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公共危机协同治理下政府与媒体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燕飞  卿艳艳 《求索》2010,(6):76-77,55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公共危机频发时期,但政府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单独应对危机,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第三部门、媒体、企业和公民多元参与的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框架是必然趋势。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与媒体成了公众心中两大权威,参照协同治理理论,从理念、实践和法制三个维度构建政府与媒体协同治理关系,有利于公共危机的治理。  相似文献   

2.
多省交界区是我国公共危机的多发地段,"囚徒困境"与"屏障效应"严重影响治理效果。以湘渝黔边"锰三角"为例,分析了我国多省交界区公共危机跨界治理"至下而上"推动和"至上而下"干预模式,存在着治理主体单一、缺乏规范化的跨边界合作治理制度保障和一体化协同合作机制等缺陷。美国《州际应急管理互助协议》(EMAC)以法律的形式构建了跨州协同治理框架和运作机制,给我国多省交界区公共危机跨界治理极大启示。我国多省交界区应构建全国性的危机救助合作框架、跨省多中心治理网络、一体化的运作流程,以实现跨界协同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多主体参与治理的结构与制度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中的核心问题,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各个参与主体的权责分配问题。公共危机多主体参与治理体系的关键,是构建以政府为主导,营利组织、第三部门、媒体、社会公众等其他主体之间的协作需要通过相关的机制规范。本文在公共危机多主体参与的结构分析基础上,揭示我们目前公共危机治理中多主体协作的现状与不足,并从法律制度环境、组织体系优化、权责规范、资源保障以及信息技术保障等方面构建公共危机多主体治理的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使得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成为可能,这为青年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提供了机会。现阶段,囿于社会转型、国家权力、历史文化、社会共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青年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能力、制度、渠道、程度均存在不足。为此,要多维度地重视青年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能力培养,"全景式"地加强青年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制度建设,形成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通力配合的联动机制并形成鼓励青年积极参与的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5.
林凇 《求索》2010,(10):119-121
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理念目前已成为学界的基本共识。然而,要完成这一理念由应然向实然的迈进,其关键步骤之一即是:厘清多元协同主体间变动不居的关系。本文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s Theories)的分类方法,结合公共危机的特点,分析了公共危机中多元利益主体的定义、特性及类别。并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Complex Adaptive System)为牵引,构建公共危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中各类公共危机事件频发,较之以往,当代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危害范围更广、破坏性更强,单一部门的治理模式有着适应性不足的困境,协同治理逐渐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话题。而我国对于协同治理这一课题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理应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一些成功的治理经验。日本是现代型发达国家,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积累了很多危机治理的经验,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公共危机治理体制。本文以"东日本大地震"为案例,仔细分析与研究了日本在公共危机下各方协同治理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总结概括了对我国协同治理的一些启示,希望能对我国危机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公共危机的跨界属性具有复杂的形成机理,是风险关联性、要素流动性、系统复杂性、区域关联性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跨界公共危机属于典型的“棘手问题”,科层制模式对其治理存在失灵现象,而介于科层制和市场制之间的组织间网络模式成为与之相适应的理想选择。然而,组织间网络具有独特优势和可能缺陷并存的二重属性,中外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冷静思考。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构建跨界公共危机治理组织间网络在科层制组织结构惯性影响、网络成员目标不一致、网络成员间协同、信息共享、社会主体能力等方面面临多重挑战。基于此,构建跨界公共危机治理组织间网络,应从风险认知、结构优化、过程控制、制度发展四个维度,采取树立整体性治理理念、调适以应急管理部为核心的综合性体制、形成均衡的全过程机制、完善制度保障体系等系统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郝丽  冯玉丽 《前沿》2023,(6):5-13
中国特色公共危机治理是由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政府主导、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协同共治的政党领导型治理。在中国特色政治体系中,党内制度体系与国家制度架构具有共通性和强大的制度合力,党的制度和组织体系能够有效地弥合政府行政体系中科层制的短板与弊端。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也是国家治理的主导者,在各项事务中总揽全局负总责。建构健全公共危机治理的中国模式,必须依托于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体系,解构中国特色公共危机治理机制的三维逻辑,即着力于从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政党间的关系、政党与政府关系的结构分析框架,探究在公共危机治理全过程中党对社会力量的组织动员机制、党与民主党派的协商合作机制,以及党的领导决策与政府施策机制,深研中国特色公共危机治理机制的内在逻辑,以期全面科学推进中国特色公共危机治理机制、能力与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处在转型阶段,不确定性、风险性等因素增加,社会组织迅速发展,提高了危机治理效能。应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建立协同治理合作方案、建立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为公共危机治理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公安研究》2008,(9):45+90-96
公共危机网络治理结构中的权力分配模式向良云在《探索》2008年第3期撰文认为,公共危机的网络治理既是危机应对的前瞻性要求,也是我国现行的政策思路,而将其付诸实践不仅需要组织结构的重塑,更要求从更深层面上构建新的权力分配模式为之提供体制性保障。作为危机治理的长效社会  相似文献   

