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制与社会》2011,(10):10-11
上世纪40年代,美国一家保健品公司推出了一种新的销售模式:任何一个推销员只要能找到一些人来帮助他销售,就可以获得奖励,同时公司将从增加的销售额中给推销员提取奖金。这种无店铺,靠推销员面对面推销的销售模式被命名为直销,由于其具有团队计酬的特征,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多层直销。  相似文献   

2.
实习误操作致九级伤残小李是四川省某县的农业户籍,父母在上海打工,他也在上海某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学的是模具专业。2013年7月,学校将小李安排到一机械公司实习,小李、学校、公司三方签订了实习协议,约定了一年实习期,实习津贴每月1800至2000元。实习中,小李经常被安排加班。2013年11月1日那天正好是周五,他上了晚班,次日  相似文献   

3.
李宗录 《法学杂志》2005,26(5):117-119
董事因执行公司职务有过错,发生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时,要与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原因主要在于限制董事滥用其权限并使受害人获得足够的赔偿。连带责任适用条件应以成立公司侵权行为责任为基础,我国应对连带责任作出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4.
余尘 《经济与法》2003,(11):40-41
一、案情简介。刘某生前是邵某农场雇佣的工人,2003年5月刘某因狂犬病发作不治身亡。刘某发病前曾告诉过一位朋友.说曾有一天中午,农场有两只小狗打架,他想用手将它们分开.结果被其中一只咬了一口,当时只有他老婆林某一人在场。同时刘某临终前还说过二十年前他经常被狗咬。后经法医鉴定,证实了刘某确实是因狂犬病发作身亡。刘某死后,林某找到邵某要求  相似文献   

5.
公司的责任机制作为作为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新理念对我国公司以及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笔者以江平教授近期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作的基调发言为基点,联系公司的责任机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中国特定的计划经济背景,研究在我国公司的责任机制该如何设置,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制度,完善公司法、与公司有关的法律制度和其他制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司制度。  相似文献   

6.
从李昌奎案检讨数罪并罚时死缓的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总能给反思立法提供新鲜血液,李昌奎故意杀人、强奸一案在一审、二审中出现的由死刑改判为死缓这种生死两重天的局面所引发的巨大争议,在引爆民意与司法之间关系的大讨论之余,亦提供了检讨数罪并罚案件之死缓适用标准的契机。数罪并罚从反向上意味着行为人的违法性大小与有责性大小胜过同种单独犯罪,如果数罪中有一罪达至死缓的标准,则其他犯罪之责任不应因吸收原则的贯彻而被抵销,相反却可以成为死缓适用的阻却事由。  相似文献   

7.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已经实施。新始同法》对缔约过失责任全面完整的规定成了一大特色,本文试就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与适用略抒管见。一、缔约过失的由来缔约过失理论由德国法学家耶林首先加以研究。1861年,耶林在其主编的《耶林法学年报》第4卷上发表了《缔约上过失、契约无效与不成立时之损害赔偿》一文c他认为,从事契约缔结的人,是从契约交易外的消极义务范畴进入契约上积极义务的范畴,其因此承担的首要义务,系于缔约时须尽善尽必要的注意。法律所保护的,并非仅是一个业已存在的契约关系,正在发生中的…  相似文献   

8.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2007年11月1日,北京论坛(2007)第四分论坛"全球化趋势中企业的跨国发展战略与社会责任预备会暨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企业与公司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法学院商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会议秉承北京论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之宗旨,注目于全球公司法学的前沿,邀请到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112名知名专家学者与会,收到论文共计74篇。  相似文献   

9.
一、破坏监管秩序罪主体适用中的分歧 案例:有前科的被告人王某涉嫌盗窃于2001年6月24日被依法逮捕,羁押在看守所。2001年11月9日被一审判处10年徒刑,这期间,他为了勒索钱物,多次殴打同号房在押人员。上诉期间又多次指使他人并亲自参与殴打“新号”,勒索财物,在他的影响下,其他在押人员如法炮制,看守所监管秩序一度处于混乱  相似文献   

10.
以《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为视角我们重新审视了公平责任原则,但是当前司法活动中仍存在适用公平责任原则与其他归责原则混乱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当从公平责任原则的含义、立法背景、适用条件等方面深刻理解公平责任原则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以使公平责任原则得到正确的适用.  相似文献   

