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高度概括和凝练了边疆治理特别是西藏边防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尼泊尔是中国在南亚重要的陆地邻国之一。两国边境共同面临着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尼边防执法合作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法律依据不足、合作机制缺乏、执法信息交流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尼双方深入开展执法合作的障碍。分析研究中尼边防执法合作现状,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邓前程 《思想战线》2002,28(6):130-135
明初中央政府治藏方略经历了"多封众建"、"以教固政"两个阶段,反映出治藏的步骤,首先明确了藏区是其治下的一部分,然后不断完善管理藏区的办法,实质上亦是其治藏政策的调适与定型的历史过程,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明王朝的自身实力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另一方面表明明王朝对藏区社会认识与了解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康熙是一位崇信理学的皇帝。"清静求同"是康熙帝治边精神的主要原则,是程朱理学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重要表现。理学名臣卫既齐出任贵州巡抚,及其处理高洞苗事件失当获罪,是康熙理学在西南边疆及土司地区进行实践的重要反映。康熙帝以理学为本"悦服"为目的的治边思路,与雍正、乾隆两帝基于"畏服"、以"改土归流"为中心的治边策略不同,对大一统帝国的形成及"中国"认同加强有其应被重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唐王朝治边方略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疆的治理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稳定、安全、繁荣与和谐发展。唐王朝在治边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治边方略:倡导"夷夏一体",促进民族融合与边疆稳定;坚持"武略斯重","分而治之"化解边疆威胁;运用"怀柔之策",以多种方式抚边安疆;设置羁縻府州,"因俗而治",加强边疆管辖与治理;实行屯田互市,密切边疆与内地经济往来,强边固防。这些方略对于维护唐王朝的繁荣昌盛发挥了独特而重大的作用,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边疆民族地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短板,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的风险挑战决定了必须把边疆民族地区放到国家治理重要位置。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边疆和民族地区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包括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治国必治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治藏基本方略和新时代治疆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和民族地区治理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指引了前进方向,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要坚持党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全面领导、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法治化程度、坚持以治藏和治疆为核心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方略和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现代化能力,从而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实现持续稳定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沙勇 《求索》2014,(8):158-162
中国历史上的历朝政府,为了控制和管理边疆地区,设立机构,配置力量,协调民族关系,积极拓展国家统治力量对边远地带的渗入,治边理论和经验日趋成熟和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由于统治阶级的民族观念和阶级属性等所决定的自身缺陷,历代王朝所宣扬的以"因俗而治"、"以夷制夷"、羁縻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治边理论或政策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明王朝在治理北部边疆和处理与蒙古关系问题中的成败得失就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治边方略,包括中原王朝的治边方略、边疆王朝与边疆政权的治边方略,是历代王朝及政权在边疆治理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而形成的基本谋略与传统。古代治边方略是历史经验的结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影响十分深远。在中原王朝的治边方略中,较为重要的是经营边疆与应对外邦的方略、地缘政治方略、博弈谋胜方略。论内容充实及完善的程度,中原王朝的治边方略领先于边疆王朝与边疆政权。另一方面,中原王朝与后者的治边方略,又存在相互影响、彼此借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政策》2012,(1):64-64
省政府办公厅在治庸问责工作中密切联系实际,突出问题导向,注重边查边改,动真格、创特色、求实效,努力打造"第一服务窗口"和"首席发展环境"。一、在真学真查真治、主动接受监督上动真格。省政府办公厅作为省政府政务中枢,必须动真格、出实招,敢治狠治大治重治。抓深入学习讨论。将20多种学习资料印发每位同志,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接受警...  相似文献   

9.
略论清代前期西北边疆的"因俗而治"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前期在西北边疆地区所实行的"因俗而治"政策,实际上是根据少数民族的历史传统、社会情况、风俗习惯等所制定的、目的在于加强对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管理,实现西北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治边政策.  相似文献   

10.
清朝前期,统治者仍以传统的"守中治边"、"守在四夷"观念为治边思想。在西南,清廷的认识较前代进一步深化,并采取积极的治理与开发措施,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使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在清前半期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进一步密切了与内地的联系,边疆民族的对内认同大为增强,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渐趋明显,并呈加快之势。  相似文献   

