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农村女性的流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调查表明,农村女性流动的主要动力是为了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入。农村女性流动对于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市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对于女性流动的社会舆论评价已经逐步转向正面.但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工资收入低等问题仍是影响她们正常流动的主要障碍。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流动女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6年,湖南省855万跨县以上流动人口中,女性流动人口449万,约占流动人口总数的52%,比2003年增加了75万,女性已经成为流动的主体。本文试从流动农村女性生育问题切题,研究农村流动女性包括与生育行为相关的生殖健康、生育质量、数量、结构、孕育过程及相关基本权益,并试图从宏观角度和制度层面,就农村女性在流动状况中的问题提出若干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经进入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时期.这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自由、有序地流动,影响、制约农村劳动力能否流动以及如何流动的关键是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建国以来,基于时代要求和发展理念的变化,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允许农民自由流动、严格控制农民流动、引导农民就地转移、支持农民工异地流动、引导农民工市民化等诸多反复与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表现很不均衡,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朱鸿 《创造》2003,(10):34-35
张官营是昆明市外来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一个地区。走在这个地区的小街上,满耳听到的是外地人的口音,有四川的、昭通的、会泽的以及其他偏远县份的,在这很少能听到本地人的口音。买东西的、卖东西的全是外地人,人们戏称"自产自销"。在这个地区我抽查了50名流动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在关于流动人口的调查研究中把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予以关注,是希望社会能够从女性的视角来关注女性的发展。近二十年来,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大规模流动,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其间大量农村妇女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或从事经营,使得…  相似文献   

5.
女性婚姻迁移是一种以婚姻作为手段的人口流动,而欠发达农村地区男青年婚姻迁移则是一种以(实现)婚姻为目的的人口流动.其流向是从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的村庄迁往交通便利、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或者城镇,其本质是婚姻挤压背景下,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男青年为了增加交换资源以实现婚配而被迫采用的一种策略.该现象将长期存在,且容易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妥善预防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的媒体和学界,农村流动人口问题素来被分割为两部分来讨论:即流动和留守。这当然与中国社会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及其生活空间的分隔有关。在上个世纪90年代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初期,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流动这一面,而留守这一面通常很少被论及。所谓农村"三留守"问题的提出,最初的着眼点也仅仅在于讨论农民进城务工导致的劳动力流失对于农村和农业本身可能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蒋丽君  阳德华 《传承》2007,(7):65-66
教育是促进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在社会广泛流动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农村建设所需人才的培养和实现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是农村基础教育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才的匮乏和社会流动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应通过改革以应对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力资本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城乡人力资本的差别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乡城流动的制约因素。但劳动力流动同样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其实就是大幅度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增加社会人力资本存量的过程。现阶段消除影响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的各种制度因素是加快劳动力乡城流动、缓和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对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整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城乡社会保障资源的配置。我国学术界对如何构建和完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已开展了较长时期的讨论,其中围绕是建立统一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还是城乡分离的制度安排存在着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讨论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城乡人口流动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即使考虑到流动人口,也主要是将流动人口纳入城市保障机制作为缓和城市保障资源的一个举措,而缺乏针对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问题,特别是乡——城人口流动下的保障资源流转与社会保…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进步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和难点都在农村。现在谈“三农”问题一般集中关注的是农民身份问题。其实在当今农村社区开放、农村社会要素流动的条件下,更需要关心的是从业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态的变化。从近5年来的农村调查看,农村地区发展缓慢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可具体归结为六个流失:一是农产品价值的流失。主要是指农业生产价值通过不平等交换所造成的流失,这对于农业生产者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利益损害。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这种流失的社会结构原因是剪刀差,在市场经济刚开始不完善时期,形成这种…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6年全国综合调查的数据,本文描述了农村女性与城镇女性和农村男性的性别角色意识差异,并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释农村女性性别意识的理论模型。