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放管服"改革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深入实施简政放权、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步"先手棋"。基层政府(县、乡)作为"放管服"改革工作重要的承接主体,同时也是"放管服"改革研究最容易忽视的盲区。"放管服"改革的本质是全面清理政府职能,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职能的法定化,从而激发市场活力。基层"放管服"改革当然也不能脱离"放管服"改革的本质,否则可能偏离改革最初设定的方向。因此,要兼顾先行先试与顶层设计,及时化解改革引发的司法问题,激活存量权力,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后强力推进的“放管服”改革,是以政府治理的体制机制以及制度创新的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陕西省在“放管服”改革及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改革推进的统筹设计、科学规划有待加强;改革推进中的体制机制创新需强化完善;改革推进中的协作性、协同性需要加强;破除改革“痛点”和“堵点”的力度需加大。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陕西营商环境要加强“放管服”改革推进的统筹设计、科学规划;要深化“放管服”体制机制的改革和优化;要下大力气解决“放管服”改革硬件载体的不足,切实破除改革的“痛点”和“堵点”;要推进“放管服”各部门职责优化协同高效,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新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载体,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推进高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利保障。我省高新区放管服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转变观念、继续深化,把高新区建设成为解决东北问题的试验区,真正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东北特色、辽宁特点的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府政策的动因来源于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入包括环境要求与环境支持。放管服改革是当前政府变革的重头戏,而政府治理环境的变化是其根本动因。环境输入的要求来自经济转型和竞争的加剧、或现代社会及扁平化组织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调整三个方面,他们凸显"放管服"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环境输入的支持来自科技进步、电子政务深入发展和公民社会的成熟与第三部门的兴起两个方面,他们使深化放管服改革可能和可行。  相似文献   

5.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府制定政策的动因来源于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入包括环境要求与环境支持。"放管服"改革是当前政府变革的重头戏,而政府治理环境的变化是其根本动因。环境输入的要求来自经济转型和竞争的加剧、现代社会及扁平化组织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调整三个方面,它们凸显"放管服"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环境输入的支持来自科技进步、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以及企业的助推三个方面,它们使深化"放管服"改革可能和可行。  相似文献   

6.
为落实中央"放管服"改革要求、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圳积极推进"强区放权"行政体制改革,旨在进一步厘清市、区、街道三者的职能定位与事权配置难题。施行"强区放权"改革拥有诸多实践价值,包括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破解权责失衡现象,提升基层干事积极性、增强公共治理效能,同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在深圳"强区放权"改革取得较大成效之际,这项改革在事权承接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市区两级事权衔接不畅、责权不清及个别事权下放承接存在分歧,各区事权承接的编制与人力资源有待加强,事权下放配套服务尚需完善等,一定程度影响了"强区放权"改革的预期效果。今后应继续厘清事权承接清单、保障权责明晰一致,进一步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并研判事权下放效果、完善改革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已经持续多年,改革力度之大、改革范围之广、改革程度之深,是历次改革中所没有的。这场改革动因主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对国际复杂形势及新智能革命带来的挑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的举措主要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单制度改革、服务流程再造、证照分离、减税减负、优化服务、监管改革等。通过改革促进营商环境便利化、服务方式智能化、市场监管精准化,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规范了政府权力,化解了市场主体的“堵点”“难点”“痛点”。改革也在制度、监督以及基层积极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未来“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的策略主要包括价值的调适整合、结构的互动整合、机制的协同整合、技术的嵌入整合、执行的配套整合、制度的优化整合等。  相似文献   

8.
自2013年以来,我国"放管服"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新时期,"放管服"改革也面临着效率困境、"信息孤岛"困境、道德风险困境等问题。"互联网+"能为"放管服"改革的开放、互动、一体化运作提供技术支撑及思维方式,助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相似文献   

9.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次深刻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实质上要解决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重点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同时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当下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经济新常态下,需要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针对当前"放管服"改革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放管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既关乎利益格局的调整,还涉及权责关系的重塑、管理方式的转型以及工作模式的再造。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改革任务中找到有力的抓手和突破点,不仅决定改革的方向和大局,也决定改革的成败。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通过"一把标尺"规范"放管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现代政府管理秩序、文明和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通讯员李奇骏梁裕华)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公务员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务员公开遴选工作的通知》,把公开遴选作为设区市以上机关从基层补充公务员的主渠道,为进一步畅通和规范基层公务员"上行通道"、完善基层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通知》明确,自治区和设区市直  相似文献   

