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若兰 《两岸关系》2015,(3):59-61
<正>台湾诗人余光中著作的《乡愁》的最后一段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0年后海峡两岸通航,余光中先生又续文一段:"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也去那头。"而今,我应了余老先生《乡愁》的续文,我真的通过武汉开放赴台湾个人游这条长长的桥梁,去了海峡那头。2014年3月16日,我与先生舫兄登上飞往台湾班机,我庆幸,梦想多年、筹备多日的台湾之旅终于成行了。自1949年在昆明与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父亲一别,他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2.
正1971年,余光中先生在台湾写下《乡愁》,很多人通过《乡愁》知道了余光中,但却少有人知《乡愁》里,邮票与船票的另一端,牵动他的是江南水乡常州。"常州是我的‘母乡’,也是我的‘妻乡’,‘母乡’加‘妻乡’,那份乡情也不下于‘父乡’……"这是2003年10月10日,余光中发给常州市台办一份传真中写的回乡感言。他说:"常州给我的安慰与影响,从小就充满女性的娴雅与柔美。这一切,加上江南的水乡,历史与传说,莺飞草长,桥影橹声,妩媚了、充盈了我的艺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 走好     
正《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个代表两岸"文化共同体"的符号诗在这头诗人在那头台湾的乡愁大陆的痛一首《乡愁》让无数读者认识了余光中。2017年2月14日,享誉两岸的台湾"乡愁诗人"余光中在台湾高雄医院病逝,享年89岁。  相似文献   

4.
人物     
《小康》2018,(1)
正逝世者余光中2017年12月14日早上10点04分,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享年90岁。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抗战时期在重庆读中学。1950年他随家人迁居台湾。曾任台北师大、政大外文系教授,1974年至198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任教。1985年后定居高雄,在中山大学任教,2016年退休。余光中擅诗、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其"四度空间"。多年来,余光中笔耕不辍,出版书籍逾60种。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内地及港台语文课本。20余年来,余光中回大陆60余次。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11)
正5月24日,台湾"民歌42高峰会"在高雄和台北开唱,重温最经典的曲目。台湾校园民歌运动源于上世纪70年代。尤其1975年,杨弦和胡德夫在台北市中山堂演唱以余光中《乡愁四韵》等现代诗谱曲的作品,一般被认作民歌运动的开始。民歌运动面对当时台湾岛内西洋音乐充斥街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在两岸文坛,有两首诗常常被人提及,并经常被放在一起鉴赏比较,这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和祖国大陆著名铜雕艺术家朱炳仁的《云彩》。余光中先生作为当代诗坛泰斗,闻名遐迩,《乡愁》更是声名远播、童叟皆知。而朱炳仁先生主攻铜雕,在诗坛算是新秀,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北京大学举办了一场“诗与海峡——余光中、朱炳仁诗会系列交流活动”,大家浅吟低唱,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到大陆著名铜艺大师朱炳仁先生的《云彩》,一时间“诗人兴会更无前”。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5,(23)
<正>244.从1949年至今,时隔66年,两岸领导人的手终于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一刻的握手,蕴含着两岸几代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这一刻的握手,彰显出大陆与台湾血脉相通的民族亲情;这一刻的握手,将永远载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史册!——青岛国信集团田赋起245.作为一名生长在大陆的台胞,我对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深有感触。我父亲十几岁时从台湾来到大陆,  相似文献   

9.
孙传勇 《台声》2003,(11):40-43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余光中先生的一曲《乡愁四韵》饮尽多少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3年9月18日的清晨,2003年9月18日上午9时,台湾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终于踏上了阔别近70年的故土———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谒祖。10时,76岁的余光中坐在祖居“石杉郑”旧厝后面自留地的老荔枝树根上,手里拿着宗…  相似文献   

