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书 ,作为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对促进东西方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近代译书 ,大体上分为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的力量。尽管各方译书的目的、内容各有不同 ,但对于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的会馆到近代的商会,商业组织也经历了一个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近代化过程.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政府和两者的互动关系也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反映中国近代时期的真实历史,并探讨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明胜 《传承》2009,(16):96-97
从传统的会馆到近代的商会,商业组织也经历了一个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近代化过程。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政府和两者的互动关系也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反映中国近代时期的真实历史,并探讨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的生存危机拉开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史帷幕,而当时德国军事力量的迅速崛起深刻地影响了这一进程.德国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军队武器装备、体制编制的近代化,培养了一批掌握近代军事思想和技术的人才,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军事的落后局面.  相似文献   

5.
范文明 《求索》2012,(1):245-247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经历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无论是戊戌维新人士,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曾对其进行深彻的思考。尤其是民初,女子教育更成为全社会议论的焦点。每一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伴随着反复争议的声浪。《大公报》从女子教育立国观、女子教育道德观、女子教育留学观等方面,表明自己对这一社会潮流的看法和观点,显现出新闻媒体应有的立场和态度,为当时和未来都留下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黄莺 《当代广西》2005,(22):43-43
“文能载道集萃惊人可怜青年心头血,死而无憾功垂社会留待壮志在人间”,这副1949年上海《文萃》三烈士追悼会上大公报馆的挽联高度概括了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文萃》三烈士的精神。三烈士中最年轻的陈子涛烈士,年仅28岁,是广西玉林人。 1920年12月28日,陈子涛出生于广西玉林城南门新地村的一个教师家庭。1937年春,共产党员陈业坤、黄冀贤及一些进步教师到玉林初中任教,当时陈子涛就读该校。在他们的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近代化进程与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邵桂 《求索》2007,(5):209-211
中国社会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进程,决定了外来文化传播的必然性,并凸显了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一是循序渐进的规律,外来文化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传播经历了从表层的物质文化,到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或政治文化,再到深层的精神文化的进程;二是优胜劣汰的规律,中国近代化进程同时又是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进程;三是民族化的规律,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从中体西用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充分显示了文化传播的民族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论黄兴的军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兴是中国资产阶级杰出的军事家。他关于“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的武装反清起义的战略 ;武装斗争依靠革命党人、会党、新军三结合的思想 ;武装斗争以国民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 ;以“爱国、保民、御外”为军队的宗旨 ;建立资产阶级正式军队的设想 ;普及军事教育和全民皆兵的主张 ,等等 ,都是其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而且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变革 ,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梁振芳 《传承》2011,(29):86-88
孙中山在探索救国道路和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提出了农业是国家富强的最重要的基石,变革封建生产关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政府要促进农业发展,提倡科技兴农,发展农业商品经济,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等农业近代化思想,对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0年前,作为中国近代化的第四种类型,笔者提出了"边疆民族型"近代化模式的概念.10年之后,中国近代化的研究仍然呈现出区域性的不平衡,对该问题进行再讨论的学术条件依然存在.经过反思,我们认识到"边疆民族型"近代化模式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概念和内涵的界定也不成熟,存在诸多缺失和困惑.应将地域的"边疆"型和族群的"少数民族"型近代化进行区分.地域的"边疆型"是指中国近代化的区域研究,可以将其界定为"沿边型"近代化模式,作为中国近代化的第四种类型;族群的"少数民族"型是指"近代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社会变迁,属于"沿边型"近代化模式的重要内容.主要讨论近代化潮流影响下沿边地区各少数民族朝向资本主义工业化、民主化方向的种种努力,及与此相关的观念转换、习俗变迁、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国家认同等.  相似文献   

