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开辟牛黄的药用资源,从50年代起,国内有关部门就根据天然牛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用猪、牛、羊等动物的胆汁人工合成牛黄。80年代初,人工培植牛黄的技术已在国内推广。近年来,一些部门又开始了人工培植羊黄的研究。我们对人工培植羊黄羊的胆囊壁进行了跟观和组织学观察,并测定了胆汁主要成分的变化,旨在探讨羊黄的形成过程和提高羊黄产量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人培牛黄的基础理论及其外科技术的研究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为了缩短牛黄生产周期,提高牛黄产量,我们对牛胆囊胆汁的流体力学因素进行了测定分析,根据牛胆汁成黄过程中各种生理生化条件的改变和胆汁流体力学特征,设计了模拟胆囊,用以模拟牛胆内形成牛黄过程中一系列病理与物理变化,在牛体外生产牛黄。本法生产的牛黄经主要有效成分、基质结构以及红外光谱检测,均证明与天然牛黄完全相同。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 ①新鲜牛胆汁,沈阳市回族牛羊加工厂提供;②牛羊胆酸,沈阳生化制药厂提  相似文献   

3.
胆囊内植黄牛胆汁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李建基,王春,阎青,刘思当,马玉忠(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目前,胆囊内培植牛黄技术成果的推广工作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培植牛黄的形成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胆汁中许多物质可能在牛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胆红素、胆...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天然牛黄(牛胆结石)的成因,笔者在采用牛回肠末段切除+胆囊造口置核术培植天然牛黄的实验研究中,对回肠末段切除后的牛胆汁进行成分分析。证实了牛回肠末段切除能够有效地阻断胆盐的肠-肝循环,显著改变胆盐与胆固醇含量比值,使胆汁成石指数增大。 材料来源 笔者在辽宁、内蒙古等地施行本地黄牛回肠末段切除+胆囊造口置核术22例,单纯胆囊造口置核术6例。从上述接受复合手术的22头受试牛中随机选取16头,从接受单纯手术的6例中随机选取4头,均于手术后分期进行胆囊穿刺抽取胆汁标本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5.
牛黄是一种名贵药材,有清心、化痰、利胆、镇惊之功效,是牛黄安宫丸、牛黄散、犀黄丸等中成药的主要成分。牛黄为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所形成的结石。历来靠屠宰时偶然发现而获得,但机遇率很低。为了开辟天然牛黄药源,近年来各地相继开展了牛胆囊内培植牛黄的研究。主要方法是在牛胆囊内填置核心或注入药物,待胆固醇在核心上沉淀附着。此法不但生成速度慢(需一年左右)、数量少(平均10~20克),而且牛黄质量也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牛胆囊结石(牛黄)形态结构的观察时发现,牛黄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其断面呈年轮状层叠结构。这一特殊形态结构提示我们:在其形成中必定有一个自身旋转不断层迭的过程。从而,我们提出了胆囊胆汁流体力学的假说:结石核心在胆囊胆汁内不断旋转,将胆红素颗粒、胆固醇结晶及其他成分一层层附着其上,形成胆囊结石。而推动结石核心作旋转运动的作用力,来自胆囊胆汁的涡旋运动。为证实上述假说,我们对牛胆道原位压和胆囊胆汁涡旋运动进行了动态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牛腹腔模拟胆囊内培植牛黄,是解决牛黄药源短缺的新途径。但腹腔内植入模拟胆囊并进行连续性胆汁引流采集,对牛的生理功能有无不良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牛血常规、红细胞压积和血清中钾、钠、钙、镁、铁的含量在术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尼玛县某羊场白绒山羊疑似患传染性脓疱进行了RT-PCR检测,并对6例病山羊进行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以探讨其病理变化特点。PCR检测结果表明,6份样品中均扩增出579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对其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羊传染性脓疱病毒(CEV)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病理剖检显示,6例病山羊程度不等口唇部、面部肿胀,口腔、舌头黏膜面有大小不等丘疹、溃疡和脓疱;瘤胃与网胃黏膜也有丘疹或结节状突起,甚至密布瘤胃黏膜表面;心脏上有大小不等坏死病灶。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病变口腔黏膜与瘤胃黏膜上皮细胞大量增生,增生的黏膜上皮又程度不等水泡变性、气球样变,变性上皮细胞内可见嗜酸性胞浆包涵体;黏膜固有层充血、水肿,有大量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甚至形成大小不等的微脓肿;心脏均呈程度不等的变质性心肌炎或化脓性心肌炎;肺脏呈程度不等的间质性肺炎;肝、脾有程度不等的淤血、变性;全身淋巴结呈急性浆液性淋巴结炎;研究证明,除口腔、舌头外,瘤胃黏膜的病变和心脏的变质性炎症也是羊传染性脓疱病具有代表性的变化之一。以上结果证实,6只白绒山羊所患的疫病是羊传染性脓疱(羊口疮)。  相似文献   

