑法的立功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对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法律规定比较抽象,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立功"的异化现象——"买功"行为。针对"买功行为"的立功认定,在当前司法实践中和学术界还存在较大争议,有肯定说、否定说以及折衷说等学术观点,本文通过对我国立功制度的概念和特征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相应的现行法律规定和立法精神,进而对"买功"行为是否认定为立功这一问题进行评析,以期对完善"立功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论帮助立功的价值及其规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帮助立功能否归属于立功,在实践中存在着重大的理论争议和司法困惑,深入思考引发此种困惑的制度根源和价值根源,有助于反思和把握帮助立功的价值.从理论上讲,帮助立功应当归属于立功,它有着自己值得关注的规范结构;从正义和功利的角度思索,帮助立功也有自身的独立制度价值并符合立法上设置立功制度的初衷和旨趣,需要防止的只是帮助立功制度的司法异化现象并严格限制其存在范围.  相似文献   

6.
立功制度是我国刑法对犯罪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人予以从宽处理的一种刑罚制度,本文对立功制度司法适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诠释立法的相关规定,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立功制度是我国惩办和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具体化和法律化.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瓦解犯罪分子。提高办案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法律规定的简单化和司法实践的复杂化,立功制度也暴露出诸多不足和问题,影响了国家刑罚权的实现.不利于实现对罪犯进行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刑罚目的。为掌握立功制度在当前刑事审判中的适用情况,促  相似文献   

8.
立功制度实务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具有协助司法机关工作的属性,或者对国家、社会有利的行为。尽管刑法及司法解释对立功制度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由于实践的多样性,刑法理论界与实务部门围绕立功制度的认定问题仍存在较多的分歧,难以形成一致意见,这不仅造成理论上的困惑,也造成司法实践的不统一。本文拟对立功制度司法认定中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能有所裨益。一、立功信息…  相似文献   

9.
单位立功是近年来学界探讨的热点与难点。我国现行刑法未确立单位立功制度,理论界关于单位立功的专题论文也仅寥寥几篇,一些在研究单位犯罪的论著里,提及单住立功的也屈指可数,这使得单位立功实际上处于了立功制度和单位犯罪制度“两不管”的尴尬境地。这种情形,显然与单位作为和自然人并列的犯罪主体这一地位不相符。从转型时期确保社会和谐,惩罚与预防单位犯罪以及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角度来看,建构单位立功制度极其必要。而立功概念的深入人心、单位立功的客观存在以及不违背刑法适用平等性又使得单位立功的具体建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有关立功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功作为一项重要的刑法裁量制度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但是现行刑法规范对立功制度的表述比较粗糙和过于笼统,致使立功情节的认定在实践中逐渐呈现出泛滥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司法实践中对立功情节认定的混乱,从而影响了立功作用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1.
论立功     
我国的立功制度有效地发挥着鼓励犯罪人立功减刑,节约司法资源的作用,但是,由于立功制度仅规定了五个条文。本文针对实践中关于立功的不同情况逐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完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附条件逮捕制度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附条件逮捕制度是近年检察机关出台的一项审查逮捕改革措施,其核心是将原本不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该制度违反《刑事诉讼法》第60条之规定,违背程序法定和刑事司法解释的原则,背离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不符合司法改革的基本原则。该制度难以避免逮捕适用的扩大化和超期羁押现象。从实施情况看,存在着任意扩大适用范围、撤捕比例高、违背程序现象严重、不利于提高公安机关的办案质量等弊端。实施附条件逮捕制度只会扩张检察机关的逮捕权,而不会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建议立法机关对附条件逮捕制度进行审查,并通过相关程序修改或废止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3.
立功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功作为对被告人的量刑和人犯的刑罚执行产生重要影响的法律行为,①其制度设计本身和执行情况不仅关涉对个案中当事人权利的保障程度,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国法治化进程的实现程度和刑罚制度的民主化水平,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研究价值。但因立法规定的原则及现实问题的复杂,立功的实践操作却比较混乱,本文拟对与立功有关的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一、现行立法关于立功的规定(一)立功的立法沿革1979年刑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犯罪以后自首的,……犯罪较重的,如果有立功表现,也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②1988年1月21日全国人…  相似文献   

14.
现行刑法中的立功制度在价值追求上过于功利,立法技术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的认定程序,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各种不正常的立功现象。建议限制法定立功的范围,只将危害国家安全罪、毒品犯罪、和恐怖活动犯罪做为立功的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其它立功行为只做为酌定量刑情节处理,并建立专门的立功认定机构,规范立功认定程序。  相似文献   

15.
张磊 《天津检察》2007,(2):33-34
立功制度是我国刑法适用中富有特色的重要制度,其立法目的既在于鼓励犯罪嫌疑人用实际行动悔罪、改造.也在于创造条件侦破案件、提高打击犯罪行为的效率。立功制度在《刑法》第68条和《监狱法》第29条分别有规定,厘清这两条规定有何区别,对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立功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刑法》第68条确立独立于自首的立功制度,起源于立功受奖思想,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具体化与制度化。作为从宽量刑的立功制度在我国具备其存在的历史渊源与现实需要,但我国的立功制度价值取向过于功利主义、刑事立法不够完备,应当弱化其功利色彩,完善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以发挥立功制度在刑罚裁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认定立功历来是司法实践的难点之一,当前对立功的司法审查程序存在诸多细节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在于对相关程序的规范。而在对立功进行司法审查中,其难点有三,即:对立功线索的司法审查、立功"查证属实"的司法认定、对"协助抓捕型"立功的司法认定,本文立足司法实践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自首与立功司法认定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首从宽与立功抵过是我国刑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重要法律表现。正确理解与适用自首和立功制度,对于及时侦破刑事案件,充分、有效地分化、瓦解犯罪分子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斯,本章拟就自首与立功制度在司法适用过程中遇到的若干争议问题,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5条关于减轻处罚量刑规则的规定对于规范我国的减轻处罚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一规定也存在适用范围狭窄以及对减轻处罚幅度的限制仍然不足等问题。该修正案第9条删除在自首和重大立功情节竞合情况下"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司法实践中判决结果偏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同一案件中不同犯罪分子之间量刑失衡的问题,但其并非解决在自首和重大立功情节竞合情况下如何从宽处罚问题的最佳方案。对酌定减轻处罚制度本应加以修改,但该修正案并未修改。建议增补已是最轻的一个法定量刑幅度以及仅具有单一法定量刑幅度两种情形下减轻处罚的量刑规则,进一步明确限制减轻处罚的幅度,完善自首与重大立功情节竞合时从宽处罚的立法以及酌定减轻处罚的立法。  相似文献   

20.
犯罪单位立功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立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以单位的名义,二是体现单位的意志。单位立功是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表现,是司法实践的需要,且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单位能成立刑罚执行阶段的立功。适用于自然人立功的情形,同样适用于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