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交通事故逃逸案中,常常在事故现场遗留车体油漆碎片,车辆灯具玻璃碎片或者其他遗留物,如何利用这些遗留物认定肇事车辆十分重要。在平时的检验工作中,整体分离痕迹检验可以说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一、交通事故中整体分离痕迹的形成 在交通事故中,车辆由于撞碰、括擦、震动或因材料疲劳老化断裂,使物质断裂分离成若干部分,从而形成新的界面形态。 二、整体分离痕迹同一认定的原理 整体分离痕迹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新的界面形成的随机性,使物体原来的形状、连接方式、花纹、裂纹延续形态发生随机变化,具有不可重复性,这就构成了…  相似文献   

2.
足迹,专业地说,是作案者在作案过程中遗留在承受客体上并能反映赤足或穿鞋袜的结构形态和人体行走运动的痕迹。它是犯罪现场遗留机率最高的痕迹。足迹检验不但能给侦查破案指明方向,缩小范围,提供线索,而且还是鉴别、证实和揭露犯罪的有力物证。中国是运用足迹作为刑...  相似文献   

3.
简述各种轮胎的分类,每种轮胎胎面花纹的种类、形态、作用。运用痕迹检验技术对花纹印痕的细节特征进行测量、分析。用来认定交通事故中的肇事嫌疑车辆。该方法为交通事故处理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命案现场勘查中血迹的综合分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迹是指血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命案现场中的被害人或犯罪分子只要出现开放性损伤 ,现场中就会遗留血迹。血迹在命案现场中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通过对现场血迹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排列、高度、颜色、形态的研究和血液检验鉴定对判断案件性质 ;分析作案过程 ;分析作案时间、地点、工具、人数 ;刻画作案人 ;直接认定人身等具有重要意义。破案实践表明 :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科学方法论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去解读血迹中所包含的一切犯罪信息是侦破案件的一个重要环节 ,甚至成为破案的关键和突破口。   1 解读…  相似文献   

5.
研究常见车辆碰撞痕迹的种类、形态及特征,总结车辆碰撞痕迹检验的具体步骤及方法,以利对车辆碰撞痕迹的检验与分析,再现交通事故发生过程、认定肇事车辆,为事故责任认定及打击交通肇事提供确凿、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产QSZ92式9mm手枪射击弹壳痕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产QSZ92式9mm手枪发射过程中遗留在射击弹壳上的痕迹进行全面系统的观测、统计和分析,找出了射击弹壳上各痕迹的形成过程、留痕部位及形态反映,进一步确定该枪射击弹壳上区分发射枪种及认定射击枪支的主要痕迹特征。  相似文献   

7.
命案现场血迹勘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迹是指血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命案现场中的被害人或犯罪嫌疑人只要出现开放性损伤,现场中就会遗留血迹。血迹在命案现场中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通过对现场血迹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排列、高度、颜色、形态的研究和血液检验鉴定,对判断案件性质,分析作案过程,分析作案时间、地点、工具、人数,刻画作案人,直接认定人身,进行血迹追踪并抓获犯罪嫌疑人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足迹是犯罪现场常见的主要犯罪痕迹,但在犯罪现场上经常表现为残缺足迹。研究分析足迹的形成条件,有利于分析残缺鞋印的部位、种类及特征的可靠性;分析鞋印的类型及大小,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出现场鞋印的种类;分析鞋印的遗留部位、步态特征的位置、动作特点可作为参考依据;比对细节特征,作为检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指纹具有人各不同、终身不变的特性。足底乳突花纹也具有人各不同且终身不变的特性。研究足底乳突纹线的分布规律,可以区别手纹与足纹,分析案发过程中留痕人员的动作,区别左右脚,确定足迹的留痕部位,如果留痕条件好,可以推算整个足迹的大小、嫌疑人的胖瘦、性别等等,并进行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10.
交通事故物证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遗留在事故现场或从现场带走的能证明事故真实情况的一切痕迹与物品。根据痕迹物证的形态和形成特点,一般可将交通事故案件中的痕迹物证分为以下三类:(1)有形痕迹物证。车辆、伤亡的人体、现场路面及其它相关物体的表面上形成的撞击、刮擦、碾轧等痕迹称为有形痕迹物证;(2)附着痕迹物证。附着在车辆、人体及其它相关物体表面上的能证明事故发生情况的油漆、橡胶、塑料、油脂、纤维、毛发、  相似文献   

11.
现场犯罪心理痕迹在盗窃案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犯罪现场的犯罪心理痕迹属于犯罪行为留痕的一种特殊反映形态。犯罪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所引起的一切变化现象。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所留下的痕迹,按照痕迹的存在形态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有形的形象痕迹,主要是指遗留在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另一类是无形的意识痕迹,即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痕迹,人们称之为感知痕迹;再一类是通过现场各种变化现象所反映出来的能表征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的犯罪心理痕迹。  相似文献   

