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刚 《青年论坛》2002,(2):76-77
2 1世纪人类将全面迈向信息时代。互联网将走入千家万户 ,并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等院校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作为一把“双刃剑” ,它一方面改善了我们的教育手段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同时也对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 ,认真研究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 ,发挥其优势 ,克服其弱点 ,引导学生自觉地利用互联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张杰 《前沿》2007,(10):96-98
互联网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学习和成才,也会造成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努力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不断减少互联网对青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赋能实现了社会关系的重组,“人媒互动”“人际互动”“偏好互动”的结构演化形成了个体间差异化的健康结果。围绕“技术-关系-健康”的逻辑主线探讨互联网使用对青年世代健康的影响契合了时代价值和学术关怀的基本内涵。基于2017年CGSS数据的系列计量因果推断方法的结果显示高频度互联网使用影响青年健康存在“双刃剑效应”:在具备提高个体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客观生病住院次数的“健康溢价”功能的同时,却导致青年群体BMI指数增长的“健康惩罚”。在路径机制方面,高频度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网络、健康管理和网络诱导等途径影响青年世代健康,其中健康管理与网络诱导在部分路径中也起到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为“Z世代”青年提供了新的认同建构路径,网络参与深刻影响着“Z世代”的社会化进程,也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社会化模式下形成的婚育观念。通过“青年互联网生活调查”研究发现,网络参与对当代青年的婚育意愿呈现负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具有性别和网络圈层差异:互联网参与对女性婚育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网络参与度高的群体表现出显著更低的生育意愿;身处不同网络圈层的青年,其婚育观念也具有异质性,追星圈青年的婚育意愿最低、网游圈次之,而短视频圈则相对较高。研究表明,以互联网为主要场域的社会化路径,即线上社会化对“Z世代”青年价值观念的形塑存在深刻影响。这有助于理解婚育观念的代际差异,为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动态、破解当下的婚育困境提供新的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5.
当前,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主的双创竞赛已然成为支撑我国青年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最为重要的赛事载体之一。但是,在实践中,双创竞赛是否促进了我国青年学生的创新动机?回答这一问题,需检视参赛学生的内部动机与竞赛所提供的外部动机的整合状况。对此,本研究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框架,以华南地区、华东地区以及京津冀地区高校的双创竞赛参赛学生及指导教师作为样本框,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获取文本数据。从“类别、契合性、情感-评价、话语”四个维度,对双创竞赛情境下青年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严霞 《中国青年研究》2023,(1):44-51+78
本研究通过对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劳动管理制度和从业青年的工作经历的调查发现,工作的不稳定性不只是节约劳动成本、提升用工灵活性的灵活雇佣策略产生的后果,也是控制知识劳动的重要机制。互联网企业的相对绩效考核和“优胜劣汰”的劳动赏罚制度构成了一种新型内部劳动力市场,即“莫比乌斯环形”劳动力市场。在缺乏工作保障和资历存在高贬值风险的“莫比乌斯环形”劳动力市场,“优胜劣汰”的劳动回报制度使工作岗位兼具“致富梦”和“青春饭”的两极化属性。互联网“大厂”青年被卷入无止境的绩效竞争中,在追逐“致富梦”和担忧工作沦为“青春饭”的双重驱动下自主提升劳动效能。不稳定性构成驱动知识劳动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人类”因其具体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1)物质上并不富足,更注重精神上的自由和自己独立思想及个体价值体现的“纯粹主义者”。(2)易飞士,它代表了年轻、有个性、思想自由而拒绝做工作机器人的青年群体。从事与信息相关工作的“电脑人”是他们的典型代表。(3)雅皮士。(4)外表很酷,也讲求个性,实则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价值观的“边缘人”。如果我们细加研究,会发现“新人类”与互联网之间存在着某些契合点,它使“新人类”对INTERNET“一网情深”。他们不仪是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而且直接参与了中国互联网的建设,推动中国互联网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突尼斯、埃及的“街头革命”最终导致政权更迭,令世界瞩目.虽然爆发“街头革命”的主要诱因是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腐败以及总统的强人政治.但能在较短时间内引发政局突变的工具变量,却是互联网与青年.在“街头革命”过程中,互联网发挥了信息传播、汇集民众的关键性作用,而青年则充当了街头抗议的先锋.这两场“街头革命”已尘埃落定,留下的借鉴和启示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国际互联网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播媒体” ,日益介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我们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本文从网络文化的特征入手 ,客观分析了网络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提出了新形势下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 尽管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算长久,但它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已经在青年人身上明显地表现,并形成了一些不同于其他社会阶层的“青年问题”。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的、信息量大、信息发布快,交互性强等特性赢得了青年人的青睐,互联网对青年人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手段和生活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影响对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兼而有极其深远的人文意义以及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储备与道德素养的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寄予了较高的期望值.当代大学生主要担当了“青年”、“子女”、“学生”与“公民”四种社会角色.大学生以“学生”为其社会角色的主体,并日益关注其国家“公民”的身份,同时兼有社会“青年”和家庭“子女”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互联网+"时代下,培养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就是要提高高校青年学生政治意识、提升高校教师文化素养,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引导示范作用,并利用网络资源形成精品课程培养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蒋建春 《台声》2013,(2):62-63
去年11月9日,我应邀赴台参加台北二二八纪念馆举办的“二·二八事件与青年学生特展”的开幕仪式。这个特展展出了1947年“二·二八”事件时参与其中的许多台湾青年学生的事迹。那个年代,这些热血青年纷纷组织各种青年学生团体,还组织了“学生军”拿起了武器。他们是台湾光复后的第一代知识青年,关心台湾的社会,自觉投身社会进步运动。  相似文献   

