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世纪桥》2016,(11)
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下,随着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五大发展理念的相继提出,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再一次引起理论界的强烈关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基于"现实的个人"提出的,由于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特殊的时期,因而"现实的个人"也就具有了公民性与人民性二重性,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自由、全面及发展也要体现公民性与人民性的特点。处理好了这个问题,不仅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指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功典范,它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深层次的把握与阐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科学发展观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发展观,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法;是全面、系统的发展现,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系统性、整体性思想;是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辩证统一;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关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4.
张炜 《世纪桥》2012,(19):18-19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本文试图从探析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出发,在阐述现阶段对"以人为本"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论证"人的全面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王帆 《理论学刊》2020,(4):130-13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有密切关系。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儒家社群伦理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儒家"内圣外王"之学、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异化理论与儒家人性变迁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与儒家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儒家思想之重践履,以及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与儒家"贵公"思想等都存在相互融通之处。正是这些融通之处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不仅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极大地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尤其是进一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新境界,继承与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学说,进而为我们在新时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大爱精神的本真意蕴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方法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关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思想的继承;现实实践使其具有全新的内涵,对我们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忘马克思主义的初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开创了全面发展新局面,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和"统帅"。完整准确地把握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述,对于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及现实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我国历代领导集体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江泽民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与时俱进地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的工作,而人的根本问题是人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工作理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阶级论"提出原因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转折的历史必然性.认为这一转折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的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转向以全体人民为主体.文章认为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以人为目的的时候,人才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2.
13.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善”积“人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人脉一词常被人使用.何谓人脉?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人的人缘、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闻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执政”能力就是对新闻媒体的“科学管理”与“合理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构成,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需要。新闻发言人制度正是这种“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以人为本”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本文分别论述了“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战争年代被誉为"四野一只虎"的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因作战果敢,行动神速,被敌人惧称为"旋风部队".这支部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战场的主力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9.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20.
平安北京是首都政法系统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平安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委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目标而提出的.开展平安北京建设对于人文北京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升首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首都居民的幸福指数,促进首都社会的和谐.从人文北京视角审视平安北京建设就会发现,由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构成的京城二元社会、迅速到来的陌生人社会和道德约束的弱化是困扰平安北京建设向纵深发展的三大难题.给流动人口以市民待遇,实现社会公平;培育市民的公民意识,促进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找准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发挥道德约束的威力,既是破解这三大难题的重要策略,也是平安北京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因此,应把平安北京放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全局中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