9.
一头5岁的役用牦牛,体重80kg,于1987年6月29日手术埋核培育牛黄,1988年11月18日屠宰取黄时,发现其胆囊为双腔。外形如正常胆囊,底部较尖,外壁有脂肪与脂肪带。惟一侧稍突出,呈黑绿色,囊内有胆汁,囊壁软。另侧为黄白色,胆壁较硬。 胆囊剖检 埋核囊腔,比无核囊腔大。两囊之间,是由肌肉和粘膜构成的壁,将两囊隔开。其形状,如心脏的左右心室。有核的囊内无胆汁,粘膜有炎症、粗糙,囊壁增厚(与其他埋核胆囊的病理症状一样)。塑核横位于胆囊上部,靠近胆囊  相似文献   

10.
以酶病理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胆汁生化分析,研究了石胆酸(LCA)诱发豚鼠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肝胆系统内源性β葡萄糖苷酸酶(βGCD)、酸性粘多糖及多种胆汁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LCA能造成肝损伤,引起豚鼠增生性胆囊炎病变;肝和胆囊中内源性βGCD活性明显升高;胆汁βGCD含量显著升高,且与UCB/TB比值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四川省永川县、泸县、荣昌县的6群2月龄左右的鸭群中发现有4群感染隐孢子虫。用所收集的鸭隐孢子虫卵囊进行人工经口感染7只1月龄雏鸭,感染后第8~9天开始从粪便中排出大量卵囊,持续排卵囊期约为12天。感染后13天开始,分期扑杀动物,取其气管、各段肠道、法氏囊进行组织学检查,发现法氏囊有大量隐孢子虫寄生。引起法氏囊粘膜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萎缩及上皮细胞脱落;电镜扫描观察发现法氏囊粘膜上皮细胞膜下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形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状突起,引起上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初步证明鸭隐孢子虫对麻鸭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对某种鹅场疑似白血病的朗德鹅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剖检可见病鹅极度消瘦,肝、肾、脾、胆囊和卵巢等组织器官呈不同程度肿瘤样病理变化。其中肝病变尤为明显,稍肿胀,表面有颗粒状弥漫性结节,切面有斑驳状异变;肾苍白,质硬,正常结构消失,形成肿瘤结节;胆囊变硬,胆囊壁增厚。组织切片观察可见肝细胞大量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脱落,肾间质与肾小球有不同程度的坏死,血管球结构模糊;脾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异嗜性粒细胞增多,有多量肿瘤细胞浸润;胰腺、卵巢、胆囊等则有纤维化、淋巴细胞浸润和凝固性坏死等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用普通光镜和电镜观察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白银工业污染区绵羊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态观察表明,该地区绵羊有明显的中毒变化,特征为牙的损伤,皮下水肿,全身小动脉壁的玻璃样变,肺漫性肺泡隔炎、支气管与血管周围炎及片状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变性、坏死,中毒性肾病、近曲小管上皮内核内包涵体及亚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的超微结构变化是肺I型上皮的变灶和坏死、Ⅱ型上皮增生及肺泡隔胶原形成,肝细胞线粒体变性和肿胀、滑面内质网增生及过氧化物体增多,肾小管上皮内细胞器变性。元素分析发现,中毒羊心、肝、脾、肺、肾、肋骨、四肢骨、牙齿、全血及被毛铅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羊(P<0.05或P<0.01),肝、肾、肺及毛镉含量亦高于正常(P<0.01),主要脏器铅、镉含量达到或超过动物铅、镉中毒的诊断指标。因此认为,白银工业污染引起了绵羊铅、铅镉联合中毒。  相似文献   

14.
1只1岁龄病貉,经过尸体剖检、病理组织学观察及血液学检查,确诊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剖检变化 病貉被毛粗乱,尸体极度消瘦。可视粘膜淡黄,肝质极脆,呈土黄色。肺、脾、肾及肝脏表面均有多量的肉芽样白色结节,肾肿大。两侧子宫内似有胎儿样黑色内容物。经测定主要组织器官及生理指数与同龄健康貉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肝组织学变化 取肝切片镜检,其主要变化为肝索排列紊乱,大部分区域结构破坏严重,肝上皮胞浆碎裂或肿胀,间质与实质纤维化成分明显增  相似文献   

