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炼 《亚非纵横》2010,(3):22-25
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重点仍是强调推动经济复苏,防止通货紧缩仍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第一优先选择。因此,关联储已做好“退出计划”的政策准备,但现在不是采取“退出计划”的最佳时机。美国退市不会走在他国前面。美国“退出计划”对中国的退出政策有5点启示。我们应研究美国“退出计划”时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退出印度"运动的原因及其是自发的还是有计划的等问题做了探讨.文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三年以来的英印矛盾的不断积累与激化,是导致"退出印度'运动的根本原因;而8月9日的大逮捕是诱发"退出印度"运动突发的直接原因.就"退出印度"运动爆发的方式而言,它是自发的,但就其进程而言,则是有计划的,不应因为"退出印度"运动爆发方式上的自发性而否定它在爆发前和实施当中的计划性.  相似文献   

3.
2012年12月19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批准了乌兹别克斯坦关于退出该组织的申请。这是乌2006年8月重返集安组织以来的再次退出。此举的深层次原因是乌对外政策目标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空间一体化进程矛盾的积累。退出之后,乌将继续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寻求一种更加谨慎的平衡关系。乌的退出,对集安组织的负面影响有限,将促使俄罗斯加强该组织内部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丝绸是中国5000多年前的重大发明,后经丝绸之路远播全球。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发展蚕丝生产,扩大丝绸出口政策,丝绸生产和出口发展速度很快,我国便成为世界丝绸市场的主导国。在世界丝绸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十年来丝绸市场从顶峰走向疲软,陷入困境,绝大部分丝绸生产国和贸易国都对丝绸前景持悲观态度和沉重心情。在此情况下,我们不免疑惑,这一传统的产业是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古老得应退出历史舞台?尤其面临我国进入WTO的步伐加快,我国的丝绸业有无发展的空间,它在国际市场的前景如何?本文拟阐明中国…  相似文献   

5.
今年8月18日,格鲁吉亚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根据独联体的相关规定,格于当天于正式退出独联体.2008年8月12日俄格冲突后,格总统萨卡什维利宣布退出独联体,随后格议会以全票通过了退出决议,18日格外交部正式照会独联体执行委员会.根据独联体的相关规定,成员国在递交退出申请一年之后正式生效,这就意味着从今年8月18日起,格鲁吉亚已不再是独联体的成员国.独联体执行委员会证实了这一消息,其官方网站已经撤掉了格鲁吉亚的国旗和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6.
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构成了美联储开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进程的依据和支撑。在美联储渐进性的退出中,五个退出步骤呈现出过程性、反复性和交叉性的特点。超额存款准备金付息、隔夜逆回购、定期存款工具等吸收流动性的工具和到期赎回、卖出持有证券等缩减资产负债表的工具在退出效果上各有利弊,可以在期限、交易对手、抵押品、时效性、自主性五个维度上相互配合使用,形成有益互补。同时,美联储在退出过程中应加强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构建内外协调机制,以达到最佳的退出效果。  相似文献   

7.
与2001年进入阿富汗相比,美国现在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既从阿体面退出,又不让塔利班重新掌权。美国何时、如何从阿富汗退出,并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它取决于美国国内、国际社会和阿富汗局势三个层面的因素。并且,美国从阿富汗退出也不一定意味着美完全离开阿富汗,而是表明其不愿意在阿继续承担直接的安全和军事责任。  相似文献   

8.
刘会清  韩志斌 《西亚非洲》2007,68(11):61-65
自从美军占领伊拉克后,美国学者、政要及其策士们就对"美国如何退出伊拉克"命题提出自己的感性认知和理性创建,从而形成了"退出伊拉克战略"的种种构想。其实布什政府并不想让美军长久驻留伊拉克,从伊拉克脱身是布什政府的战略考量,但是现实的战略困局使美军在伊拉克驻留至今。徘徊于"退出"与"驻留"的两难境地,导致美国陷入霸权诱惑与战争泥潭的历史宿命之中。  相似文献   

