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知识产权侵权物的司法处置,是随着知识产权制度产生便形成的一种特殊救济方式。对侵权物及其制造工具的处置请求,是请求人为了确保被请求人能从根本上停止侵权行为而进一步提出的主张。作者在本文中认为应以知识产权请求权为中心,建构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物司法处置机制,并具体论述了该制度的主体范围、行使条件、权利限制、处置方式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侵权物品是承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物化载体或侵权工具,其同时承载了两种权利形态——载体物的物权和特定信息的知识产权,这两种权利分属于侵权人和权利人,二者因载体物的唯一性产生权利冲突.那么,知识产权权利人是否有权对这些侵权物品主张权利?各地法院对此认识不同,主要分歧点集中在侵权物品处置的法律性质以及侵权物品处置与停止侵害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反推式论证方法,可以得出侵权物品处置本质上是一种知识产权请求权,属于知识产权的重要权利内容,权利人有权对侵权物品主张权利;而侵权物品处置与停止侵害属于不同种类的知识产权请求权,二者不能混同适用.我国现有的侵权物品处置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司法实践和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需要予以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3.
张晓都 《现代法学》2003,25(4):158-162
知识产权诉讼中,不只是停止侵权的请求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确认知识产权权利归属的请求、确认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的请求也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非故意侵权人对知识产权财产权权利人的懈怠行为应享有抗辩权。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诉讼中,不只是停止侵权的请求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确认知识产权权利归属的请求、确认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的请求也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非故意侵权人对知识产权财产权权利人的懈怠行为应享有抗辩权。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诉讼中,不只是停止侵权的请求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确认知识产权权利归属的请求、确认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的请求也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归责原则是侵权损害赔偿之归责原则 ,填补损害是这一制度的基本功能。依《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及相关立法例 ,我国的知识产权领域不宜引入无过错责任原则 ,而可采用过错推定的方法确定责任。为有效保护知识产权 ,应建立“物上请求权”与侵权赔偿请求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美关于知识产权执法问题的争端由来已久,知识产权侵权物品的海关处置又是其中争议聚集点。在对比分析了中美国内立法和TRIPS协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相关规定之后,可以肯定中美海关对知识产权侵权物品的处置方法虽然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但都符合TRIPS协议的相关规定,美方针对中方的此项诉求是不成立的。但是,中美海关处置知识产权侵权物品措施的差异,也反映出两国保护知识产权时立法取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马治国 《知识产权》1996,6(1):41-41,36
在司法实践中,判定知识产权侵权后,对侵权人生产的产品如何处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无论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或非专利技术成果、商业秘密等侵权纠纷,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此问题。尤其是侵犯商业秘密知识产权而生产的侵权产品的处置问题,比其他侵权产品的处置更具有特殊性。因为侵权人一旦被判定构成侵权,就应当停止侵害,不得继续生产和销售侵权产品,但是已经形成的产品属于社会财富,有一定价值和使用价值(即使是伪劣商品也如此),所以,对这些商品,简单的予以销毁等于破坏社会财富;如果让侵权人继续销售,即使将销传收入收缴或用于对权利人的赔偿,都是对权利人的新的侵害;如果以侵权产品作为赔偿额,作价给权利人,又可能出现对作价原则的分歧,而且往往权利  相似文献   

9.
传统理论认为,知识产权因源于一国法定、反映该国政策而具有绝对地域性,以致各国在司法裁判中多不承认他国知识产权法得在本国境内发生效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贸易往来的密切,固守绝对的地域性已不足以应对来自境外的知识产权侵权,故产生了基于效果和基于行为的地域性突破模式。其中,基于效果的突破模式立足于知识产权的价值发挥,不仅能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也能避免因干涉他国知产政策、侵犯别国发展主权、阻碍知识产品流通、影响国际交流合作而带来的不利后果。因此,对于涉外知识产权侵权,我国司法实践应摒弃径直适用法院地法的思维惯性,对请求保护地法作出合理解释,确立“以适用侵权结果发生地法为一般,有限适用侵权行为地法为例外”的法律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侵权促成性事由,是指不符合知识产权侵权构成要件但因对知识产权人商业利益造成直接损失而由法律明确规定视为侵权的事由。虽然法律规定知识产权侵权促成性事由是对知识产权一般侵权要件的补充,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但适用不当也可能成为知识霸权的借口,因此需要在相关的立法中作出明确规定。在认定是否构成知识产权侵权促成性事由时应坚持严格的法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