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行政权力如何运行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正确行使行政权力的目标是要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本文在关注行政法对行政权力高效运行的保障的同时,提出了提高行政权力运行效率的几点建议,包括完善行政立法、健全执法机制和加强行政工作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2.
曹寻真 《求索》2013,(3):179-181
现代行政法理论认为,古代行政法赋予行政机关以管理社会的权力,近代行政法限制行政机关的权力扩张,现代行政法促进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平衡。由此,行政法的发展可划分为"管理法"、"控权法"和"平衡法"三个阶段。从行政法的演变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政府与人民关系由不平等逐渐走向平等的发展趋势,而行政法的演变正是为适应不同时期政府与人民关系而做出的自发调整行为。  相似文献   

3.
公共管理与行政法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范式和工具 ,使政府的社会角色、政府和公民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这种变化对行政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全球化促进行政法全球化、放松管制促进行政法律形式多样化、追求效率促进公务员政治化和企业雇员化、顾客至上促进行政行为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4.
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是社会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政府管理行为对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管理创新促使政府管理行为在形成上从权力性走向关系性、在权力运作方式上从强制性走向柔性、在权力实施重心上从事前审批走向事后监管;而行政法的微观制度是以政府行为为轴心构建起来的,因此通过透视政府行为的转变,可以为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行政法制度建构重点的转向提供一个大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从社区组织体系变革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改革的影响超出了经济领域,促成了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向多元互动的结构和功能转变,从而打破了行政权力对公共事务的垄断。这种转变的益处在于社会成员更为自由地选择生活环境、社会服务以及维护其社会权利的方式,其局限性也决定了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始终存在的必要性。政府出台与经济政策相协调的社会政策,是引导社会建设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公务员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承担国家行政管理的实施者,在社会生活中握有相当大的权力。权力亦即责任和义务,如果权力和责任义务失衡,就会导致行政机关行政效能低下,政府形象受损,甚至滋生消极腐败现象,侵蚀党和国家的健康肌体,从而动摇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基础。因此,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必须规范和制约公务员的行政行为,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更要加强对公务员的约束监督力度,完善机制,走法制化、规范化道路,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形成一支勤政务实、廉洁  相似文献   

7.
邓海娟 《求索》2010,(11):149-151
金融危机作用于经济的同时,也将其影响传导给社会。所以说金融危机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面对金融危机引发的社会问题,应积极运作应对机制。给付行政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必要手段,政府应加以运用以干预金融危机向社会危机的传导。同时,政府的给付行政必然要受到法治的约束和指导,而目前给付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在应对危机的实践中凸显不足,面临着挑战,需要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政府权力宪政制约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权力对经济运行的干预不能泛化,且政府权力不应介入市场功能的有效边界内。对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权力的“自我意识”约束、理论约束、道德约束是非正式制度的“软约束”。在“软约束”无效的条件下,必须引入宪政框架对政府权力予以约束。宪政框架对政府权力是一种正式制度性的“硬约束”机制。这种机制的有效性使其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内生因素。  相似文献   

9.
侯菁如 《前沿》2011,(22):76-78
契约精神来源于社会现实,又反作用于社会,对行政法有着重要的影响。契约精神除了影响行政契约、行政指导、行政和解、行政协调等行政活动中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权力(利)义务,部分改变传统的行政强制性公权力的效力及其内容之外,其在行政法中的影响应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0.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政府干预经济社会的柔软灵活的行政手段,属于行政行为范畴,也为经济法所重视。行政指导是一种权力行为,不一定具有“非强制性”。行政指导是一类特殊的权力性行政法律行为,产生法律效果,现实中往往异化为具体行政行为,其特殊性是表现为一种阶段性、过程性的行政法律行为。行政法领域中研究行政指导,有利于完善立法约束、程序控制和救济制度,以期找到行政指导在中国的“合法性”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乌兰那日苏 《前沿》2012,(11):75-80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次重大改革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体制保障。但是面对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革,我国当前的政府权力结构暴露出了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客观现实要求我们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政府权力结构进一步厘清其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使行政体制改革更加有效的回应社会变革。本文以不同类型的公务员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他们对我国当前的政府权力结构的认知情况,从行政法治视野探寻我国当前政府权力结构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一、创新政府管理理念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政府管理的类型大体上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统治型或管制型政府,是一个按照科层管理的理论来建立的行政机构,政府与社会、企业、公众的关系是一种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第二种类型是管理型政府,主要特点就是把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的一些模式,引入到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之中,政府与社会、企业、公众的关系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第三种类型是服务型政府。所谓服务型政府,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社会和公众为主体,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特征、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目标的政府行政模式,这种类型的政府,是以全新的服务理念为支撑,以创新和改革行政模式为动力,不断地把政府建设成为高效廉价、民主法治、勤政廉洁的政府。这样的政府类型集中体现了以下新的管理理念:一是坚持“公众本位权力”的管理理念。服务型政府强调:公众是一个社会的主体,公众权是一切权力的基础,政府权力是公众权力的派生。在政府、社会、公众的关系上,不是政府拥有社会和公众,而是公众拥有政府和社会;政府的行政管理如同企业管理,二者可以运用同样的管理原理(管理者就是经理,被管理者就是顾客),在整个政府行政过程  相似文献   

