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劳动的五月     
“咱们工人力量大”,“歌如潮。花如海……”“五月的鲜花……”小时候一到“五·一”国际劳动节,学校不是大扫除,就是学劳模。高音喇叭响着嘹亮的歌,还得为交篇作文写心得。  相似文献   

2.
克石 《海内与海外》2013,(11):26-27
1985年2月中旬,我在《北京日报》“广场”副刊“话北京”栏目,发表了一篇小文《酿美醇凝露》,谈及有关北京四大名酒之一莲花白的有关掌故,这只不过是一篇不到600字的小文,却引起侯仁之先生的注意,悠给我写了一封信,恭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海内与海外》2010,(4):78-78
《金丝套》一书由北京市西城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著名专家罗哲文写序并题写书名。  相似文献   

4.
思康 《海内与海外》2007,(11):38-39
今年是候宝林先生冥辰90周年,我本无写纪念文章的资格。青年时代曾随朋友去拜访过他。候先生逝世后,与他的三子区候耀文成为朋友,按朋友圈里对他的称谓,亦呼为“三哥”。如今三哥也去世了,这很令人怅惋。记得有一次与范曾、三哥等在江苏饭店雅集。  相似文献   

5.
早恋与偷盗     
女儿11岁,喜欢上网聊天。有一天,无意中打开她的QQ,发现她正和一个叫冬的男孩谈朋友。出于责任和好奇,我一篇篇地看下去。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11岁,刚刚读五年级,连篇作文还写不成。可是,和男孩谈起感情来,许多成年人都自叹弗如,什么“看到你忧郁的眼神,我的心在发疼。  相似文献   

6.
位于北京西城区的中南海是世界知名的一个地方,上面这张照片是1937年几位京城有名的画界人物在中南海“芳华楼”之“植秀轩”前的合影,很少有人知道,这张合影还包含着昔日京城画坛的一场笔讼风波:  相似文献   

7.
五毛二     
我写第一篇小说时是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收音机里天天都在播放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听众如云。于是我模仿“说岳”的路子写了一篇800字的小说,大意是:金国攻打某城,大将某某浴血奋战,最后全军覆没。写作的过程中我曾经试图让自己感动,但无论如何总感觉不如《岳飞传》,达不到曲折动人,催人泪下的效果。后来就匆匆结尾了。不过让我颇得意的是自己在小说里用了“沙场”这个词,并在末了写了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相似文献   

8.
一、马玉祥隐姓埋名四十年《人民日报》1951年4月11日,在头版社论的位置发表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朝鲜战地通讯后,毛主席立即批示“印发全军”。当时部队班排每一位战士都能看到这篇作品。朱德总司令读了此文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周总理在第二次文代会上说:“我们就是要写工农兵中的优秀人物,《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类典型的颂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鼓励,群众的学习和支持,文艺界的评论和推荐,包括《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内的魏巍的朝鲜战地通讯,先后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结集出版,后来《谁是最可爱…  相似文献   

9.
早就想写点文字纪念书法家刘炳森。每当看到京华和外地各处炳森兄遗留下来的墨宝,总是想到他慷慨和谐的为人和自己两年来“还没有写一篇纪念他的文章”的遗憾,心里常有一种欠债的愧疚之情。  相似文献   

10.
琼瑶及其部分作品书名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瑶这位多产的女作家目前已出版的小说近六十部。她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诗、词、歌、赋似乎是情爱独钟。在她的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穿插着一些中国古代的诗文,就连她的笔名以及部分作品的书名也是从中摘取而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方面的示例。  琼瑶:琼瑶原名陈*h,琼瑶是其笔名。琼瑶源于《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琼瑶,这里指美玉。其后有人将琼瑶用来比喻月色,如苏轼那首写夜行的《西江月》:“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破琼瑶。”南宋词人李曾伯也在《青玉案》中写道“马蹄踏碎琼瑶影”用来形象地描述月…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告别寒冬的北京温暖惬意,阳光像往常一样照射在窗前的桌上。何祚庥坐在桌前,开始动笔写一篇构思已久的论文。在他的记事簿上,满满地记着繁忙的事务:讲学、授课、约稿、访谈……  在这一天,何祚庥接到的许多电话中,有一个是天津打来的。天津《青少年科技博览》杂志编辑部约请何祚庥写篇文章,内容和题目不加限制,也就是跟爱好科技的青少年朋友说些实实在在的话。电话里,何祚庥询问了有关《青少年科技博览》杂志的基本情况,欣然答应尽快完成这篇约稿。  天津《青少年科技博览》杂志,是天津师范大学主办的…  相似文献   

