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彦 《传承》2010,(18):152-153
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大力提倡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构建和谐文化的提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目标。但"和谐"与"和谐文化"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概念,它的诞生,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生事物,深刻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既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更需要大力发展和繁荣多元少数民族文化.水乳交融、和谐共存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自身价值诉求,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文化自觉"是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化建设的以民为本价值取向的历史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美贵 《求索》2012,(5):173-175
旧民主主义文化语境中的"以民为本",只是维护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以民为本价值取向的新境界:毛泽东坚持"服务大众",成功实现了对以民为本价值取向的初步探讨;邓小平提出"两手抓"和"三个面向",继续推进了以民为本价值取向;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与"四个坚持",对以民为本价值取向进行了纵深发展;胡锦涛倡导了"人本"与"和谐",着力强化以民为本价值取向,推动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加强文化建设,顺利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必须始终坚持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4.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和谐的思想价值取向贯穿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普遍的信念.本文从和谐的普遍性、差异性、包容性、互补性、平衡性等方面,论述了传统和谐思想的特点及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构建"两个和谐"的实践与时俱进地实行了三大战略"以革命战争为主导构建和谐战略"、"以斗争与建设并重为主导构建和谐战略"和"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导构建和谐战略".这些战略在具体实践中完成了中国社会转型、社会重建的任务,有效推进了社会和谐化进程,也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了积极贡献,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所具有的深刻性和借鉴性、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是不能磨灭的.  相似文献   

6.
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语境与实践指向,也是判定其不同阶段理论成果价值与历史地位的基本尺度.科学发展观以五个方面的理论创新,谱写着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实现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世界文明进步潮流的内在统一;完善建设目标布局和转变发展模式,使社会发展进步真正成为全面、和谐、稳定与可持续的文明变迁过程;重塑文化力量和推动自主创新,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创新型国家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向世界展示和平、文明,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创新领导格局和社会治理模式,从政治上确保民族复兴走一条既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范明英  卢杨 《长白学刊》2004,1(1):13-16
"三个代表"蕴涵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从历史的维度看,"三个代表"人民主体思想主要表现在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从价值的维度看,"三个代表"肯定了经济价值的基础性地位,是人民主体思想的合理价值追求;高尚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三个代表"价值主题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三个代表"要求的逻辑引申,也是人民主体思想最根本的价值指向.从历史和价值的主题中,我们不难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主题的高扬,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广西与东盟多元文化共生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建构广西与东盟文化共生和谐发展必须从"场域"、"惯习"、"资本"等三个基本要素着手.推动广西与东盟文化共生发展:一是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二是要以发展文化产业为龙头,带动其他文化发展;三是要坚持以多元文化互补为基础、共赢为目标、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发展模式;四是要始终重视双边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生产力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要素不断变换的过程,传统的理解大多仅仅局限在"改造自然""物质生产"和"技术力量"的基础之上,突出生产力要素中的主体性和工具性,这就忽视了自然性和价值性,导致人与自然疏离与人自身发展的局限,生态危机和人的异化危机相伴而生。生产力理论的重构要求人类在发展物质生产的同时,兼顾和注重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传统生产力造成的人和自然的对立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是中国伦理思想的主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思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供了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当前中国面临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要求,是巩固我党执政党地位的需要,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孔子"和而不同"的主张是在继承和发展史伯、晏婴"和同之辩"基础上提出的新命题."和而不同"充满着朴素的辩证因素,并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显示出深刻的理论意义.时至今天,"和而不同"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推动21世纪人类和平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和谐包括党内和谐,党内和谐是前提;和谐文化建设包括和谐政治文化建设,其中党内和谐文化是核心.要实现党内和谐,就必须发挥党内和谐文化的作用,致力在党内建立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党内和谐文化,为党内和谐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通过党内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党内和谐的实现,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李文冰 《思想战线》2007,33(5):129-130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把科学发展、共建和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1].而政治和谐则是社会和谐整体框架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政治和谐体现着人类对高度发展的公民文化、民主文化、法治文化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化自觉就是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旨趣的人类文化自我意识,是对人类文化普遍本质和共同命运的深刻意识.它不仅为构建和谐世界确立了"多元一体"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理想,而且提出了人类走向和谐世界的实践程序,强调人类只有通过跨丈化对话、全球合作和全球制度实现当代世界秩序的和平变革,才能打破"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公正合理、充满活力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5.
郭霞 《青年论坛》2006,(5):22-2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和谐"基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整体和谐"性重要特征;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和谐"思想集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中庸之道"最高价值原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充盈于传统伦理道德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宽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庞雅莉  薛萍 《长白学刊》2005,(2):110-111
文化既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同时,文化又是时代的产物,体现着时代精神.要进行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既要了解中国文化选择的历史轨迹,同时又要把握中国当代文化的精神实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对外战略文化是指国家在对外交往中为增进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选择的相对稳定的战略思维、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取向.建国以来,中国对外战略文化大体上经历了"革命的国际主义"、"和平共处中的反对霸权主义"、"超越意识形态的现实主义"以及"和平发展"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基于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反对霸权主义"等一直是中国对外战略文化的基本立足点.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外战略文化更加突显其根植于自身文化传统的核心思维和价值取向--"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共同繁荣"、"和平发展".从"和平共处"到"和平发展"是中国对外战略文化的演变趋势,它更适合于中国树立新形象、担负起世界大国的责任、实现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马腾 《岭南学刊》2012,(5):59-64
先秦儒家的中庸主义、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理论,都是传统和谐文化的渊薮。法治建设的目标,则诉诸西方法治理论谱系的提纯。亚里士多德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斯多葛学派、启蒙思想家与近现代法学家都致力于深刻诠释法治思想,完善法治论框架。就当下而言,和谐社会依赖法治模式,法治发展倚重和谐价值:一方面,现代和谐社会蕴含了法治的必然选择,在继承传统和谐文化之余,应注入法治普世价值以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在引介西方法治理念之余,应倚重和谐价值以引导法治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9.
王艳秋 《前沿》2009,(13):127-130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社会和谐水平的重要尺度和道德基础。引领和建设和谐文化是高校的重要职能。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和主要机构应积极发挥先进思想的导向作用和价值引领作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和谐理念及思维建设校园文化,建立和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和培育"和谐"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将"风险与安全困境"视为大国发展崛起道路上的重大障碍与现实阻力,是国内外国际关系学界、尤其是新现实主义的主要逻辑与基本论题.由于中国独特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的缘由,中国在未来发展的很长的历史进程中,将阶段性的面临发展崛起的某种"安全困境"环境状态.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着手,对中国发展与崛起进程中"安全困境”的阶段性特征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