13.
魏崇辉  庄雷 《中国发展》2013,13(2):42-46
现存行政管理体制促成了行政区经济,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发挥政府、市场与社会等作用,形成三方的协同共进。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是指基于政府内部行政权力划分的政府机构设置以及运行。表面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该主要立足于政府内部而展开,但政府并非真空存在,其与市场、社会有着重要关联。消解行政区经济,必须借助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立足政府、社会与市场之视域来考察。当代中国语境下,政府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行政权力,借助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和干预的一系列政府行为,其目的在于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经济结构的优化。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宏观调控则是建立和完善社...  相似文献   

15.
拍卖市场缺范呼唤社会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拍卖交易方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不守信用就会失去市场。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借助行政权力介入拍卖行业与民争利,以“经营城市”名义拍卖各种公共资源;权利经济的横行和管理上的越位引发了政府的诚信危机。政府的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关键,拍卖市场缺范呼唤创建一个良好的信用体系,提供一个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6.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要解决好行政审批机关对行政审批工作的认识,淡化行政审批的特权意识,取消审批权力带来的小团体利益和强化审批权力行使的监督。针对行政审批制度中现实存在的种种弊端,按照行政法确立的“保障公民自由与权利、依法行政和行政效益”三大基本原则,在行政审批中革新行政审批的机制、制度、方法,加强、完善、改革行政审批工作和现行行政审批制度,保障行政审批权力的规范运行。第一、确立行政审批工作的战略地位。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看,经济和社会事务离不开管理。事无巨细、胡子眉毛一把抓不等于管理。符合客观规律,用正确恰当的策略、手段、方法进行管理才是真正的管理。在保证良好经济社会秩序的前提下,能够用社会调节、市场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政治、经济和行政长期一体化的结果,是在中国传统土壤中产生的,政府管理是以权力为中心的权力行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五大确立市场经济以后,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由以权力为中心的权力行政转变为权力、引导、服务的混合模式,即转型期的政府管理模式。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加强,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一个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政府即服务型政府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一、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剑锋 《群众》2011,(5):49-50
太仓市着力推进的政社互动,基本定位是市、镇两级政府和村居自治组织之间的互动衔接,目的在于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机制。政社互动通过政府行政权力的自我约束,实现基层自治组织的权力归位;通过基层自治组织自治能力的提升,实现与政府行政管理的承接互动;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9.
政府规制的目的是修正市场机制的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政府的行政性规制是政府采用行政命令、行政规定、行政指示以及下达指令性任务,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行政区划来管理社会,满足社会对它提出的功能需求。政府行政性规制必须具有一个科学的维度,具体概括为六个方面,即政府规制的行政基础、政府规制的行政尺度、政府规制的行政目标、政府规制的行政要求、政府规制的行政约束和政府规制的行政底线。  相似文献   

20.
由于法律制度不同,各国对行政契约涵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文将行政契约界定为以发生、变更或消灭行政法律关系为主要目的的合意。在西方国家依法行政理念确定之初,其任务仅限于对内维护秩序、对外抵御侵略,对社会经济生活则采取放任主义。随着市场失灵,要求政府积极干预市场运作,给依法行政理念带来了巨大挑战。西方国家行政法对行政契约与依法行政关系的再认识以及互动适应过程,可概括为:1.对依法行政理论重新进行解释;2.加强对行政契约行为规范与程序规范化,以保证行政契约符合法治主义的要求。我国行政契约的产生,与责任制思想的出现和向行政管理领域的渗透,以及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而引发政府职能和管理手段变化有关。我国正致力于依法治国建设,应对依法行政理念约束行政权的限度或程度进行正确定位,力求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既充分发挥行政权的主动性、机动性以实现政府职能,又控制行政权,以防止权力滥用,保证政府职能的良好运作。而这种均衡状态的实现,主要是靠调节约束行政权的力度与限度来达到的,就必须借助于适度的立法控制,必要的程序要求和有效的司法审查等措施。要达到上述目标,完备行政契约法制的程序要件和改革现行行政审判制度应是今后我国法制建设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