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美国,把敌敌畏塑入聚氯乙烯树脂小丸中,是应用于猪的首选广谱抗蠕虫药。对猪蛔虫的第四期幼虫、童虫和成虫,猪结节虫,猪鞭虫,兰氏类圆线虫和二种胃虫(淡红色猪舌圆线虫、类圆似蛔线虫)的成熟形态的驱除率大于90%。国内尚未见实际应用的报道。为了开发敌敌畏在家畜寄生虫防治中的应用潜力,特进行本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用80%敌敌畏乳油,系杭州农药厂生产,批号84921。按每公斤体重15毫克原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马寄生虫初步调查(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兽医科技资料》1978年第1期中,曾发表过《云南省马寄生虫初步调查》一文,报道了云南马寄生性蠕虫23种。现继续报告寄生于云南马体内外寄生虫25种,其中原虫3种、线虫17种、蜘蛛昆虫5种。它们隶属9科15属。短尾三齿线虫、微小毛细线虫、隐匿环行线虫、宽乳突环行线虫、双冠圆齿线虫和头状辐首线虫6种,在云南尚未见有正式报道,故作了必要的量度和形态描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采集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等胃肠道线虫绵羊粪便培养、分离三期幼虫,加入嗜线虫真菌纯培养物中,72 h?4%的幼虫被真菌菌丝缠绕和捕获;将该真菌培养物与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等胃肠道线虫的绵羊粪便混合后共同培养10 d,粪便培养物中的三期幼虫减少82%.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左旋咪唑涂膜剂对猪蠕虫的驱虫效果,1988年3~6月,我们在仪征市兽医院、良种场、饲料厂等单位进行了此项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逐头从直肠采集粪样约10g,以饱和盐水漂浮、镜检,查出有猪蛔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和类圆线虫寄生的猪共130头,体重15~45kg,供试验用。共分为5组,前4组以不同助剂浓度和不同左旋咪唑含量的涂膜剂处理,第5组口服左旅咪唑片剂,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5.
采用粪便检查法、幼虫培养法和蠕虫学剖检法对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羊胃肠道线虫虫卵排出与成虫寄生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年羊胃肠道线虫的虫卵排出量和成虫寄生量于5月出现一次明显的春季高潮,8月又出现一次较小的高峰,而一年的其他时期,虫卵排出量和成虫寄生量很低。羊胃肠道线虫的优势虫种是捻转血矛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羊仰口线虫、毛圆线虫和毛首线虫。羔羊粪便中最早检获虫卵的时间是6月下旬,一年内虫卵排出量只在7月下旬出现一次高峰。研究结果对控制黑龙江省羊消化道线虫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81~1983年我们对浙江省的家禽进行了寄生蠕虫的区系调查,在宁波、舟山、台州等地家鹅的盲肠内发现一种毛圆线虫,经鉴定为微细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tenuis Mehlis,1846)。感染率相当高,宁波地区为4/46,舟山地区为9/20,台州地区为3/15。其形态如下(见图):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发现猪刚刺颚口线虫王亚(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畜牧兽医站710061)张立德(雁塔区山门口畜牧兽医站)陕西省曾进行过多次猪的寄生蠕虫调查,但均未记载有猪刚刺颚口线虫。笔者1990年10月在给西安市雁塔区蒋家寨村一养猪户猪场诊疗猪病时发现数头猪食欲较...  相似文献   

8.
1979年,我市曾对里岔乡、营房镇和李戈庄镇进行了猪喘气病的调查。其中夏、秋季放牧的里岔、营房两乡、镇,共调查猪63头,感染后圆线虫的47头,占74.44%;有喘气病灶的猪17头,占26.99%。而全年舍饲的李戈庄共调查20头,感染后圆线虫的6头,占30%;有喘气病灶的猪2头,占10%。调查结果表明,夏、秋季放牧的猪,喘气病发病率和后圆线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全年舍饲的猪,且后圆线虫感染率和喘气病发病  相似文献   

9.
猪肺线虫病是猪的一种主要线虫疾病,其病原体特别是野猪后圆线虫遍布于全国各地,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尤其对仔猪危害更为严重。以往对猪肺线虫形态的研究仅限于肉眼及光镜观察,尚未见猪肺线虫的体表形态及其对支气管损伤的扫描电镜观察报道,有关受侵肺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研究也不多。为了进一步探讨猪肺线虫的微细结构及其致病机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特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988年12月,笔者在长春市肉联厂观察了836例屠宰猪的肺脏,采集肺线虫寄生的部位,一部分于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  相似文献   

