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中国,恐怖主义活动日趋猖獗,已严重地威胁着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国际社会热点问题,反恐与人权保护已经受到了各国的普遍关注,也随着反恐发展的新局势引起我国的极度重视。打击恐怖主义有利于更好的保护人权,但反恐措施的不当也会对人权造成损害。因此,如何处理好反恐与人权保护的关系,是各国都在探寻的问题。本文以昆明火车站3.1恐怖暴力事件为引子,来探讨在反恐中应该如何做好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2.
恐怖主义的概念、特征及反恐立法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天,恐怖主义犯罪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其造成的危害之烈,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严密法网以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成为各国共同的选择。我国政府同样高度关注反恐问题,然而,在我国,目前有关反恐法律制度建设仍然很不完善,相关的学术研究也不够深入。不久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联合举办了“反恐立法问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反恐怖犯罪立法如何完善、反恐怖犯罪中的人权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刊征得作者同意刊发几位专家学者的专题发言,同时刊发本刊记者关于此次学术会议的综述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恐怖主义犯罪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威胁,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恐怖主义犯罪的进一步肆虐,世界各国加强了反恐研究,然而关于反恐之恐的界定在学界争议颇多,本文旨在解读反恐,以期为深化反恐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引言 当前,世界反恐形势日趋严峻,恐怖主义事件层出不穷,ISIS组织成为新的恐怖主义热点问题。我国的反恐形势也较为紧张。在各国加强反恐的同时,联合国第59届大会在2004年A/59/514号文件“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的措施”中,呼吁各国“确保有一个涵盖这个问题的所有方面的全面法律框架”,“申明各国必须确保一切为反恐采取的措施均符合其根据国际法承担的义务并应依照国际法,特别是国际人权法、难民法和人道主义法制定这种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这场正在进行的电信服务业国际化进程中,中国电信业面临再一次重组,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指出重组后的中国电信运营商的发展趋势及其与国际间的服务贸易关系也会随之变迁。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外恐怖袭击事件发生越发频繁,高校具有人员密集程度高、防范能力弱、一旦遭袭影响面广等特点,如何提升高校反恐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详细分析警民融合视角下"警校"联合反恐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警校"联合反恐在联合反恐机制、反恐人员素质、专业反恐技术器材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建立健全联合反恐机制、多种途径提升人员素质、改变专业装备缺失困境等"警校"联合反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对人类和平与发展影响日益严重的毒瘤,国际社会一直关注着其发展动向,学界对恐怖主义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深入,其中恐怖主义定义的界定是众多学者争执不下的问题之一。本文回顾了围绕恐怖主义定义所产生的争议,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恐怖主义所表现的特征,以期能对反恐实践有所禅益。  相似文献   

8.
阿碧 《检察风云》2014,(11):37-39
为应对越来越多的公共安全事件和恐怖袭击威胁,世界各国都在想办法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开发新式反恐装备。这些反恐利器有的已经进入实战阶段,而有的尚在研发之中,但是这些融入了高新技术的装备很快就会成为令恐怖分子胆寒的利器。  相似文献   

9.
2015年1月7日,法国巴黎《查理周刊》遇袭事件,再一次使大众聚焦于恐怖主义.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对恐怖主义犯罪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恐怖主义犯罪具有国际性、组织性、犯罪手段多样性等特点,在恐怖主义犯罪发生时,国际社会通常显得措手不及.因此,如何能够有效惩治恐怖主义犯罪,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以及各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如今,反恐问题已经不是涉及一个国家或单独地区的问题了,那么,该如何构建一个合作机制来共同对抗恐怖主义犯罪?这些问题都有待探讨解决.  相似文献   

