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李煜兴 《群众》2013,(12):I0020-I0021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部分国人集体闯红灯的现象被网友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话语之间透出无奈的调侃和反讽。中国式过马路危害公共交通秩序,蕴藏着巨大的危险,既是一种社会陋习,更是一种违法行为,已然演化成为我国城市治理与交通管理的沉疴痼疾。  相似文献   

2.
2012年10月14日CCTV播出了某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闽红灯的节目,“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被广大网友冠以“中国式过马路”并在网上迅速走红。一个过马路还搞出个“中国式”,这不是小题大做吗?其实质是借“中国式”的标签引人注意,以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一词在网上流行。这种“凑一撮人就走”的现象引起网友吐槽中国人素质不高。有人说,该现象非中国独有,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等大城市,集体闯红灯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即使是在很守规则的日本,一些人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也时有闯红灯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3,(13):38-39
三五个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管他红灯绿灯!这样的行为很危险,但却又似乎已司空见惯。中国人过马路随意闯红灯,最近突然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有网友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  相似文献   

5.
话题     
《民主与法制》2013,(12):56-56
【北京即日起带头闯红灯者将被罚款10元】北京交管部门表示,4月9日起将严查行人及非机动车违法,严格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行为。交管局官员表示,行人强行闯灯并对周边行人造成带动作用,此类行为必须处罚。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13期刊登了《“中国式过马路”的罚与教》,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探讨。针对一些地方对“中国式过马路”开罚的现实,文章认为,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能单纯依靠自觉和说教,也不能依赖于严刑峻法,如何在尊重个人自由和确保公共空间禁忌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度,适当使用公权力和行政、法律手段,是当代社会管理的一门精妙学问。  相似文献   

7.
刘少才 《人民公安》2009,(13):46-48
在韩国不论是乘车观察还是步行体验,都看不到有人闯红灯和乱穿马路。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又指示分明,所以,除了少数繁华的路口,韩国是没有警察指挥的。  相似文献   

8.
莲子 《民主与法制》2013,(27):51-51
现在似乎有这样一种感觉:媒体报道的一些社会现象,一旦冠以“中国式”的标签,就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反映出的人车矛盾,就让人感叹,其背后的路权之争何时是尽头?  相似文献   

9.
<正>缘起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讨论,最早始于2012年的10月,一位网民在微博上将长期以来"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现象,总结为"中国式过马路"。微博同时还配发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过马路的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还有卖水果的三轮车等。  相似文献   

10.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在所有交通违法行为中,不文明过马路行为是公认“难啃”的“硬骨头”。今年3月以来,浙江省宁波市交警部门重拳打击不文明过马路行为,截至目前,仅海曙、江东、江北、鄞州四个区,就有5300多名行人因为闯红灯和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受到处罚。  相似文献   

11.
池墨 《民主与法制》2013,(22):55-55
读了贵刊2013年第13期《“中国式过马路”的罚与教》,笔者对文章剖析“中国式过马路”的困境深有同感,在解决出路方面,又感觉有许多话要说。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13,(7):25-25
很多孩子都是在母亲“过马路慢点,小心看车”的唠叨声中长大的,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地区100名母亲志愿者携子女穿着斑马服,手拿斑马行动牌走上街头,倡导市民文明安全过马路,不要闯红灯。这种特殊的方式不仅教育了年轻人要注重交通安全,维护文明秩序,也通过志愿者的身体力行感染到了身边的路人,大家纷纷加入到“走路不闯红灯”的文明承诺中来。  相似文献   

13.
环球     
《中国残疾人》2014,(2):20-21
英国UK导盲犬站立摁红绿灯帮主人过马路1月5日消息,英国萨福克郡萨克斯曼德姆镇的男子克里斯·迈克尔斯是一名盲人,他在过马路时,其所养的一条黑色拉布拉多导盲犬米勒会用后腿站立按下红绿灯按钮,帮助主人过马路。由于视力恶化,迈克尔斯在20多岁时就双目失明。现在他经营着一间小型的植物苗圃,每周要去镇上摆两次摊,因而需要导盲犬米勒的帮助才能在马路间穿行。米勒是迈克尔斯的第四条狗,今年已经4岁了。在过马路时,它会用后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过马路问题是中国目前一大社会顽疾,问题的实质在于路权之争,但并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路权冲突的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即行人与机动车驾驶人互动过程中因为存在着对交通规则、平等、人权、执法者与司法者的倾向性等问题认识的某种信息不对称——认识偏差,才会出现社会交通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使正确信息对行人的影响,即纠正行人的意识,才是根除“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5.
近日,“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现实生活中,随意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等司空见惯,许多人一边痛恨这些陋习,一边在自觉不自觉中“随大流”,成为陋习群体中的一分子。泱泱中华,礼仪之邦,缘何如此?  相似文献   

16.
乐华 《公安学刊》2013,(5):91-94
“中国式过马路”,是国民素质与公共管理均滞后于社会发展的产物。根据“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实质和成因,杭州市着力构建以“宣、改、管、治”四头并进为主体的治理模式,实施严管重罚、规范设施、宣传教育的治理策略。应在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过街设施、深化宣传教育等方面,探索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为治理行人以及非机动车闯红灯的“顽疾”,泰州交通部门在市区几大红绿灯路口,采取“拉绳子”管理的方法:红灯亮时,拉起绳子;绿灯亮时放下绳子。该“笨”方法对于治“闯红灯”顽疾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交通文明居然要靠一根绳子,有市民对此也想不通,社会学家也认为“不是最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过马路”成为当今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为此,对各种各样的“中国式”折射出国人对于规则的漠视和不愿意“墨守陈规”的心态.青少年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而物质丰富精神矮化的缺憾对于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塑造极为不利,“中国式过马路”被关注,既是在期待公民素质的自省与自觉,也是在呼唤城市重视城市精神与公民素质培育,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引导.文明习惯养成首先要明确教育途径,多方位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模式;其次要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的教育;再次要完善相应的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间设置隔离栏,两边车辆采取单行,在两个重要节点设置红绿灯和斑马线,不仅车辆不用交叉乱穿,行人过马路也安全了!”日前,一直关注江津城区道路交通问题的江津区人大代表袁仁超开车专程经过几江街道东门转盘和塔坪路,不禁感叹,以前一直让人诟病的交通状况已明显改善. 作为两届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袁仁超知道,这得益于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政府公安工作评议后的那份“问题清单”.  相似文献   

20.
影像     
《北京观察》2013,(4):6-7
蓝天白云春色美2013年4月6日,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北京颐和园蓝天白云、桃红柳绿,洋溢出浓郁的春日气息,引得众多市民前来赏景拍照。"中国式过马路"2013年4月10日,北京市开始重点治理"不看红绿灯,凑够一拨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