10.
廖辉军 《台声》2022,(21):102-103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是脍炙人口的诗作《乡愁》中的一个小段落,由台湾知名学者余光中先生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表面看似简洁明了,实则蕴含深刻,当我读懂时已至中年,诗中就是通过一枚邮票,道出了两岸一家亲的无限乡愁。从少年时代起,我便辗转各地谋生,那时给家里写信是唯一能与母亲联系的方式。每每寄信贴上邮票的时候,我总不由得想起余光中先生这首《乡愁》来,那是对诗作最肤浅的理解。后来,得知母亲那边有个亲人远在台湾,那贴着各种图案邮票的平信,总能辗转千万邮路,  相似文献   

11.
正应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邀请,1月12日,全国台联台籍青年(福建)参访团一行11人开始了为期7天的台湾行。这是一趟交心之旅.学习之旅,更是一趟圆梦之旅。分离——那一抹沉重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举国上下热议这个历史性文告。一首《乡愁》借着自媒体的快速传播,迅速在网络再次流传。"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1977年  相似文献   

13.
正听闻余光中先生离开,有点难以接受。有先生文字陪伴,此生并不孤单。宁愿您只是去远方看一看。愿先生一路走好。余光中50年散文精粹《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致每一个独自远行的你。此生多珍重。余光中先生逝世,龙应台写文章悼念,"余光中走了,在七十年的台湾  相似文献   

14.
正当余光中在台湾高雄病逝的消息传到他身前曾任教的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时,曾经与余光中有过交集的港中大老师以及学生,一同缅怀与余光中生前交往的感人事件。"第一次见余老师时,我的脑中浮现出四个字‘谦谦君子’"。中大中文系退休教授张双庆是当时负责去香港机场接余光中的"司机",他对余光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客气"。1974年,张双庆还只是中大的讲师,而余光中已经很有名气。他回忆,余老师对每个人都是平等对待,彬彬  相似文献   

15.
张连珍主持10月13日,省政协举行第十期"名人名家讲座",邀请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教授、著名诗人、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理事长余光中先生作《诗与人生》专题讲座。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主持讲座。  相似文献   

16.
正《乡愁》是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写下《乡愁》时,余光中只有21岁。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其实只用了20分钟,不过却是蓄积了20年的感情。余光中表示,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  相似文献   

17.
潘宁 《台声》2008,(12):50-51
“我在这头,新娘也在这头,我在这头,大陆也在这头”。2008年10月5日至13日,台湾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先生及夫人范我存女士再次回到南京,选择在自己的出生地度过80岁的寿辰。江苏省台联在南京全程接待了余光中先生夫妇。  相似文献   

18.
台湾纪行     
唐辉 《福建乡土》2015,(3):8-10
一厦航的波音737在夜幕中起飞,大抵已经飞行在台湾海峡的上空了。真想看看余光中先生笔下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海峡的水里流淌着多少乡愁啊?但海峡包裹在夜色里,乡愁也包裹在夜色里。其实,这海峡的水正渐渐淡化着乡愁,淡化着恩怨。纷至沓来的是两岸游客往返的匆匆脚步,竟是那么轻盈地点着海峡的水,一跃而过。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抵达了台湾桃园国际机场,这是大年初一的夜晚。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衷,由保利南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作《乡愁》以音乐作品形式展现在首都保利剧院的舞台上。通过戴玉强、汤灿等代表中国当代声乐水准的艺术家演绎,将《乡愁》一诗中思乡与呼唤祖闰和平统一那种最难表达的浓情,用最高水准的声乐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相似文献   

20.
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也是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高雄港位于台湾海峡东岸南口,它是一个天然良港。站在海岸,近观轮船归港,远望大海苍茫,使我想起著名作家余光中笔下有关大海的诗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先生是作家,也是教授。他如今所执教的中山大学,就坐落在高雄最著名的风景区西子湾内。这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大学城,依山傍海,景色宜人。沿着一条海边公路,驱车直驶校园里的文学院教学楼。海风摇曳的亚热带植物碧绿欲滴,海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