11.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都逐渐察觉并承认国家不同区域间的差异性,并在"守中治边"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间接被动和积极主动的治边思想。在维护陆地边疆政治安全的实践中,设置了专门的中央机构、独特的边疆政权,并且开创了军民戍边的传统。治理主体的健全、治理过程的互动和治理环境的稳固影响着陆地边疆政治安全治理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正>5月27日,省政协在昆明召开"改善抵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专题协商会。省政协主席李江主持会议并讲话。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必治边"的重要战略论述及中央和省委有关决策部署,切实把改善抵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放在全省工作大局中来考虑  相似文献   

13.
英俄觊觎西藏使得连接川藏的川边重要性凸显,清廷为保藏固川,在西藏地方推行新政的同时也逐渐调整川边治理策略,清末赵尔丰对川边的经营使得川边治理取得重大成效。但川边治理过程中,赵尔丰与清廷的意见并非总是一致,如调任驻藏办事大臣之初赵尔丰不愿进藏遭清廷严厉督斥;因西藏地方抵制进藏未果后,赵尔丰力主对藏用兵、对川边改流建省;而清廷仅让赵尔丰护送川军进藏,否定川边建省计划,主张川边仍设道归四川省管辖等。本文聚焦于1908到1909年,从清末川边经营中赵尔丰与清廷的互动,论述清末清廷边藏治理政策仍在强硬与退缩之间调试摇摆,阐述清末开启的川边与内地一体化进程、传统边疆治理体系向近代民族国家边疆治理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清朝治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思想及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铁 《思想战线》2001,27(1):53-57
清朝治边思想的核心仍是传统的"守中治边"及"守在四夷".以这一思想为指导,清廷在前半期注重边疆的巩固与管理,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方面,清朝把移民与云南的开发以及实现人口合理分布联系起来,造成了规模空前的平民移民垦荒运动.清朝还把云南看作国家赋税和金属产品的重要供给地,使云南成为全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论清末川边垦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前程 《思想战线》2007,33(3):55-62
改变传统的“因俗而治”,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是清末筹边奏疏的议题重心和政府治边“新政”的政策导向,大量档案文献证明,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首次将边疆的经济建设置于重要的位置。川边的移民垦殖,正是在此背景下,成为当局寻求川边治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隋文帝在其执政的短短20多年间,就能一统南北,把隋朝建设成一个颇为强盛的封建王朝,除了与隋文帝所进行的内政改革致为密切外,与其所推行的“无隔华夷”、“文轨攸同”的治边思想、“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治边方略和“严防边塞”、“清边制胜”的治边措施亦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7.
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动西藏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经营西藏的战略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西藏的战略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西藏发展、稳定、安全战略定位的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西藏“两屏”“四地”战略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治边稳藏的战略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几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西藏发展的关怀及其发展战略,铸就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稳定的社会基础和稳健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8.
政府大事记     
<正>(6月1日至6月15日)6月1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自治区边防委员会主任巴特尔在自治区边防工作会议上强调,边防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大局、责任重大,要认真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边海防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先治边"的重要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发展大  相似文献   

19.
东汉王朝在西北边疆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反复的进入与退出,本质上与王朝国家统治者在"守中治边"和"守中弃边"边疆治理战略思想上的交替变化有关。在此过程中,东汉王朝不时利用西北边疆民族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抵御匈奴的渗透与攻击,这是"华夷一体""守在四夷"边疆治理思想在西北边疆的实践,发挥了西北民族在守土固边中的作用。当然,东汉王朝对西北边疆治理策略的选择及得失,在很大程度上与任用的"边吏"作用发挥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从"千万工程"到"五水共治",从"三改一拆"到"四边三化",随着浙江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全省3万多个村庄正与美结缘。行走在浙江新农村,河流清清,绿野成顷,间杂茂林,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美丽乡村,是浙江大地的寻常风景。从"千万工程"到"五水共治",从"三改一拆"到"四边三化",从平原绿化到村庄绿化……近年来,随着浙江一系列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组合拳的深入实施,一条条河流恢复了往日的清澈,两岸绿意盎然,全省3万多个村庄与美结缘。从污染顽疾到田园亮点在安吉县梅溪镇,蔡向前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