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自己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本村和外村人际交往以及社团参与情况对农村女性性别意识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女性性别意识的现代化进程,就必须在注意提高妇女自身的教育素质和劳动参与率的同时,从社区和社会层面拓宽农村女性的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北京市为研究个案,对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制度进行分析,发现以地方政府为主进行的养老保障统筹直接弱化了社会保障的城乡分割,但强化了养老保障的地区间分割。虽然在地区内缩小了城乡福利水平的差距,但实际上是加大了地区之间养老保障收入的不平等。这种“福利地方”意味着社会保障在国家范围内的“碎片化”状态的持续,将会对一个地方的人口规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及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农村妇女发展与闲暇时间的性别不平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常生活领域里的不平等,是社会性别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闲暇时间是一种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是男女两性应该平等拥有与享用的权利和资源。随着农村妇女闲暇时间的增多,闲暇时间已成为影响她们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源。目前在农村,闲暇时间与闲暇生活的性别差异和不平等现象十分明显,其差异不仅是闲暇时间总量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闲暇生活质量与闲暇机会、闲暇心态的差异。农村妇女的闲暇时间与闲暇生活质量,已成为制约她们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LAUREL BOSSEN 《当代中国》2007,16(50):97-116
Recently much attention has focused on the rising tide of rural to urban migration in China. Some of this migration is inter-provincial, and some is merely a shift to the nearest big town or city. Much less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s of long-distance marriage between rural areas. This type of migration does not entail a shift to urba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nor does it involve adaptation to city living. Distant rural migration is a phenomenon that often includes risk-taking women who marry into distant regions seeking a better life, or better opportunities, compared to their natal village. Yet these migrants typically remain farmers. Based on fieldwork in rural Henan and Yunnan I discuss cases of village women and men who had married at great distance from their natal kin. I observe some of the effects of family separation and social strategies adopted by migrants in rural settings. Much as urban migrants often face a world of uncertainties, those who migrate long-distance to other rural communities face a world of strangers with little legal or social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中农村妇女就业与发展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村妇女就业与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乡村旅游的乡村性重构了农村妇女与乡村资源的关系,在权利与责任上出现了社会性别再分配,农村妇女成为主要的参与者.同时,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演变,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和劳动分工结构的变化,为农村妇女创造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增强了她们的独立和自我意识,有利于农村妇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女性为主的农村留守人口现实状况使得以就业为目标的村镇工厂扶贫在客观上具备了性别化特征。在遵循家庭内传统性别分工的基础上,村镇工厂的产业属性、务工门槛、就业灵活性和就业距离等特征很好地衔接了农村贫困女性通过务工实现增收的现实需求,但村镇工厂面临的多方面困境使得其在推动女性反贫困方面需要处理潜在危机。充分吸收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具有明确性别意识的反贫困政策、统筹协调的发展机制、多层次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及公共服务和劳动保护的改善是主要的政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提到了战略高度,在重视城乡融合的基础上推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除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返乡就业外,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还必须调动农村现有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中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已经使流动人口与留守人口现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留守人口相对减少相辅相成。农村留守妇女在总体数量上已经大大减少,留守地也从农村转向乡镇乃至县城。概言之,现阶段的农村留守妇女是经过长期市场和政策筛选后的"剩余"群体,她们面临着更为沉重的照料负担、更为严峻的婚姻危机和更难启齿的疾病困扰。农村留守妇女的这些新特点和突出问题需要得到政府更有的放矢的关注和干预,使她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迁,其中较为显著的是大量农村家庭成员外出务工,从而带来了家庭社会关系的断裂和社会空间的分离。较男性而言,女性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通过对河南一个扶贫车间的案例进行研究,本文发现:近几年由政府、企业和村庄社区所共建的扶贫车间,为农村妇女社会空间的再造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但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角度看,扶贫车间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当前在农村大量男性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下,很多农村妇女已成为乡村家庭及其社区的中坚力量,也成为农村脱贫工作中的重要群体。如何激发农村妇女的内生动力成为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内生性脱贫的视角对山西省永济市和河南省灵宝市两个由当地农村妇女主导创办的合作组织进行观察后发现:合作组织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农村妇女的内生动力。自发形成的妇女合作组织更倾向于以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为工作抓手,重塑乡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以此为基础形成可持续、生态化的乡村产业与就业创新模式。可以看到,农村妇女身上蕴藏着的智慧与力量,经过合作组织的形式激发,成为村庄脱贫和社区良性治理的内生动力,这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