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考察了分工与生产力、所有制的关系,剖析了分工与意识形态、阶级和国家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消灭分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分工范畴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的研究又有利于深化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同时,对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思想的研究应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上去把握。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去探索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来源(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力量。还强调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充分凸显了人民群众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也是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神圣家族》一书包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原点。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基于"自我意识"的"抽象的人"的观念,初步确立起了一种堪称其唯物史观之人学基础的"现实的人"的观念,并据此对"人类解放"问题作出了初步但意义深远的阐述。在风流激荡的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要正确把握各种社会现象、问题、矛盾的内在本质、深层根源和解决之道,说到底需要一种科学的人学观念作指导。因此,今天重温这本经典,重回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原点,可谓是恰逢其时,意义高远。  相似文献   

4.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依据,并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考察形成的指导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五大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理论内涵与价值导向上存在内在一致性,我们从创新与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学说、协调与马克思"社会有机整体"思想、绿色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世界一体化思想、共享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思想五个方面入手,旨在探讨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升华。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真理观、价值观及唯物史观等方面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着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们提出"唯物史观的中国文化基因"概念(简称"唯物史观基因"),主要依据经典作家和相关学者有关唯物史观"萌芽"或"因素"的研究。虽然唯物史观基因与唯物史观科学体系之间存在本质区别,但中华传统文化中唯物史观基因的客观存在与不断生长,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宝贵理论准备,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唯物史观"被率先接受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确立了无产阶级理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作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为无产阶级的崇高社会理想奠定了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共产党宣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理论指南。这一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根据唯物史观的"历史合力论"思想,必须加强理想教育,进一步形成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8.
蔡和森是中共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自从走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就在自己丰富的理论文章和著作中阐发了十分详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资本积累理论及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等等。  相似文献   

9.
段迎晖 《前沿》2004,(1):3-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对唯物史观的新的概括与发展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 ,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贯穿起来 ,发展了唯物史观的人民本位理论 ;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协调起来 ,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10.
文娟  刘虹 《传承》2011,(30):30-31
"交往理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物质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交往理论作出了系统的阐释,揭示了交往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当今社会全球化进程加快,人与人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交往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以及交往内容也变得更加的丰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交往理论所做的深刻解读,无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徐曼 《理论月刊》2008,(2):31-34
李大钊在中国率先宣传唯物史观,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作了大量的努力.这一努力表现为他始终围绕着个性解放和大同团结统一、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这一核心精神对群己关系进行唯物史观说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目标.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的开创者,他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启示力.  相似文献   

12.
考茨基在《伦理与唯物史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两部著作中均对康德哲学、伦理学有过较为全面的批判性分析,其内容包括从哲学史视野定位康德哲学,对康德哲学的系统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唯物史观的相关论述。系统梳理这些内容可以发现,它们既体现了考茨基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历史观的"捍卫",同时,也直接暴露了他在实践中走向机会主义、中派路线的深层理论原因。  相似文献   

13.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性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概括,社会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重要发现,谁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阐述,崇高社会理想的坚定信仰等方面。这些重要思想,对我们在全党进行唯物史观教育,克服和化解当前面临的四大危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肖潇 《传承》2008,(4):30-31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内在的关联。《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精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不仅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根基,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而且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关系牵涉着马克思思想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只有厘清这一个关系问题,才能够对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意义有较为准确的界定.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内容丰富,马克思所揭示的"共同体"类型多样,其本质是关系共同体.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不是唯物史观的验证和填充的实体,唯物史观与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关系是紧紧相连的一种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内在的关联.<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精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不仅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根基,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而且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重要的主题,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有一个从"异化"、"自由"、"本身"到"发展"、"关系"、"解放"等哲学范畴演变的过程,这个演变的过程也是唯物史观形成的过程。通过对各种所涉关系的辩证考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全面透视和科学阐释。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作为当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中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个案研究可以深入透视时代的特征以及思想的变迁。郝孚逸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研究,经过不断的探究,他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基本框架:以现实的人为起点,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理论为基本内容,异化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发展轨迹。和萨特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相比,他的思想的起点、方法和框架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坚守和发展。与国内的研究比较,他的创新点在于深入挖掘市民社会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人学意蕴。这些见解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人本维度的创新探索,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赋予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丰富的科学滋养和坚实的思想支撑。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唯物史观为核心指引,坚持目标和手段的辩证统一,彰显了发展的人民性;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思想基础,坚持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推进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体现了继承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展现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制度优势;全面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实现主导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蕴涵着习近平同志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精准论述,以及结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在积极推进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实践所作的严谨思考。它深刻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当年为思考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科学方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性文献,是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的一次建设性对话,其思想精髓对于我们今天自觉发挥历史唯物主义在改革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通过实践进一步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内涵,从而不断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