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有一天在江边赏景,见江面有一艘渔船乘风飞掉而来,兴之所至,即命随行大臣纪晓岚用十个一字,写一首七言绝诗。纪晓岚素有捷才,只见他沉思了一会儿,即口占一诗道: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艄公一钓钩。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细品此诗,十个一字用得多么得体,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江鼓掉图。还有一首无名氏的诗亦十分得体,从前成为小学生字课常用例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首五言绝句,才二十个字,数字从一写到十,占了一半,却丝毫不觉得枯燥。中国是…  相似文献   

2.
同千千万万读者一样,几十年来,我曾无数次地从报刊书籍上欣赏品味过方成先生的漫画,不胜仰慕久矣。可没想到,而今,居然能与这位名闻中外的漫画大师合作,为他的一幅幅幽默妙品题诗,然后在羊城晚报这样的权威大报特辟诗配画专栏发表。所以我对方老说,“能跟您合作,我确实感到很荣幸。”不料他马上应道,“跟你合作我也同样荣幸啊!”  相似文献   

3.
丰绍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说,齐白石当年自称:诗第一,字第二,印第三,画第四。此说影响殊远,几成定论。陈子展对此说却不以为然,也不顾及白石老人的面子,直言相陈:齐先生的画比他的字、诗、印的水平都要高,是占第一位的,他之所以把画排在最后,是有意以画来提高其诗、其字、其印。陈子展先生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白石老人怒不可遏,指责陈子展瞧不起他。不过,待风波过后,纯真如孩童的白石老人精选了上等田黄刻印赠送给陈子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纪晓岚逝世200周年,据说有关纪晓岚、刘墉及乾隆的电视连续剧续集仍然要拍下去,也仍然是戏说。有些青年人问我:清代君臣关系及纪、刘、乾隆的本来面目是那样吗?戏说的描述纯属虚构。纪晓岚、刘墉的传说在北方流传最广,公案小说、评书极多,但当不得正史读。刘墉比和王申年长30岁、纪晓岚比和王申年长26岁,刘、纪两人虽然位居大学士,但从未担任过军机大臣,与和王申的枢相地位相差颇远,不可能以下犯上;正史和清代奏档中也无记载,况清代官场等极森严,见面说话极讲分寸,如此口无遮拦、插科打浑绝无可能。据《清朝野史大观》载:只有协办大学…  相似文献   

5.
辽西,世人的印象里是个缺水的地方。灰土迷蒙,荒村生棘,清代纪晓岚的《阅微革堂笔记》里就曾写过几篇存辽西遭遇沙暴、鬼火的故事。其实.远古时辽西曾经植被繁茂,满目葱茏,如今俯拾皆是的古生物化石,特别是恐龙化石,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6.
海内外短波     
《海内与海外》2005,(11):40-40
纪清远先生书诗赠海外游子本刊今年9月号刊发封面文章《他演绎着一个今日美国传奇——访美国华商会会长、美国龙胜行集团暨中国城超市集团总裁邓龙》,同时刊发了纪晓岚六世孙、北京画院专业画家纪清远先生的文章《实说六世祖纪晓岚》。邓龙先生看到此文,对纪清远先生的诗画大为欣赏。纪清远先生得知后,欣然挥毫书写了邓龙先生的一首诗:“少年辞母壮时归,苦苦耕耘梦难遂。何惧彤云低锁暗,几经风雨志不摧”(见右图),书诗相赠,游子情怀,跃然纸上矣。继《在北大听讲座》和《在清华听讲座》之后,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在北京人文大学听讲座》一…  相似文献   

7.
正写在宜兴的一笔柔情,是在宜兴几天时光里积攒的宜兴的记忆。小雨中,我用虔诚的眼神向路两旁的绿色致意。那是一片深情的绿啊,链接了我此次原乡行的情感:紫砂文化一段史,竹海情致一幅画,乡村民俗一首歌,茶园清风一行诗……站在清晨的宜兴街头,感受着空气中飘散的温润茶香、儒风雅韵,不由地对友人们说:我想在这里住下来。买房?真的假的?好像我的想法那么不现实。一细品紫砂壶里的茶,还原诗  相似文献   

8.
李土生近几年来笔耕不辍,继《土生说字》以后这两年出版了《土生说字精简版》、《土生感悟》、《你就是佛》、“说道”、“说儒”、“百家姓”等书约200多万字,还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在许多大学开课凡数十场。我很敬重他的刻苦勤勉。许久不见,一天他抱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卷轴来看我,说的“手抄国学经典”已完成,原件都装裱好,快要付梓了,嘱我写个序。  相似文献   