14.
从跨世纪角度看香港青年与青年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期推出的“港澳台之页”栏目中,分别刊载了“从跨世纪角度看香港青年与青年政策”、“港澳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初探”两篇文章。众所周知,香港已于97年回归中国,而澳门同胞也将于今年回到祖国人民的怀抱。为了加深对两地青年的了解,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魏雁滨博士在他的文章中,为我们展示了处于世纪之交的香港青年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香港青年政策的启示。身处广州暨南大学的李世云老师,经过数年的探讨,也对来自港澳学生的特点以及教育管理方面的对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及闸述。  相似文献   

15.
当形容年轻人与短视频的关系时,也许不少人会选择“沉迷”一词。短视频确已成为互联网的底层应用。《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短视频用户有8.73亿,青年群体是绝对主力军。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一代,青年会被短视频“集体攻陷”并不奇怪:“短”迎合了信息时代消费内容快餐化的需求,而“视觉化”带来的生动直观、即时满足等特点,实现了对年青一代沉浸式体验的“注意力抓取”。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视野下青年学生德育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既给青年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系列的问题与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发展空间.要切实掌握互联网和网络文化的特点,开辟网络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在对网络文化进行净化与提升的同时促进青年学生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对“三农”问题的研究中,关于一般农民的较多,而针对青年农民的较少;在对农村青年教育研究中,关于思想方面的较多,而针对创业成才教育方面尚不多见。结合调研情况作如下探索。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成才社会氛围。一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宣传渠道向农村青年宣传介绍来自各种渠道的致富信息,发布项目的市场需求、综合效益、销售途径等,拓宽农村青年与外界的联系面,并鼓励他们敢于走出去,到外面去挖掘创业的“第一桶金”。二是充分利用当地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那些市场意识、创业意识、辐射带动力强的农村青年创业成才典型,用他们的创业事迹…  相似文献   

18.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洗刷上世纪中叶以来一百多年的一段民族耻辱,标志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重大事件。为了了解这一事件对内地和港澳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我们在内地和港澳部分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进行了座谈。我们发现:香港回归,增强了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关心祖国统一,关心香港发展 历史进入九七年,青年学生谈论着香港,关心着香港,“香港回归”是青年学生共同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机遇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实现全球网络化。网络化必将使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重大变化。“青年不仅是祖国、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同时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和希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中国青年的殷切希望。因而,加强和改进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为当今时代赢得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极其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引 言] 互联网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信息交流形式与人际交往方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广泛,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是复杂而深刻的.其中,青年作为网民的主体和生力军,作为新生事物的易感人群,所受到的影响尤其巨大,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改变.因之,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全新的问题和形势.如何把握现代青年在网络时代的思想倾向和行为特征,是新世纪开展青年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为此,中日社会科学院团委组成“互联网对新时期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影响”课题组,从当代青年对互联网的了解与使用的基本情况入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互联网对于青年在各方面的影响,从而为如何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青年工作探讨了若干对策. 题的们研活动以问卷调查为主,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等多种方法.问卷收集的结果通过程序严密、专业化的统计分析,运用SPSS软件,在广度上获得全面、准确而有说服力的数均,在深度上我们通过开调查会和个别追踪访谈的方法,获得有特点、有代表性的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