10.
马凤娟 《法制与社会》2011,(12):178-179
地球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已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对此各国都已经关注。为应对全球变暖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所认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低碳经济也给我国环境法治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而走低碳发展道路,环境法治建设是保障,我们应完善环境法治,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本文从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出发,介绍了目前完善环境法治和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恐怖主义的威胁不仅渗透在政治领域,而且渐渐危及国际奥林匹克领域。如何在反恐的同时,保持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性,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保护。本文仅从国际法的相关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刘铭 《河北法学》2015,(2):86-96
大数据应用是反恐利器,反恐法律也给予大数据应用特别关注,然而,围绕着自由与安全,美国大数据反恐应用波折不断。与美国相较,我国有不同的隐私权、个人信息权传统,反恐立法和信息法律成熟度也有差距,因而,大数据反恐应用与美国既有可借鉴之处,也有不同的问题。大数据反恐应用的法律问题导源于将犯罪嫌疑人的数据调查扩及到普通公民信息挖掘,在大数据应用流程中的法律问题聚焦于数据采集的合法性、敏感信息在应用中的遮蔽等。  相似文献   

13.
反恐对策:美国经验与中国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刚 《政法论丛》2014,(5):89-96
美国反恐对策主要包括其反恐的法律对策及反恐的策略选择。以《美国爱国者法》为代表的国内立法,极大限度地扩大了美国政府在监听、逮捕、搜查等方面的侦查权力,赋予执法部门更大权力来预防、侦查和打击恐怖犯罪,但其部分条款的规定对宪法赋予美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已或明或暗地构成侵蚀;美国反恐虽然具有国际法依据,但其具体反恐行动存在滥用国际法的情形,给其反恐行动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中美两国国情不同,所面临的恐怖主义问题也不同,但经过实践检验的美国反恐对策,对中国反恐对策的选择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袁方 《中国法律》2010,(5):37-37,97-99
自从“9.11”袭击之后,反恐成为一个严峻的全球问题。国家安全成为一顼至上的公共利益,很多国家采取了新的反恐措施,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全球性的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威胁致使很多政府采取了过激的措施来打击恐怖主义,损害了值得珍惜的价值准则和人权。恐怖主义对人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一些不必要的、激烈的反恐措施亦将人权置于危险境地,其产生的负面结果之一即为——借国家安全之名削减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15.
黄风 《法学评论》2006,24(4):159-160
“9·11”事件之后,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联合国为此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文件;长期争论不休的“恐怖主义定义问题”似乎也被区域性多边反恐协定———《上海公约》一举突破;不少国际犯罪被划归恐怖主义范畴,反恐的国际合作一时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国  相似文献   

16.
贪污腐败始终是世界各国所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中国也同样如此。毫不夸张的说,贪污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内地最大的社会污染,其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破坏性腐蚀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反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其在上世纪70年代的腐败现象何其严重,但却在短短几十年的治理下,如今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最为廉洁的地区之一。本文在通过借鉴香港地区刑事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内地关于受贿罪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7.
王蛟 《法制与社会》2012,(23):242+250
当今世界,中国的外交面临不少挑战.首先,中国在全球气候变暖等全球性气候问题突发的状况下,应如何应对来自西方各国的压力,推行自己的环保措施;其次,南北极、海洋问题仍是中国外交中的头等问题;再次,网络空间的国际立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最后,中国应如何推进国际刑事合作,也是应当需要被认真对待的议题.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研究探讨中国所面临的这些来自各方的外交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有组织犯罪现象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其发展、蔓延正严重威胁着各国的政治、经济,也严重威胁着国际社会的和平和安全。在中国,有组织犯罪也日益泛滥,严重的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引起法学界和实践部门的关注。因此,改革和完善立法与司法,从理论上预防控制有组织犯罪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有组织犯罪现象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其发展、蔓延正严重威胁着各国的政治、经济,也严重威胁着国际社会的和平和安全。在中国,有组织犯罪也日益泛滥,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引起法学界和实践部门的关注。因此,改革和完善立法与司法,从理论上预防控制有组织犯罪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事实上从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反恐和城市安全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议题,它对全球的安防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年初的南方大雪灾也为安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可以说,揭开每一次的安全危机的面纱,都隐藏着一个安防商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