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年弹指一挥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另外,中国网民涵盖了73%的城镇人口和25%的农村人口,覆盖了几乎80%以上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16,(12)
正一、政协工作也有线上与线下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在7.1亿网民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5,(2):3
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移动端应用发展成"主力军"。在此背景下,对移动互联特质的公共服务开展深入研究,总结规律,探索其推广应用模式,已然刻不容缓。本期"研究报告"刊发《上海市政务微信发展报告: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着互联网、智能型移动设备的普及,"互联网+"、大数据战略、信息网络化社会已经全面到来。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51.7%。电子邮件、电子文档、多媒体数码设备、手机聊天软件等电子数据已经融入人们生活,刑事司法领域也无可避免地迎来了大量电子数据的挑战。在传统犯罪中,犯罪嫌疑人难免会借助手机、电脑、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第二十三条关于公开募捐的方式引发了热议。民众关注的焦点主要是《慈善法》实施后,互联网募捐就必须通过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的平台吗?个人通过微博、微信还能进行募捐吗?今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  相似文献   

6.
正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8.50亿,其中网络短视频用户规模为7.73亿,占网民总体的85.6%。~([1])我国网络短视频行业规模2019年达400多亿元,预计2020年将超过700亿元。~([2])短视频已成为中国网民最喜爱的视频内容形态之一。然而,网络短视频市场存在着内容失范、版权侵权、隐私泄露等棘手问题,挑战了伦理道德与国家法律底线,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大背景下,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借助大数据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力量,补齐网络短视频监管短板,形成多元共治效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截至2014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人,全年较上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了5672万人,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各种公开的数据显示,"手机一族"类似传染病一般地在向各个年龄段和职业网民中蔓延,手机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透过手机现象,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新媒体与青年的密切关系。研究显示:互联网与中国当代青年是同步成长的。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有"两个十年":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现代流通方式.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经营创新层出不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云南网民数176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37.4%.其中,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农村网民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增加,规模增长速度是城镇的2倍.  相似文献   

9.
数字     
4.2亿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情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成为世界上一个庞大的网络群体。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了解社会思想状况的"晴雨表",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1.
在短视频、网络直播流行的当下,网络文学已成为全民文字阅读的重要"护城河".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6亿,占网民总体的46.5%.一个个中国好故事,正通过互联网载体,影响着将近一半中国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是党的全部工作的生命线。如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交流、工作、学习的重要工具,中国网民已达7.1亿,手机网民突破6.56亿,可谓开启了真正的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一个必然选择便是将"互联网+"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一、对"互联网+"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1."互联网+"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习近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3,(9):6
自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互联网便在中国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渗透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9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在这样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如何对互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法 当今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如滚滚浪潮席卷而来.面对这股来势汹涌的浪潮,站在时代最前沿的大学生们踏浪而至.根据2010年7月公布的<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网民所占比例由2008年的27.1%下降到23.3%.这说明大学生上网非常普遍,是稳定的网络用户生力军.资料同时显示,2008年网民将互联网应用于阅读网络文学还没有进入"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前13名,到2010年6月网民应用互联网于阅读网络文学的使用率已经飙涨到达44.8%,用户规模达1.88亿,居网络应用使用率第10名,是互联网娱乐类应用中用户规模增幅最大的一项.  相似文献   

15.
人类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通讯、获取信息等,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4.1%;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78.5%;有56%的网民使用微博。福建省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报告则显示:2012年福建网民规模达2280万人,普及率达61.3%,居全国第四位,使用手机上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达8.3亿,国内智能手机年出货量超过4亿部,移动互联网流量达到1200PB,已拥有超过50家第三方应用程序商店,应用软件规模约为百万,巨大的用户市场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后续应用服务创新和产业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互联网在中国继续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的一年。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18.
一、新时期网络舆情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1.互联网发展速度惊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  相似文献   

19.
今日梧州     
"十一五"梧州市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区域性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战略目标,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转移和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增速更快。2010年15项经济指标比2005年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达573.7亿元,年均增长16.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8000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718.9亿元、244.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2.3%、36.5%;财政收入达56.1亿元,年均增长22.7%。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文化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对青年一代形成了“一网情深”的吸引力。2005年底中国网民达到了1.1亿人,其中80%是青年学生,青年学生成了上网的主要群体,有人把现阶段的青年学生叫做“网络一代”。可见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