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哲学史上的"苏格拉底问题"说明柏拉图等人对苏格拉底言行的记叙,与历史上真实的苏格拉底并非一致,这一问题映射在身体的认识上,是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思想绝然不同。与柏拉图坚决摒弃身体对思想的影响不同,苏格拉底认可感性的身体。苏格拉底实现古希腊哲学从自然转向身体,在社会上他以身为教,最后以身殉道。在他身体力行其哲学时,他既揭示灵魂的理性力量,又对感性的身体尽力彰显,以图把感性的身体作为其认识人类自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以来,扬州持续推进城市荣誉体系建设,着力打造文明风尚新高地,每年召开城市荣誉表彰会,开展"十大功臣"、"十大扬州好人"等荣誉项目评选活动,推出各类先进典型,先后有2人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当选省"时代楷模"等,社会向上向善叠加效应凸显。全方位培育践行中树立大局  相似文献   

3.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首次确立人的主体性的箴言,提倡人们要不断反观自身,在不断学习知识的同时,自我反省、认识自己,做一个真正有"德性"之人。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当代青年应在现实生活中重新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从关注物质化、功利化的事物本身回归到关注自我价值观提升上,以此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4.
庄威 《政协天地》2012,(11):14-15
长期以来,在不少人的潜意识里,政协委员是一种"政治待遇",是一种"荣誉职位",或者顶多把它当成一种"政治安排"。而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时,也更多的被当成是兼职"副业"。对于政协委员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如果仅仅把政协委员当成荣誉职位,把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当成是兼职副业,那么又谈何"负责地履职"呢?如此"荣誉化"的职位,又怎能给"政治花瓶"的误读予以有力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精神之代表的儒学,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的哲学,或者说,是一种道德的形上学。因此,探讨儒学的道德精神,对于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视角。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儒学的道德精神。一、“成德之教”———儒学的理论出发点西方人也讲成德,也有道德学、伦理学,但其入手处,却是一种知识的眼光。比如西方哲学教人要“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也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叫“知识即美德”,在对德的理解上,是很具代表性的。西方哲学家总要对“善”下一个抽象的定义,论证道德的合法性,也表现了这种思想。孔子…  相似文献   

6.
国家荣誉制度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产物,是对社会人与人之间高尚道德关系的权威确立,它有利于矫正市场配置资源出现的不公正现象,遏制一切向钱看、过分强调物质利益的分配机制。设立国家荣誉制度有宪法依据。决定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很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国家荣誉制度,如法国就有颁给平民的荣誉骑士勋章。我国也有各种各样的荣誉,如香港有相对独立而成熟的勋章制度;全  相似文献   

7.
西方有一位哲人叫苏格拉底,身为哲人的他却经常遭人破口大骂,骂人者的目的就是想激怒苏格拉底.但是无论对方怎么骂,苏格拉底从不还口.那个人觉得很奇怪,便问苏格拉底,难道你真的喜欢我骂你吗?苏格拉底一笑说:"我问你,如果你要送给别人一件东西,别人不要,那么这东西在什么地方?"那个人说:"你不要,当然在我的手中."苏格拉底说:"这就对了,你骂我,我不接受,你想想,你骂我的那些话在什么地方呢?"那个出言不逊的人听后羞红了脸.这是多么浅显易懂的道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想不到,常常为了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使自己和对方都不愉快.  相似文献   

8.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观点,是社会对人的行为所进行的一种包含褒贬意义的道德评价以及人们对这种评价所产生的自我感受。荣辱观包括荣誉和耻辱两部分。荣誉,指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之后,社会对其进行道德上的褒奖和赞扬,以及人们自身对这种褒奖和赞扬产生的一种个人道德情感上的满足与自豪感。  相似文献   

9.
张耐冬 《人民论坛》2012,(36):10-11
中国古代的"国家荣誉制度",通过对特定群体的褒奖,对全体臣民进行道德教化,借以建立王朝所需要的政治与社会秩序。古代王朝的"荣誉制度"以皇帝或朝廷授予的名誉性称号为核心,辅以相应的实际奖励,用奖励来表现荣誉的价值。以唐代为例,比较典型的荣誉表彰有赐姓、对功臣"图形"(画像)以纪念以及旌表等。  相似文献   