11.
张伟 《法学杂志》2006,27(3):91-93
机动车一方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致损时要负无过错责任,是基于危险责任和报偿责任的理论根据及明确的法律根据。在具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可借鉴运用过失相抵、优者危险负担和优先通行权人之责任来确定和公平分配交通事故的损害后果,这对我国有效处理交通事故民事赔偿责任不乏可行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责任要求的入法表明,它已经不再仅仅是道德意义上的社会要求,而且成为法律上的规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公司自治,使得公司管理层可以根据公司的长远发展需要决定公司经营和社会发展策略,而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股东利益.公司法和相关法律、法规须建立适合于公司自主决定的制度框架,使公司管理层能够依法并相机决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公司制度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公司的性质是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公司制度的核心问题。公司的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正是从公司的性质引出的话题,是对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营利目的的一种反思。公司社会责任条款,是我国2005年《公司法》修改时新增的内容,该法第5条第1款规定:  相似文献   

14.
公司社会责任对公司法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司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应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承担的一种社会义务。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使公司社会责任有落实的可能。董事会在作出经营决策和执行业务时应对其产生的社会后果作出必要的安排。关键是董事对其所承担义务的内容有准确理解并认真履行。董事勤勉义务应有的注意,不仅包括实现公司营利目标,也包括调整公司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维护利益结构的平衡,即在坚持全体股东长远利益的同时,确认和尊重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公司与股东、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和谐、互利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民事侵权法律关系中,侵权人与被侵权人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但在环境侵权中,由于双方在信息掌控、经济实力等方面的现实差距,使得被侵害的权利得不到救济,出现了结果的非公平。环境法以环境社会利益为本位,转变了传统私法中以契约为基础的抽象平等,将人看成具体人,对环境侵权法律关系中弱势主体一方进行倾斜保护,体现在法价值上是要从抽象公平走向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16.
周国芝 《特区法坛》2003,(78):45-45,42
案情:吴某原系A单位俭学办负责人。1996年2月1日,俭学办与B公司签订协议约定:B公司将200万元人民币存入俭学办在C银行第二营业部开设的帐户内,期限从1996年2月2日至1996年5月7日止,俭学办在存款期限内不得动用该资金;俭学办应于1996年2月8日前支付双方合作经销5000吨白砂糖利润款45万给B公司。1996年2月2日B公司将200万元汇入俭学办在C银行第二营业部开设的715000676—81016帐户内,并且双方  相似文献   

17.
对于以被撤公司为被告的案件,法院应当通知其尽快成立清算组并参加诉讼。由于我国对清算问题无具体法律规定,给撤销公司的债务清偿工作带来盲目性,也给少数公司及其主管单位利用公司撤销逃避债务以可乘之机。因此有必要以法规形式对各类公司的清算做出明确规定。公司进入清算程序即不得再适用民事执行程序。在清理整顿公司中应按国务院规定顺序清偿。人民法院不宜把主管机关直接列为诉讼当事人,而应由被撤公司清算人作为主体参与诉讼。  相似文献   

18.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法人作为一种抽象的法的概念,是通过法律获得认可而被称为法律的人。法人人格是自然人团体成为民事主体的一种形式。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实施,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的一种法律制度。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不是对公司独立人格全面的、永久的剥夺,其效力范围局限于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即公司独立人格被用于不合法目的的前提下。显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仅仅是作为公司独立人格制度,特别是股…  相似文献   

19.
新《公司法》在第20条和第64条均设定了法人格否认规则,均适用于一人公司。在债权人主张一人公司与其股东财产不分而应否定公司法人格之情形,由股东承担举证责任;在债权人主张一人公司与其股东因其他原因而应否定法人格时,应适用第20条,由债权人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20.
2004年8月,潘石屹收到一份他没有意料到的起诉状。潘是北京红石实业责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石公司)董事长。令潘石屹想不到的是,与公司此前接到其他诉讼不同的是,此次他是被昔日的三位合作伙伴即所谓的老朋友告上法庭。而诉讼的理由是认为潘石屹侵害公司的合法财产,并要求潘石屹对红石公司所遭受的财产损失给予不低于1.05亿元人民币的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