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程样国  欧阳润 《前沿》2009,(7):52-55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消除大学生就业歧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归纳了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几个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建立国家宏观调控、法制完备、市场规范、高校指导、媒体监督的和谐就业体系,实现大学生和谐就业。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原因浅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同时,用人单位就业歧视行为也日渐凸现,本文列举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性别、学历等各方面的歧视,并对造成种种歧视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相关法律政策的缺陷、劳动力市场供求的不平衡以及用人单位认识上的偏见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遭遇歧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的产生原因包括毕业生自身的原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和我国立法管制的缺位。我国现阶段有关就业歧视规制的立法缺陷主要表现在立法规制的不足、行政执法的不足和司法规制的不足三个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违背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立法手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进行法律规制,是维护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应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并将反就业歧视纳入高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中。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如学生干部优先,"富二代"就业受冷遇,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政治面貌有要求等值得思考和辨析,以澄清公众对大学生就业歧视存在的模糊认识。国家立法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就业促进法》的司法解释,解决司法无力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就业歧视和就业排斥这两个概念进行了辨析,提出判断是否存在就业排斥的基本标准是由于制度等原因导致个人不能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判断是否就业歧视的标准则是用人单位是否在自身经济利益受损的情况下仍然拒绝录用至少相同条件的求职者。根据这样的标准,结合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深度个案调查,笔者对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所遭遇的障碍进行了分析,提出大学毕业生所遭遇的主要是就业排斥,而非就业歧视。相应地,消除这些障碍主要应该从制度变革入手,并具体提出了笔者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大》2011,(23):35-35
性别、身高、健康状况……大学生的求职之路,常因这些"额外条件"的不符合,而变得更为艰难。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在调研中发现,当前,除了已被公众所熟知的就业歧视条款之外",就业院校歧视"也日益显现化和普遍化。“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反就业院校歧视的法律条款,防止制度性院校歧视现象愈演愈烈,以切实保障和实现各类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7.
2010届毕业生新一轮求职大战早已拉开帷幕,新的就业歧视不断在上演。有调查显示,近年,有超过七成的求职者曾遭遇过就业歧视,歧视的内容有重男轻女、以貌取人、酒量至上等等,可谓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劳动者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存在对就业歧视的范围认定过于狭隘、就业歧视争议缺少有效解决途径、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反对就业歧视的保障措施不足等诸多问题。要从制定反就业歧视专门法、开展违宪审查与清理、建立反就业歧视保障机构、引导企业加入社会责任标准等方面开展反就业歧视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0,(22):17-19
因为感染艾滋病毒。安徽一位大学生在报考教师过程中被拒之门外,该学生认为这是“就业歧视”,遂将招考单位告上法庭,从而拉开了中国艾滋就业歧视第一案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在《法学杂志》2012年第3期撰文《劳动权的平等保护及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思考》认为.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存在众多种类的就业歧视,如: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年龄歧视、健康歧视。就业歧视侵害了公民的就业平等权、自由择业权、就业保护权和平等待遇权等劳动权。影响社会公正和社会效率,不利于社会公正和稳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歧视现象也花样翻新、愈演愈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与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相背离,而且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阻碍经济建设。加强就业歧视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反就业歧视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从法律上和观念上阻止就业歧视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就业歧视目前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歧视问题更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王彬 《前沿》2009,(11):52-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62条赋予受歧视的劳动者诉权,但实践中,有关就业歧视的司法诉讼却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除了该法本身存在的问题之外,还表现为我国现行民事、行政诉讼制度与就业歧视司法救济存在诸多不衔接之处。另外,在司法程序方面以及宪法诉讼制度方面也存在问题。我国应建立一个以私意诉讼(包括传统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为基础,以公益诉讼为补充,以宪法诉讼为后盾的符合中国国情、立体的诉讼体系来保障公民的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4.
反就业歧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反对就业歧视立法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而我国则存在很多不足,有必要完善。我们应当在法律上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内涵和外延,确立就业歧视的判断规则,分清哪些行为是对就业权的合法限制,哪些行为构成就业歧视;要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对含有就业权限制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确立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以增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5.
"现在大学生因为就业问题往往找不到投诉的地方,政府应设立专门接受大学生有关就业投诉的部门。""我是一名应届毕业生,我关注的是就业歧视问题。""小额贷款的门槛太高啦,把我们这些下岗职工一下子卡住啦……"6月22日上午,在省人大常委会首次举行的立法听证会上,来自社会不同行业的14名代表,作为听证陈述人,就《吉林省就业促进条例(草案)》直抒己见,场面十分热烈。  相似文献   

16.
论反就业歧视之经济法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云 《前沿》2008,(1):138-141
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就业促进法》。政府已决心通过立法反对就业歧视,在这部《就业促进法》存在诸多不足亟须改进的同时,我们应该综合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去逐步化解就业歧视的危害,包括现行法律特别是经济法的优势去规制就业歧视,而且,反就业歧视本质上具有经济法之诸多理性。  相似文献   

17.
《就业与保障》2014,(1):43-43
在2013年12月1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就“就业歧视”相关问题向人社部提问,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表示,现在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就业歧视现象,比如反映比较突出的非“985”“211”高校不招,实际是人为抬高了用人门槛,这些必须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8.
《就业与保障》2014,(Z1):43
正在2013年12月1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就"就业歧视"相关问题向人社部提问,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表示,现在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就业歧视现象,比如反映比较突出的非"985""211"高校不招,实际是人为抬高了用人门槛,这些必须加以纠正。记者:有一个问题,有一些就业人士反映就业当中会遭遇一些年龄、身高、性别、户籍等方面的就业歧视,在这方面人社部是  相似文献   

19.
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霞  魏丛东 《前沿》2005,(1):97-100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肩负着建设城市和繁荣农村的双重任务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由于我国城市社会中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是基于身份所建立 ,从而在这种劳动力市场中就形成了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这些歧视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农民工的权益 ,而且还严重地违背了现代社会的公正原则 ,阻碍了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因此 ,就如何消除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 ,在当前法律及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予以探讨和研究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劳动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平等就业权是保障人生存权利的一种体现,也是基本人权的一种。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于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条文并不多,且对于违反平等就业权的行为也仅仅是以有限列举的形式加以规制,且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户籍歧视这一被公众所熟知的行为并未在法律中明文规定。"国内户籍歧视第一案"再次将以户籍歧视为代表的就业歧视行为置于公众的视野下,也暴露了我国现有劳动法律的不足,法律的修改和完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