12.
枪弹痕迹检验鉴定是通过对弹头、弹壳上射击痕迹的比对检验达到认定发射枪支的目的。射击弹壳上用于认定发射枪支的痕迹很多,如:击针痕、弹底窝痕、拉壳钩痕、抛壳挺痕等,这些痕迹出现率高、特征稳定,是通过弹壳对发射枪支进行同一认定的主要痕迹。而射击弹壳上抛壳口痕迹出现率低,其特征的出现具有随机性,所以实践中利用抛壳口痕迹对发射枪支进行同一认定的较少。笔者认为抛壳口痕迹虽然具有不稳定性,但这种不稳定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稳定、可利用的特征,如检材弹壳和样本弹壳同时出现抛壳口痕迹时,可以利用抛壳口痕迹形态的一致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国内出现的PPK/S模型改制枪及其遗留在射击弹头、弹壳上的痕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PPK/S模型改制枪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改制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系统地观测、统计和分析了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的形成机理、留痕部位和形态反映。为涉枪案件中PPK/S模型改制枪其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的检验鉴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犯罪心理痕迹破案,首先要充分发现和收集犯罪现场遗留的各种犯罪物质痕迹,透过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揭示其犯罪心理痕迹,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不同气质和性格特点分析被审讯人的心理痕迹,通过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再现犯罪心理现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实验,首次将七九式冲锋枪从全新发射起,对其射击弹壳上各种痕迹随发射发子弹数量的增多、时间变久到枪支机件中等磨损和严重磨损、老化而变化的特点进行了研究。从中发现弹痕特征的变化规律并分析痕迹形成原因,进而判断随枪支使用、磨损老化程度的不同,利用射击弹壳痕迹进行同一认定的价值,为在实际枪弹痕迹检验鉴定工作中通过对弹壳痕迹的观测,判断枪支使用和磨损老化情况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痕迹形成的理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验,并在立体显微镜及比对显微镜下对85式7.62mm狙击步枪射击弹头上的线膛痕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测量与统计,并对该痕迹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从而对线膛痕迹的稳定性及检验鉴定价值进行了论证。对能否利用线膛痕迹认定枪支进行了研究。其中本文针对线膛痕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发现线膛痕迹中的膛线痕迹数量、倾斜方向、角度宽度均可作为区分枪种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同一支85式狙击步枪发射子弹的弹头痕迹线条的对接,可以认定该组弹头为同一支枪发射,即可认定发射枪支。  相似文献   

17.
赤脚足迹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犯罪现场,依据遗留的足迹和鞋,尽快认定和排除犯罪嫌疑人是非常重要的。赤脚足迹的形态比对,在刑事侦查中是十分有价值的。此项研究表明:从众多嫌疑人中提取的赤脚足迹,通过轮廓线条的测量显示出巨大的差异性;从同一嫌疑人提取的多个足迹却显示出很大的一致性。这项研究所精选的足迹测量的系列标准已得到证实。作为个人特征识别的一种统计规律,它的测量精度正在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犯罪分子往往采取各种手段对现场脚印进行伪装或毁坏,有的还将作案时穿用的鞋扔掉或销毁,以至于即使在现场发现并提取到鞋印,也没有办法对犯罪行为作出认定。不过,由于足迹检验中鞋印花纹属于种类特征,其按一定顺序组合可以具有特定性,因此通过对同一人穿不同花纹鞋留下的鞋印进行分析和检验,可以依据造型体的脚型特征、步态特征、磨损特征和年龄特征而对不同花纹鞋印作出初步的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时代侦查思维方式之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化时代呼唤侦查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变革。首先,信息化时代,侦查思维的起点由物质转向信息。其次,侦查思维的要素发生了变化,其中,时间的要素——从犯罪实施时点的信息拓展到犯罪前和犯罪后面信息;空间的要素——从犯罪现场平面信息拓展到犯罪相关的立体空间信息;事的要素——从刑事犯罪信息拓展到公安信息、社会信息;物的要素——从有形的痕迹物证拓展到无形的电子痕迹物证等;人的要素——从犯罪嫌疑人信息拓展到同行人、同住人、同案人等信息。再次,侦查思维的方式应从逻辑思维发展到发散性思维,从横向思维发展到纵向思维,从静态思维发展到动态思维,从平面思维发展到立体思维。  相似文献   

20.
随着05式9mm警用转轮手枪的广泛使用,对其发射子弹弹壳上的痕迹,以及产生痕迹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越来越重要,对各痕迹在检验鉴定中的利用价值进行准确的判断,达到认定枪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