12.
千字文激起千层浪   “周总编,何老这篇文章写得痛快。”   “我也很喜欢,作为重点稿马上发 !”   在《青少年科技博览》的办公室里,总编辑周绍禄教授和常务副总编范君石教授交换审读意见,对于何祚庥院士寄来的文章《我不赞成青少年练气功》,给予了极高评价。一句“我不赞成”,说出了大院士给小读者的忠告。   忠言逆耳利于行,编辑部庆幸约来了一篇好稿子。   考虑到伪科学泛滥在青少年中的欺骗性和毒害性,也考虑到何祚庥院士的社会影响,《青少年科技博览》把文章作为“特稿”,配上何祚庥的照片,很快重点编发在刊物上…  相似文献   

13.
嗨,派蒂!     
派蒂是我相识了十几年的好朋友。 前几天,我正写一篇讲同胞手足之情的文章,忽然听到她在香港病得很重的消息,心中顿时感到非常难过。 1979年我进香港一家英国人开的出版社,当特约编辑,交了十几个朋友,编辑、美术设计、摄影  相似文献   

14.
在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 2 0 0 2年 12月初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前夕 ,《普京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部文集在我国的出版是欢迎普京总统此次正式访华的一份献礼 ,也是庆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顺利发展的一份厚礼。《普京文集——文章和讲话选集》的主题是 :“为了俄罗斯的稳定、振兴和繁荣”。普京总统为这部文集写了“致中国读者的信”,江泽民主席为这部文集写了“序言”。这部文集中共收集了普京总统从 1999年年底到 2 0 0 2年 7月间发表的文章和讲话116篇 ,全书共 5 6万字。这 116篇文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  相似文献   

15.
玮东 《新青年》2005,(1):28-29
父母从国内来探亲,谈起了一些国内朋友的现状,父母朋友的儿子结婚,他们应邀参加婚礼。在新房里,看到的不仅仅是宽敞明亮,更看到了豪华装修和摆设在柜橱上各种各样的精美玉器。眼前的一切,让父母觉得自己拿的随礼钱,在这里根本就不会被看在眼里。往日的友情,也仿佛被这珠光宝气分开在两个世界里了。父母的感慨让我想了很多,什么是家呢?家,究竟意味着什么?汉代名将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那么,在当今这个商品社会里,在没有匈奴可灭的和平年代,我们何以为家呢?一位海外华人作家曾写过一篇关于国内知识分子的文章。他是这样描写一…  相似文献   

16.
俄国现代化运动中产生的“思想性散文”,在19—20世纪之交白银时代得到了空前繁荣:因为“高尔基之争”和《路标集》之争显示了这种文体表达俄罗斯民族性问题的魅力,由此引发用感性措辞表述俄罗斯思想、革命、传统、现代主义等重大问题的潮流,从而使得俄罗斯民族性问题自然成为社会公共论题,思想性散文也随之成为跨越文体的公共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三游滕王阁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讲过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王勃的绝世才华和《滕王阁序》的优美词句在我幼小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篇《滕王阁序》使滕王阁成为名振江南的一代名楼,它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且名列三楼之首。序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名句,千古传咏,成为妇孺皆知的佳句。  相似文献   

18.
“一”字趣     
“一”是个数字概念。其实把“一”字恰当地用到诗文中 ,会产生美的艺术效果。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 ,看见江上有一渔船 ,令陪同的大学士纪晓岚以“一”字赋诗。博学多才的纪晓岚 ,脱口吟咏 :“一帆一浆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一连串十个“一”字 ,画出了一幅渔舟唱晚图。清代女诗人何佩玉写过一首“一”字诗 ,诗道 :“一花一柳一鱼矶 ,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 ,一林黄叶一僧归。”一连串十个“一”字 ,描出了一幅山林晚景画。清代张伯行 ,是康熙皇帝称其“操守为天下第一”的清官 ,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19.
读某报载,一位歌词作者对热线电话中的听众大侃其写歌词的秘密:写歌词,没啥诀窍,你能写字,就能写歌词,“只不过像做饭,先学会掂炒勺”,闻此“高论”不禁令人心寒,继而一想:这倒是反映了演艺界一部分人的畸形心态。  相似文献   

20.
这个片子是朋友推荐的。立即找来看,以为是“外遇”,结果是“外欲”。乔凡娜·梅索兹殴诺主演,在片中饰演的人物也叫乔凡娜,我喜欢这样,对于观众来说省事。
  注意到乔凡娜·梅索兹殴诺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她所饰演的费尔米娜,不是那种绝世佳人,也不是不美,是不知哪里不对劲儿的美,2008年,写《霍乱时期的爱情》影评时,在国内尚且查不到多少她的资料,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关注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