10.
刘英 《理论月刊》2013,(9):52-55
探究汉娜.阿伦特"思维"理论的思想渊源,应包涵苏格拉底对自返性思考能力的关注、康德"人是目的"实践理性思想、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以及卡尔.雅斯贝斯无限沟通能力的公共理性理论等。汉娜.阿伦特的"思维"理论具有重要的伦理学意义,在理论上,它揭示了人类道德行为产生的精神机制;在实践上,它提供了分析当下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一个视角。这种思维能力通过自返性的对话及与他者共在的沟通,实现了对他者存在的理解与同情,必然也就能够实现康德所希望实现的"不把他人仅仅当作手段的"的这种人类共生状态,那么所有非人道的底线行为就无从产生,生命相互尊重的共生状态就能够得以建构,道德冷漠也便无处遁形。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人的素质。作为精神文明重要内容之一的道德素质的提高要取得成效,就应当认真地探讨道德建设的途径。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有一个过程,道德建设必须与这个过程相一致。道德建设的途径是,先从道德规范认识入手,在道德规范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和形成道德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最后达到道德的“慎独”境界,实现道德的自觉。道德规范的认识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在主体意识中的初步统一。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规范不是哪个人随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的"和谐的人"概念,根源于他对宇宙本质的认识和理解。爱因斯坦构造的"和谐的人",不仅是一个有道德的自由人,更是一个有崇高道德和高度自由的人。因此,爱因斯坦的"和谐的人",就像他的宇宙宗教的上帝概念一样,是一个可以通过人们的努力追求而无限接近、却永远不可能真正实现的人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3.
认识自己     
世界上什么事最困难?"认识自己"最困难!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中,就有一句是"认识你自己",意思是"人要有自知,自己只是人,并非诸神"。有人问泰勒斯"何事最难为",他答"认识你自己"。尼采在《道德的系谱》前言中说:"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的确,我们大多能理性地认识和评判他人,但是对于自我认识、自我批评、自我修行,却很困难,甚至毫无意识。充分"认识自己",关键在自我  相似文献   

14.
<正>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喜欢在公共场所谈论哲学,他自称"业余哲学研究者",以与人谈论哲学为乐,从不以老师自居,任何人想听就听,从不收费。两千多年后,很多当时靠哲学赚钱的所谓智者已湮没于历史的长河,苏格拉底的名字却依然如雷贯耳……2009年的岁末,当我偶然走进花卉园,巧遇一群以琴会友的中老年朋友,并得以认识《重庆晨报》3年前报道的《退休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人是决定的因素。人以德为本,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人的道德培养上狠下功夫。(一)思想政治工作与培养人的道德认识相结合道德的认识是指对道德的含义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它是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道德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要加深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有不同的类型——科学、道德和审美形式。科学是…  相似文献   

16.
道德性是传统人性论的本质特征。"道德人"在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中,本应将经济行为导向利他和公利,但现实却是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时有发生。表面上看,是传统"道德人"的精神追求被遗忘,细究起来,恰是"道德人"与市场经济伦理的人性假设存在冲突,主要体现为"道德人"与"自利人"、"理性人"、"社会人"的矛盾。只有对道德人性论做扬弃的调适,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发育和成熟。具体体现为打造"自利人"的观念认同、进行理性的启蒙、确认个体实在性和探索时代化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7.
齐夫 《楚天主人》2013,(7):49-49
正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如何才能认识自己?这是哲学家苏格拉底几千年前提出来的问题。人,终其一生,又有几个人明知自心?或正因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贵"字,道出了"自知之明"之稀缺。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时感叹:"此天亡我也,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笑对死亡,自刎乌江。一代枭雄,在  相似文献   

18.
苏格拉底哲学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质,不能将其简单地划归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之中。苏格拉底以日常对话的方式首创"非哲学"的哲学思考方式,以反讽的方式批判世人的"有知",以"助产士"的身份呈现"不可见者",以对话的力量引导人造就自己。闪耀着生命光辉的苏格拉底哲学是生活哲学、行动哲学的典范。而以对抗体系、瓦解知识、捕获差异和关怀自身为特质的后现代哲学,所努力忠诚的正是这种以苏格拉底为典范的古代哲学有活力、生存性的维度。后现代哲学与苏格拉底哲学有着不可割断的亲缘关系,苏格拉底哲学为后现代哲学提供了理论渊源、合法性的论证及发展的方向,而后现代哲学也在积极地回应和丰富着苏格拉底的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19.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 如果说苏格拉底时代不过是人类自我认识的萌芽,那末欧州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喊出的“我是人.人所具有的我无不具有”的响亮口号,则无疑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大觉醒.后来的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萨特的“自为的存在”、黑格尔的“自我与非我“、以及卢棱的“我独一无二,我知己知人.我天生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20.
自苏格拉底之后,关于法律道德性的争论开始出现。分析法学派提出"恶法亦法"的观点,也开始将"法是否应该有道德性"的问题引入更深层次的讨论。约翰·奥斯丁所创设的"法律命令说"真正将之系统化、理论化,明确了其内涵与外延。之后的几百年里,诸多法学流派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证。结合西方法律发展中"恶法亦法"之辩的争论,从中西方主要的道德和法律理论,对比现代化进程中道德的新特点,讨论法律在运行中受道德的影响,并就我国目前法律运行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有利于我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