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广西是一片富有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发生过许多历史事件,有许多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积淀了丰富的红色精神。传承发展广西红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互联网+"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具有传播范围广、信息推送精准、传播渠道多样化等特征。目前应从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推进红色文化网站建设,完善互联网管理相关制度;综合运用多种新技术,拓展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等方面推动广西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过去仅仅是从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方面获取消息,到现在包括互联网、手机等都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文化的主要渠道,媒体的发展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兴媒体上人人都可以发布消息、制作节目,便捷性、互动性、开放性大大增强。新形势要求领导干部对媒体有正确认识,提高与媒体沟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有非正式、多样化、庞杂性、联动性的特点。在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活动中,信息传播常有渠道不畅、互动受阻、主导性不强的问题。对于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的管理,党政部门应做好舆论引导和思想宣传工作,掌握主导权,保证渠道畅通,发挥媒体导向作用,并加强对互联网和境外信息的管理与监控。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传播迅猛发展,信息全球瞬间流动,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积极主导善后、主动应对媒体、有效疏导民意、及时修复形象,变得异常重要。能否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把真相及时准确权威地公布出来,实现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媒体应对,关乎政府形象塑造,考量政府公关能力。组织传播理论认为,在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系统的流程中,信息最为关键。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和恢复是政府运作中的关键行为,并且影响着整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媒体应对,需要创新互动形式、传播技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整合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有效传播手段,站在第一高度、讲究第一发现、力求第一时间、重在第一现场、找准第一落点、争抢第一发布,做到不瞒报、不漏报、不迟报、不错报,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化信息传播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速崛起,不仅丰富了传播媒介,并在媒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棱镜门"事件为我们敲响警钟,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受到挑战。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丰富性,使其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新战场,互联网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异质文化和政治理念,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采取有效措施防御互联网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消极作用,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7.
舆情就是警情,互联网涉警舆情信息传播的虚拟性、高效性、互动性、全球性以及“涉警”的敏感话题一再使其成为滋生大量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技术、市场调控、政策治理和道德等立体综合治理已经构成国际社会治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架构,法律治理则更是首当其冲.加强公安部门互联网涉警舆情的法律基础理论研究,严格依照现有法律,重视私权保障,完善涉警舆情信息传播治理制度是法律治理互联网涉警舆情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积极应对新兴媒体 正确引导公共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在深刻改变着媒体传播的内在结构和总体格局,带来了传播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如何通过新兴媒体联系群众、了解社情、凝聚人心、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已积聚了一定的客观经验,但仍然面临着网络信息传播缺乏新意、传播力度不足、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障碍。当前,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建设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互联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信息传播平台成为现实。自媒体平台既是公民表达民意抒发个人情绪的媒介,又成为了网络谣言的发酵平台,尤其在涉警危机事件发生后自媒体平台上真假混杂的信息给了公安机关制定危机公关方案带来了阻碍,在危机频发的社会中,成功的危机公关是确保公安机关生存发展的必要保障。本文从分析自媒体和危机公关相关概念入手,指出当前公安机关应对危机时存在的不足,并从危机预防、处置和善后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应对危机的策略,力求使公安机关妥善处置危机事件,恢复公安机关形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形态不断出现,媒体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在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媒体向互联网等新兴传播领域延伸是大势所趋,谁占领了新兴媒体阵地,谁的传播手段就会更先进、传播能力就会更强大.  相似文献   

12.
面对互联网媒体的快速扩张和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传统媒体的新闻宣传需要脱离老套的互动模式,充分运用网络手段,借助网络紧抓新闻时效性,通过报网互动扩大传播力度,利用超强的容量助力深度报道,通过全媒体应用巩固品牌,以互动活动协助广告盈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由"强关系"传播向"弱关系"传播、由"节点式"传播向"网络式"传播、由"链条化"传播向"矩阵式"传播三种模式,并基于这些传播模式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划分为萌芽、关注、爆发、消退四个阶段,认为在突发公共事件新媒体信息传播中,自媒体与官方媒体存在多与少、快与慢、真与假三对矛盾,并进而提出了建立集成化舆情信息传播平台、提升新媒体话语空间、多向度丰富传播话语、提升新媒体人文关怀意识、构建全链条工作机制、打造舆情信息工作专业队伍等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郑浩 《人事天地》2015,(2):28-30
互联网是当代大学生了解外部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和载体。重视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其利弊进行分析研判,趋利除弊,发挥网络舆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一、网络舆情的概念与特点(一)网络舆情的概念"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通常围绕一个具体事件展开的,广大网民表达态度、情感、看法、观点、互动与传播,及其后续影响力的集合。"1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具有自由、开放、多元的传播特性,它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的党管媒体制度构成了严峻挑战。加强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管制的困境在于,与对大众媒体具有充足的人、财、事的管理手段不同,中国政府对新兴的非官方互联网媒体不再拥有直接从内部进行管理的手段。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抓住互联网技术结构的上下游之间的制约关系,对应建立一个多层级的许可制体系。这一体系成为了中国政府治理互联网传播的关键,它使得中国政府通过对互联网运行的层层控制而建立起对数量巨大的互联网站与终端用户的外部管理抓手。进而,中国政府在许可制基础上将互联网的传播结构再集中化,并构建一套由互联网服务商承担主要的事中监管责任的内容审查机制,从而实现对互联网信息内容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时代,每逢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必然伴随有网络舆情,有效治理网络舆情是处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题中之意。新冠肺炎疫情是建国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战役,网络舆情热度、烈度、扩散度、敏感度和破坏度也远超以往。在事件本身及利益相关者、政府、媒体、网民以及网络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病毒式传播、对冲式舆论场、次生谣言层出不穷等特点。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启示我们,必须要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纳入国家治理层面考虑,采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差异化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7.
微信微博时代最大的特点是自媒体工具更多更便捷,互联网思维影响了当下民众的生活方式。伴随着民众素质的普遍提高,公民的话语体系日益崛起,政府的话语权优势逐渐被追平,政治媒体化已经成为政府传播在当下的时代特征。因此,微信微博时代的政府传播需要拥有全媒体的技术平台,把政府形象塑造作为核心传播理念,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时应做好危害控制,形成全面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互联网宗教快速发展,在拓展宗教传播渠道,便利信徒宗教生活的同时,也给宗教治理带来一定的风险挑战。互联网宗教传播风险涉及诸多领域,如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等。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度重视互联网宗教领域风险,增强风险辨识与防范能力,建立健全抵御宗教渗透常态化机制,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研究——以石首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互联网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日益增大,参与者大多是无直接利益者,对抗性加剧,司法不公易引发特大群体性事件,无专门组织者。本文针对党和政府对网络舆情重视不够,封锁信息,信息公开不及时,公开语焉不详,事后问责不及时,反而及时秋后算账等问题,提出了网络时代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自媒体是新兴的新媒体,是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向。在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几何式扩散、公众参与性强、引燃点低等显著特征。自媒体舆论场深刻改变了网络舆情的生成和传播机制,公安机关引导网络舆情面临着资源、执法、制度等方面的多重挑战,应转变思维,积极利用自媒体的传播优势,与媒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意见领袖协同合作,由管理转变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