10.
氟苯哒唑(Flubendazole)又名氟甲苯咪唑,是一种新的广谱抗蠕虫药,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驱除猪和山羊的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后圆线虫等。吡喹酮(Praziquantel)是1975年原西德怡默克药厂和拜耳药厂合作研制成功的广谱抗蠕虫药。该药不仅对埃氏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有很好的驱杀作用,而且对其他吸虫和绦虫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笔者通过给山羊投服氟苯哒唑 吡喹酮控释药丸,旨在观察该药丸对山羊寄生线虫和吸虫的驱除效果以及山羊的增重情况。1 材料与方法1.1 药品 5 0mg/ g氟苯哒唑:白色粉剂,6 0 0g筒装,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11.
24头黑白花Friesan犊牛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分别在放牧的第1周和第8周,C组在放牧的第1周用Moxidectin药物(1%有效成分)以0.2m/kg剂量皮下注射。在放牧开始的前3周内,三组动物都放牧于污染有奥氏奥斯林线虫(Ostertagiaostertagi)、肿孔古柏线虫(Cooperiaoncophora)、赫尔维特细颈线虫(Nema-todireshelvetianus)虫卵或幼虫的同一草场内进行自然感染。从第4周开始,将草场分成三块隔离的牧地,各组分别在其中放牧。在24周内每2周采集一次粪样和血样及草样,进行粪便虫卵计数、粪便第3期幼虫培养、草场上第3期幼虫计数和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增重等指标的测定。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动物增重快、饲料报酬高;对照组的胃蛋白酶原上升很快,在22周达到高峰;而给药组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试验也显示Moxidectin对奥斯林线虫的作用要优于对古柏线虫;动物体对细颈线虫感染所产生的免疫力最快,最持久,其次是古柏线虫,最后是奥斯林线虫。  相似文献   

12.
乌审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乌审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及跟踪研究常用抗线虫药物的驱虫效果,通过粪便虫卵定性和定量检查法及剖检法对乌审旗不同地区自然放牧绵羊群进行了蠕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并开展了驱虫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乌审旗地区绵羊蠕虫病流行比较严重,绵羊蠕虫总感染率达84.4%,其中线虫、绦虫和吸虫感染率分别为84.3%、23.8%和7.9%。感染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和细颈线虫,其感染率分别为84.3%和65.6%。而且,这些优势虫种已对目前广泛应用的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产生了高度耐药性,其给药后第7天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6.9%和1.7%,虫卵转阴率均为0。对左旋咪唑亦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其给药后第7天的虫卵减少率为51.2%,虫卵转阴率约为30%。然而,不常用的碘硝酚注射液对捻转血矛线虫显示出强大的驱虫效果。因此,通过本实验掌握了乌审旗地区绵羊群中流行的主要线虫及其耐药情况,并筛选出对目前流行的优势虫种具有强大驱杀作用的药物,为后续制定合理的驱虫方案奠定了扎实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是寄生于家犬等肉食兽小肠内的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主要寄生在猪及反刍动物的腹腔脏器上。作者在1985年11月份协助龙泉驿区进行畜禽寄生蠕虫调查时,在2只成年母鸡体内发现有细颈囊尾蚴寄生。  相似文献   

14.
在抗生素类药物中,目前已知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潮霉素B(Hygromycin B)和越霉素A(Destomycin A)具有驱除猪、鸡寄生蠕虫的作用。其中的越霉素A是日本学者近藤等(1965)在龟裂链丝菌(Streptomyces rimofaciens)培养液里发现的一种抗生素。随后小谷恂一等(1967)首先证明越霉素A对猪蛔虫、鞭虫、兰氏类圆线虫和结节虫具有驱虫作用。泽田勇(1968)以越霉素A微量添加于鸡饲料中长期喂鸡的试验,证明对鸡蛔  相似文献   