9.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退出多边条约和国际组织的现象频繁发生。特朗普的退出举动并非孤立现象,与美国历史上一贯的单边主义倾向和"美国例外论"传统密切相关,但也体现出抨击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反对美国过度战略扩张、排斥多边贸易协定以及推卸全球治理责任等有别于二战后美国历届总统的发展变化。特朗普政府之所以频频退出多边条约和国际组织,深层次源于美国对既有国际制度认知的重大转变,根本上是为了迎合美国内选举政治和民意变化的需要,还与其本人的外交理念和执政风格密不可分。针对特朗普的退出举动,美国内不光忧虑,担心损害美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冲击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国际社会普遍持批判态度,认为这不利于既有国际秩序的稳定,也损害了国际组织的合法性和全球治理的有效性等。中国应客观理性看待特朗普的退出举动,并有针对性的做好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2017年6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特朗普宣布美退出《巴黎协定》.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退出《巴黎协定》,称要摆脱其“给美国带来的极其残酷的金融及经济负担”.特朗普此举引起全球震动,遭到美国和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众议院民主党领导人南希·佩洛西批评特朗普此举是“美国领导人的惊人之举,对地球的未来构成严重威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说,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是一件令人极其失望的事”.  相似文献   

11.
正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引发澳大利亚政策群体一系列围绕美澳安全关系未来的严肃讨论。内容同时涉及澳大利亚在东南亚的作用。在其担任总统的最初几天里,特朗普宣布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贸易谈判,这是其前任全面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得到澳大利亚政府有力支持的倡议。美国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导致众多澳大利亚评论员质疑华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为避免深陷伊拉克泥潭开始实施"退出战略".2009年6月30日美军从伊拉克城镇撤出,就是其摆脱伊拉克困境的重要步骤,也是美国新一轮战略收缩的标志性事件.但美军撤离给伊拉克留下安全真空,使伊拉克安全形势脆弱性日趋凸显,恐怖暴力活动重新抬头.这使美国的"退出战略"进退两难,无论如何取舍都面临极大困境.  相似文献   

13.
1958年1月4日对缅甸来讲是一个重大的日子,原因有二:这一天既是国家独立十周年的纪念日,又是限制各邦有权退出联邦的宪法的有效期终止之日. 一方面独立纪念日举国皆欢,另一方面有权退出联邦引超了许多领导人物的困恼,他们怀疑这一天是否将成为联邦瓦解的开端,因为这种退出权除了在苏维埃  相似文献   

14.
流云 《新青年》2002,(12):21-22
也许,我是不幸的,不能被传说中的美梦收留。但我又是幸运的,因为我的退出,足以换取更多的真诚。  相似文献   

15.
布什政府上台后,将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国加以打压,随之两国关系恶化。近期来,随着朝美关系的紧张不断升级和朝鲜采取一连串激烈行动,如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解除核冻结、退出半岛无核协议等,人们对更为重要的朝美核框架协议最终是何种命运,不由得给予特别关注。 1994年的日内瓦核框架协议是美国与朝鲜在特殊背景下签订的一个特殊协议。其特殊之处在于框架协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但在美国内却受到各方尤其是国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  相似文献   

16.
大事综览     
2003年1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朝鲜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声明说,由于美国放弃了1993年6月11日朝美共同声明中规定的停止核威胁与敌视朝鲜政策的承诺,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条款自动生效,朝鲜完全不再接受《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三条规定的安全保障协议的约束。声明拒绝接受并谴责国际原子能机构1月6日发表的声明,指责该机构对美国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朝美核框架协议只字不提,反而对受害者的朝鲜提出无理要求。声明称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纵横》2001,(4):14-15
艺术像水?像空气?还是像饼干?又或者像装饰门窗的风铃?当艺术沉默,世界将是什么样?是向政府抗议?还是表演“行为艺术”?本文特别告诉你。  相似文献   

18.
曼加泽亚是16—17世纪俄国西伯利亚西北部的一个商业据点。俄国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曼加泽亚城。曼加泽亚城的诞生、发展与繁荣直到退出历史舞台,都与曼加泽亚海路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特朗普总统于2016年1月23日按既定承诺宣布美国退出已经完成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谈判。期间,和他在当选前的举措一样,其强调对于双边贸易协议的偏好。他所签署的行政命令具有高度象征意义。总统只需要回避向国会提交协议。但他的签字标志其决定的坚定性。这个信息,不仅表明美国将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也表明美国无意"固定"协议。同样,特朗普强调双边谈判是一个决定性的标志,表明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不会  相似文献   

20.
大事综览     
2001年12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反导条约》。13日,美单方面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各主要国家多从自身安全利益出发,表态谨慎。俄罗斯反应克制,认为不会对俄安全构成威胁。(1)俄政府反应比较“温和”:普京总统发表声明称,布什的这一决定是“错误的”,必将引发新的全球军备竞赛。但俄“对美的决定并不感到意外”,指出俄有能力确保其国家安全,美退约不会对俄构成威胁。外长伊万诺夫称,“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