11.
倪玲玲 《前沿》2005,(8):88-90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以鸦片战争为始点,中西文化进行了激烈的碰撞、冲突,经历了文化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次的整合,中国文化步入了近代化的历史阶段,中国教育也从封建形态逐步转向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宋暖  张阳 《求索》2013,(4):87-89,63
1948年是国共两党决战的时刻,也是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势力抉择的时刻。作为一支重的政治力量,《大公报》提倡自由主义,在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土地改革、教育独立以及民生问题等几个方面展开一系列不懈的论争,然而国民党政府执掌下日益颓败的社会现实让《大公报》事与愿违。最终,在自己的政治主张无法实现、中共日趋占据上风、国民党腐败无能、美国政策影响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大公报》投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怀抱,开始了新生。  相似文献   

13.
杨玉青 《传承》2008,(18):100-101
当世界历史从古代跨入近代,中国社会在西方殖民者炮声隆隆之后也缓慢地向近代化的轨道迈进,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国民未及作好心理准备就已涌入社会近代化的大潮。而在整个社会变迁中,妇女解放程度标志着社会进步程度及文明水准。贵州虽然偏安一隅,社会近代化进程缓慢,但妇女参与并推动了这一进程,仍是社会近代化大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当世界历史从古代跨入近代,中国社会在西方殖民者炮声隆隆之后也缓慢地向近代化的轨道迈进.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国民未及作好心理准备就已涌入社会近代化的大潮.而在整个社会变迁中,妇女解放程度标志着社会进步程度及文明水准.贵州虽然偏安一隅,社会近代化进程缓慢,但妇女参与并推动了这一进程,仍是社会近代化大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近代思想嬗变之"夷""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维军 《前沿》2004,(10):190-191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沉闭已久的国门.中国一些开明的社会人士认识到,古老的中华文明要想避免危亡的厄运,就必须迅速摈弃闭关政策,摄取西方先进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国家的独立与富强.在思想领域的转变首先表现为对外人、外事的重新认识,抛弃农业时代形成的狭隘的华荑世界秩序观,树立全新的科学世界观.从"夷"到"洋"这一观念的转变既是势的所迫,又是理的悟通,成为近代前期思想嬗变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晚清重要中兴名臣,美国学术界对他的功、德、言及对中国近代影响具有较高评价,可供国内学界借鉴与参考。对美国学界关于曾国藩的评价与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了解"他者"眼中的中国近代化历程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拓展文化自我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7.
何小刚 《前沿》2010,(14):125-127
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革命和文化思想,要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首先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一直摆在所有先进的中国人面前。太平天国的兴衰只是更加深刻地说明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在近代化无法回避的世界历史环境中,无法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的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中国当代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近代化所描绘和实践的道路,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因而是中国社会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刘建林 《台声》2013,(12):62-63
在台湾的近代史上,有一个功绩显赫、对爱情忠贞不二的传奇人物。他以事业的拼搏回报生活。可以说,台湾的近代化过程就是从他治理台湾开始的。他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用西方的技术在安平、旗后等地建设了新式的炮台。他购买洋炮和军火机械,筹建了军装局、火药局,大力提倡购买铁甲船,迈开了军事近代化的步伐。他的到来,开启了台湾地区的近代化进程。他就是台湾近代化的首倡者沈葆桢。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 ,受聘来华洋员对中国军事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协助中方购买军事装备 ,构筑防御设施 ;积极为洋务大员创办军工企业出谋划策 ,参与军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推动军工制造技术的进步 ;协助创练海陆军 ,并以教练、教习、洋监督身份参与人才培养 ,为中国培养出了不少掌握着近代军事技术的人才。当然 ,其中也有不能尽力、不遵约束者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婚约制度呈现出婚约的订立主体是双方尊长、婚约是成婚的必经程序、婚约必须符合成婚的实质要件、婚约具有强制履行力、婚约与财礼相伴相随等基本特征.在向近代迈进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但实现了较为成功的制度转型:婚约订立主体逐渐由尊长向当事人转变;婚约的阶段独立性和形式自由性得到不断发展;婚约效力逐步弱化;新型婚约纠纷解决机制逐步建立等等.正确看待传统婚约制度的近代转型,对于克服我国目前婚约制度的缺失,对于构建完善的婚约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