15.
我们继7种抗蠕虫药物对实验感染大白鼠旋毛虫肌幼虫杀虫效力试验后,用筛选出的丙硫咪唑、丙氧咪唑、氧硫咪唑、甲苯咪唑等四种抗旋毛虫作用较好的药物,前后四批用43头猪,以不同给药方法,进行了对实验感染猪旋毛虫肌幼虫的杀虫效力试验,同时观察了几种药物的毒性反应。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动物和人工感染 试验猪系从甘肃临洮县集市购买的长白和苏白杂种猪,体重5~10公斤,公母兼有。经一段时间饲养观察后,用采自疫区的旋毛虫病猪肉经大白鼠传  相似文献   

16.
读《中国兽医科技》1989年第5期刊载的张嘉儒同志《左旋咪唑擦剂治疗牛混睛虫病》(下称张文)一文后,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与该文作者商讨以下几个问题:(一)混睛虫病是由带有丝状线虫之感染性幼虫的吸血昆虫刺吸丝状线虫非固有宿主血液时,感染性幼虫进入其体内,经淋巴或血液循环入眼前房,停留于童虫阶段而引起的疾病。牛混睛虫病的病原体为马丝状线虫的童虫,属旋尾目丝虫亚目丝状科丝状属(Setaria)。而牛吸吮线虫病俗称牛眼虫病,又称寄生性结膜角膜炎,是由多种吸吮线虫寄  相似文献   

17.
据国外资料证明,砜苯咪唑(Oxfcndazole)对寄生于牛、羊、猪、马、驼骆等动物消化道的多种线虫均有极佳的驱虫效果,但对禽类尤其是水禽的寄生蠕虫的驱虫效果如何,国内资料甚少,为此我们用陕西省汉江制药厂提供的砜苯咪唑对鹅寄生蠕虫进行了驱虫试验,证明该药对鹅裂口线虫、矛形剑带绦虫具有极为满意的驱虫效果,对膜壳类绦虫也有较好的驱虫效果,对吸虫效果差。同时进行了该药对水禽的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牛羊放牧草地土壤、粪堆、厩舍土壤及林地土壤中分离捕食线虫性真菌奇妙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thaumasia),并进一步了解分离株对线虫的捕食过程。首先,使用诱饵平板技术分离奇妙节丛孢菌;然后,借助扫描电镜对NBS005分离株与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幼虫及自由生活线虫秀丽隐杆线虫的捕杀动态学及相互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在1 532份与牛羊相关的样品中分离出11株奇妙节丛孢菌,检出率为0.71%(11/1 532)。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加入试验线虫后第6小时,该菌产生捕食结构并开始捕捉试验线虫。其中,二期幼虫(L2)于捕捉后第8小时被真菌刺入角质层,第30小时虫体明显皱缩,提示虫体正处于消化过程,第78小时虫体被消化完全;第三期的感染性幼虫(L3)于捕捉后第12小时被真菌穿透,第42小时虫体表面皱缩,第84小时虫体消化完全;秀丽隐杆线虫于捕捉后第7小时被真菌刺入并明显皱缩,第12小时虫体严重皱缩,第18小时消化完全。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所分离的真菌属于奇妙节丛孢菌,该菌捕捉以上三种类型的线虫后,真菌对线虫捕食作用的时间随着线虫类型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季节动态的研究是胃肠道线虫合理防治的基础。自从本世纪三十年代Zawadowsky,Taylor等发现美洲驼和羊胃肠道线虫虫卵排出的季节动态以来,世界各地对牛胃肠道线虫的季节动态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胃肠道线虫成虫寄生或虫卵排出的这种季节动态与牧草上感染性幼虫的季节动态有很大关系。在温带地区,春末和夏初牧草上牛胃肠道线虫的感染性幼虫量很低,从7月末开始,牧草上幼虫量迅速上升,到冬末春初达到最高峰,翌年3、4月份开始,牧草上感染性幼虫量急剧下降(Michel等,1970)。牧草上感染性幼虫量的这种  相似文献   

20.
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刘文道副研究员编著、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靳家声研究员审校、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许绶泰教授作序的《中国牦牛寄生虫图鉴》一书。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9月出版发行。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在进行牦牛寄生虫方面的调查研究中,采集了大量的虫体标本,查阅了许多科技文献,加上作者十多年来对牦牛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研究成果,经过综合整理写成。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牦牛寄生虫分类和寄生阶段幼虫鉴别的专著,解决了牦牛寄生虫分类之难,填补了寄生幼虫鉴定之缺,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本书较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