15.
牛黄即牛的胆结石,是名贵的中药材,国内货源奇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探索生产牛黄的途径,1974年以来,我国一些单位进行了试验研究。终于试验成功了在活牛体内培育牛黄的新技术。我校1978年开始此课题的研究,于1980年取得初步成果。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动物 利用当地黄牛,不分性别、役用还是肉用,但以壮龄、老龄牛为多。 (二)试验方法 根据自然条件下,牛体内生产牛黄的规律。采用人工手术的方法,在牛胆囊内放置一个核心,并注入牛黄菌,刺激牛胆生成结石——牛黄。具体方法如下: 1.手术部位:确定牛胆囊埋核手术的部位,要依保定方法而定。站立保定时,其手术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对骆驼前胃特有的三个腺囊区有腺部黏膜研究表明 ,其黏膜的组织结构和糖共轭物呈色反应基本相同 ,并和骆驼及其他动物的贲门腺区结构相似。所含腺体为黏液性腺体 ,呈短而直的单管状 ,直接开口于浅而密集的胃小凹。黏膜表面上皮、胃小凹上皮和腺上皮均呈柱状 ,但从黏膜表面到腺体盲端逐渐变矮 ,腺底部上皮核上细胞质呈弱嗜碱性 ,有嗜碱性颗粒。所有上皮的细胞质均可分泌中性糖和酸性糖共轭物 ,但呈色反应从黏膜表面上皮到腺体盲端逐渐减弱 ,黏膜表面上皮以分泌中性糖共轭物为主 ,而腺底部细胞以分泌酸性糖共轭物为主。在黏膜表面还附有一层很厚的混合糖共轭物。三个腺囊区的主要差异表现在第二室腺囊区面积最小 ,腺囊容积也最小 ,但腺囊数目最多 ,囊底黏膜褶丰富 ,黏膜层厚 ,腺体密集 ,深而密布的胃沟将黏膜分成无数小区 ,腺体中的亲银细胞丰富 ,明显多于前、后腺囊区 ,提示此区尚有分泌大量 5 羟色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用光栅光谱仪对健康双峰驼胃的腺体区和非腺体区粘膜层中K、Na、Ca、Mg、Fe、Zn、Cu、P等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腺体区与非腺体区在元素含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皱胃贲门腺粘膜中的多数元素含量都和瘤胃3个腺囊区接近;皱胃幽门腺区与胃底腺区的相应元素含量较接近,而皱胃贲门腺区的元素含量较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琼脂扩散试验、PCR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别对疑似马立克病(MD)病鸡进行确诊和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琼脂扩散试验中马立克病病毒(MDV1)抗原呈阳性;PCR扩增出567bp的MDV1特异性片段。病理学观察显示,肝、脾、肾和心程度不等肿大,色泽变淡,形成有大小不等和数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部分病鸡坐骨神经呈单侧性不规则肿粗,弹性降低或丧失。病鸡实质器官及坐骨神经组织中均出现大量多形态的类似淋巴细胞、成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及网状细胞的肿瘤细胞聚集和散在,并可见典型的MD细胞,尤其在血管周围和淋巴管周围。各型肿瘤细胞和MD细胞异型性明显,肿瘤细胞周围实质程度不等的变性、坏死,间质水肿。核仁区嗜银蛋白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增生活跃,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熊胆是一种珍贵的中药,用于治疗惊风、抽搐、目赤肿痛及肝胆疾病有显著疗效。近年来,一些地区开展人工养熊及活熊人工引流胆汁,试图解决熊胆的药源。为检测人工引流熊胆汁的质量,我们对引流胆汁进行了细菌分离和微生物学检验。(一)材料与方法1.胆汁采集:通过引流管无菌采取胆汁于消毒瓶内,立即送到实验室进行分离细菌。2.培养基:乳糖增菌液体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N.A.C鉴别培养基及各种生化反应培养基。3.实验动物: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成年豚鼠和小白鼠。  相似文献   

20.
17例自然感染巨盘腹袋吸虫的水牛,剖杀前表现消瘦,贫血,下颌水肿;剖杀后可见肝脏肿大,膈面和脏面粗糙,被膜增厚,散在出血点。瘤胃粘膜脱落,有出血斑或出血点,并有大量成虫寄生。真胃有出血点,粘膜脱落。小肠粘膜表面有充血区和出血斑点。组织学检查见肝小叶间质增生、增厚,胆管、胆囊壁增厚,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分别发生局灶性坏死、点状坏死或广泛性坏死,窦状隙有大量的炎症细胞。瘤胃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表层角质化明显,固有层胶原纤维玻璃样变,血管充血、扩张,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坏死、脱落,粘膜下层毛细血管充血,固有膜内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肌纤维玻璃样变,肌间水肿,肠腺大量增生。在肝、真胃和小肠的组织切片中见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童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