11.
公共危机治理:理论建构与战略重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针对中国政府传统应对危机的社会政治动员和政府行政管控的机械管理模式,条块分割组织体制、被动撞击式和事后救火式的应急机制以及缺乏长效的政府-企业-社会战略合作伙伴协同应急的公共行动网络,指出中国在公共危机方面的应急管理亟待特别设立专门法律程序。并结合我国将进入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转轨的新契机,创新政府-非政府-企业-社会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和应急行动的组织模式,围绕危机治理体系提出重点发展战略,以建立全社会整体联动的公共危机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12.
基于风险演化的公共危机分析框架:方法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管理和控制危害的不确定性,以防止风险演变成公共危机并造成重大损失。风险管理的前提是把握风险因素的作用过程和发生机理,找到控制不确定性的路径和方法。本文提出风险叠加的分析框架,用以解释各类公共危机生成的内在机理和过程,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现实的公共危机管理各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3.
SARS危机以后,传统政府治理模式下的公共危机管理和应急体系受到了普遍的质疑。随着政府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突发事件中的应急警务在训练、应急备勤、信息披露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公共危机管理的视角而言,应急警务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为应急警务研究提供了必需的理论依据;在行动逻辑、法律规制、组织建构、应急技术等方面为应急警务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共危机应急机制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危机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修宪的内容之中。文章针对加强我国的公共危机应急机制建设问题,就建设现状、框架构成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未来公共危机的防范与处置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常态下,预算绩效管理已不再仅是对支出效率评估的工具,而是成为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机制。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目标导向为原则,一方面旨在弥补传统预算绩效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旨在构建起包括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其它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和解决政府与社会企业的"五种合作模式"存在的部分问题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推动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的践行,应积极推进全覆盖与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紧密配合、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有机联动的路径机制。同时,弥补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法律不足、建立健全全覆盖预算绩效考评监督体系等相关配套措施的顶层设计,从而推进"绩效管理平面化"向"绩效管理立体化"转变、实现财政支出效率和预算绩效管理的战略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时代,加强涉警网络舆情治理,对于维护社会治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安机关应当积极研究和把握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反思在对其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同时还要通过恰当的措施、健全的机制、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有效的预防、化解涉警舆情危机,助力网络维稳。  相似文献   

17.
在公共危机管理日益制度化和法制化时期,公安机关在应对其职责范围内的突发危机进行临战活动时,要按照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和机制进行建设,才能使警察临战活动更具有规范性和成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行政法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接踵而至,我们只有从体制、机制、法制等方面予以完善,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公共危机的能力,方可从容面对。其中,法制上的完善离不开对法学理论的研究,尤其需要以发展的角度深化对行政应急原则、行政主体制度、新型行政行为、行政协助制度、行政责任制度、特别权力关系以及行政法的国际化等诸多行政法学理论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建立起现代职业警察制度,创现代治安管理模式之先河。然而在现代职业警察制度建立之前,英国经过原始部落时期、罗马不列颠时期、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等不同的历史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孕育出了适应其历史发展的警务工作模式。通过对各个时期的警务模式研究,我们可以归纳得出英国传统警务模式的发展轨迹,即由早期的"自我警务"到"社区集体警务"再到"王权监督下的地方自治警务"。  相似文献   

20.
陶建钟 《桂海论丛》2011,27(3):85-89
政府危机公关必须从当前政府管理实践出发,在现有管理体制内探索有效的机制、原则与方法。一个有效的整合传播机制包括树立对于媒体的正确认识,建立媒体传播渠道整合机制和建立媒体传播受者整合机制。整个政府危机公关的过程,可以综合运用包括稀释焦点、议题引导、诚恳致歉、信息给喂、权威委托和网络互动等六个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