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青政办[2015]23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严格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15年12月25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严格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省国土资源厅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土资源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  相似文献   

2.
近五年来,省国土资源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重点抓好"保护资源、保障发展、节约挖潜、维权维稳"四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国土资源规划工作,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发展规范土地、矿业权市场,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等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3.
《山西政报》2011,(Z2):19-21
晋政办发[2011]1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国土资源部于2010年9月批准我省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省。为搞好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  相似文献   

4.
《群众》2004,(12)
2004年,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一系列政策措施,高举“保护耕地、集约用地”的旗帜,正确处理好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开发区用地得到清理和规范,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得到全面落实,乱占滥用土地现象得到制止,土地违法案件得到严肃查处。二是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执行行家和省各项供地政策,努力为全省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和服务,三是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土地存量…  相似文献   

5.
2006年以来,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提出的"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各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旧房改造等,依据现阶段土地管理要求和城乡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增减挂钩试点,探索统筹城乡建设用地整治和合理调整使用,有效促进了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有力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6.
《山西政报》2012,(7):33-34
晋国土资发[2011]435号各市人民政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和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关于发布和实施〈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12号)的有关精神,逐步健全我省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与考核制度,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统计局联合制定了《山西省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现予发布,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保护好耕地,节约集约使用土地资源,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013年7月25日,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8.
辽政发[2008]21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精神,结合全省实际,现就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伊默 《同舟共进》2020,(3):27-29
旧城改造在治理中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许多城市治理层面的问题开始显露,包括增长、分化、民生、移民、反恐、防疫等。要想运行好一座现代城市,需要从国家治理的层面,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行现代化改造。广东“三旧”改造是国土资源部与广东省开展部省合作,对“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所进行的改造,其直接目的是推进广东作为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的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10.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地矛盾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如何破题,亟需推进制度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浙江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人多地少,历来是制约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08年以来,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从浙江实际出发,全面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较好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也在保护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上迈出  相似文献   

11.
程景 《浙江人大》2012,(6):33-35
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省,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近年来,浙江省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效途径和措施。5月28日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的报告。为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带队,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赴宁波、嘉兴、绍兴、金华、衢州、台州等6市12县进行调研。2008年以来,浙江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全  相似文献   

12.
琼府[2009]10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进一步依法加强国有划拨建设用地管理,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  相似文献   

13.
“近年,全省耕地面积持续保持1.189亿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1.034亿亩以上,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7月28日上午,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向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汇报了全省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情况。同时,他也坦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4.
<正>青政[2014]4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2013年,全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总体工作部署,按照保资源、保红线、保权益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将国家确定我省2006—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1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651万亩的目标任务落到了实处。全省经批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8.78万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表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防止以新农村建设等名义大拆大建占用耕地;要加强村镇建设用地管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要严格征地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孙文盛强调,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  相似文献   

16.
《青海政报》2016,(4):42
青政[2016]19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2015年,各地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增强耕地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切实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积极实施全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努力完成建设任务,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实现了全省810万亩耕地和651万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目标。根据省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履行情况检查考核组综合考评结果,决定对2015年度耕地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海南》2012,(12):53-F0003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全过程节约管理”的要求,对土地、能源和水的节约集约利用作了突出强调。近年来,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着力节约集约、闲置土地管理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等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我省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控,严格保护耕地,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审查调整各类相关规划和用地标准  相似文献   

20.
<正>青政[2019]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2018年,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为统领,强化耕地保护意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进占补平衡管理,大力推进耕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