12.
"放管服"改革,是最近几年国务院推动政府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先手棋",但其中存在秩序维度的冲突。要让"放管服"改革取得成功,并且让企业和民众有"获得感",须从秩序维度进行治道变革。从物理层面来看,"获得感"与"放管服"改革的技术细节改进、程序流程优化和服务态度与质量的提升等方面有关。从秩序维度来看,"获得感"与"放管服"各个秩序板块之间的结构契合有关。从关注政府的秩序维度进行治道变革的要义看,是从权力的治理转向权利的治理,从单中心的治理转向多元参与的治理,从强制性、等级性、条块分割、心理失衡的治理转向自愿的、平等的、整体的、网格状、心理协调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机关基层机关基层公务员培训与开发在公务员队伍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机关基层公务员培训主要存在忽视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和开发方式单一、培训效果难以衡量等缺陷。因此,机关基层公务员培训与开发应多方面分析培训需求、重视培训内容和开发方式的多样性和交叉替补性、运用柯氏评估模型关注行为层次的培训评估、尝试建立公务员系统的专业技术体系拓展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空间等等是基于职业发展的机关基层公务员培训与开发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放管服"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放管服"改革面临的难点,运用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从"交易成本"出发,对改革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扫描。研究发现目前深化"放管服"改革关键在于解决制度性交易成本问题;而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源泉。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对深化改革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改革和完善现有制度,降低非必要性政府制度性交易成本和非必要性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第二,重视全社会市场信息对称分配的制度安排,降低搜寻、整合、维护的信息成本,由此抵制各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全社会策略成本。第三,充分利用新型信息技术,重视"互联网+"公共制度性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农村工业化并以传统要素投入为主发展起来的"东莞模式",在经历金融风暴冲击之后,其基层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其中不少问题在珠三角及整个广东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通过改革,创新农村基层经济与社会管理体制,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是转型期东莞及广东面临的重大课题。虎门镇是"东莞模式"的典型代表,根据广东省和东莞市推进农村改革的总体部署,虎门镇被确立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的重要试点单位。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为加强农村经济事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经验,也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6.
一、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主要成效自 1993年 10月 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施行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政府人事部门全面实施公务员制度的法规规定 ,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使政府机关人事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公务员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队伍面貌焕然一新。成效之一 :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基本建立。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 ,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以贯彻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核心 ,人事部陆续制定了与之配套的 10个《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17.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国党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大体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转型与改革,即革命战争时期的机关事务与建国后服务后勤改革、改革开放与机关事务社会化改革、新时代条件下治理型机关事务兴起,这一过程体现了机关事务由逐渐适应、被动保障到主动参与的发展嬗变,并逐渐确立了机关事务以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现代管理方式,谋求体制机制创新,进而履行机关建设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放管服”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一些经验和共识。“放管服”改革应当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理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契合机构改革的现实需要,展现新的时代使命。“放管服”改革要适应机构改革凸显五项核心职能、致力精简效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特点,紧紧围绕系统化的现代政府职能体系、标准化的现代服务政府、智能化的未来发展、精准化的个性服务等方向展开,找准深化改革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谢兆东 《人事天地》2012,(12):25-26
公开遴选公务员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2012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公务员局下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试行办法》后,区直机关各有关单位积极开展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实践证明,公开遴选公务员对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建立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优化公务员队伍来源和结构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机关特别是区直机关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  相似文献   

20.
“政府雇员制”是政府在某一时期、某一特定项目中以市场化运作方式雇用急需人员服务于公共事务的政府人事管理制度。作为我国地方政府改革的制度创新,政府雇员制在突破公务员的永业制、改变公务员管理体制、实现“技术精英”管理等方面给公务员制度带来极大冲击。在中国实行政府雇员制,是政府改革的需要,也是满足政府职能动态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其具体实施需要制度的科学定位与各项法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