9.
绿珠     
《新青年》2007,(2):49
记得家里有一本薄薄的小书,里面有中国画,像清代改琦画的《红楼梦》插图的那种,其中一幅是一个女子从楼上跳下,仙女下凡的姿态,是绿珠跳楼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座落在杭州西湖区金海公寓的叶培荣先生住宅,客厅里挂满了这位中葡艺术家协会会长的书画作品——“暗香浮动”、“映日荷花”、“劲节可风”、“一枝红杏”……记者一进门,就感知到无处不洋溢翰墨芬芳。我与主人公的话题就此展开。叶先生告诉我,前年他作了一幅松石画,一幅梅竹画。前者题名《长春》,款识有云:“中国有句成语,寿比南山不老松。此松石图贺葡萄牙乔治·森巴耶总统健康长寿,贺中葡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友谊长存。”后者则是送给葡国第二大城市波尔图市的市长的,题曰:“梅花一夜为群开”。这一海外华侨华人以地道的中国传…  相似文献   

11.
题画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是一种以画为题而作的诗。其内容或就画赞人,或由画言理,或借画抒怀,或托画刺时,因都是缘画而作,所以统称题画诗。题画诗又有狭义广义之别和自题他题之分。自题画诗,是指画家写于自己画卷上的诗,如现存最早画面有题诗的北宋赵佶的《蜡梅山禽图》和明代唐寅的《李端端落籍图》。  相似文献   

12.
无事忙杂记     
近日中国文学馆要办个展览,专门展出作家朋友之间互赠的书画作品。在下既不会书不懂画。没给人写过字画过画,也从不向人求书画。书法名家,一字值千金(听说贤亮的字就到了这个份儿),怎好张口白讨?有次和贾平凹同时在一朋友家闲聊。那位朋友早有准备。铺开纸请平凹写字。平凹为那  相似文献   

13.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5,(5)
鱼和水鱼说:我时时刻刻睁开眼睛,就是为了能让你永远在我眼中。水说:我时时刻刻流淌不息,就是为了能永远把你拥抱。锅说:都快熟了,还这么贫!不想见上帝小王去爬山,不小心从山顶掉下来,一下子抓住了山顶一块突出的石头,小王大叫:“上面有没有人?救命呀!”一个声音传过来,“孩子,我是上帝,放开手我拉你上来。”小王犹豫了一下,喊道:“上面还有没有别的人?”什么是牛肉拉小丽为一快餐店画POP广告,本来是牛肉拉面可是为了生动形象,就没有写“面”,在“牛肉拉”后面画了一碗面,后来就有顾客问老板:“老板,什么是牛肉拉?”眼眼不。!山顶:一上王…  相似文献   

14.
曹世钦是我的老领导和老师。他诗歌和散文写得漂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上中学的时候,便读过他发表在报刊上的诗歌,他在书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我家客厅墙上新挂上了老曹赠我的一幅画儿。画面上是三组花儿,中间是一个长颈玻璃花瓶里插的菊花、梅花;右侧一个花架上摆放的是花盆里盛开的兰花;左侧一个凳子上摆放的是一个水仙盆,里边有一簇盛开的水仙花。他在画的右上角题写了这幅画的题目和作画时间及作者:"天趣盎然甲戌菊月世钦"。"甲戌秋月"即1994年的秋天。  相似文献   

15.
偉大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約”签訂十周年了。这是中苏两大国人民之間的友誼和团結得到巨大發展和巩固的十年。毛澤东同志在十年以前条約签訂时就曾指出:“这种团結,不但必然要影响中苏两大国的繁荣,而且必然要影响到人类的将来,影响到全世界和平与正义的胜利”。历史已經而且将要繼續証明这一英明預見的正确性。 現在,中苏友好同盟正在进入第二个偉大的十年。在这个时刻,讓我們回顧一下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誼和团結的历史發展过程,有着重大的意义。苏联作家馬·卡皮查所著“苏中关系史”和中国作家彭明所著“中苏友誼史”两書,在这方面为我們展开了一幅光輝的历史画面:从遙远的  相似文献   

16.
感谢失恋     
能感知痛苦的人生 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摘自诗集《唇边》 写这诗的女人失恋过。 不错,我有过一次失败的恋爱经历。由于我和他的名气不小,便在不小的范围内很是哗然了一阵。怎么啦?究竟谁抛弃了谁?关切者不乏其人。 如果也像球赛似的有个“发球权”的话,可以说第一回是他,那“飘球”棒极玄极妙极了;而末一回轮到我,却将“球”掂了半天也没能发出去。咬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摘录同一个人的两首诗,若不说出作者的名字,即使打死你,你也不会猜出他是谁!我把这样的诗公布给你,你很可能会惊讶得目瞪口呆,并怀疑地说:“天!这样的诗会是他写的?怎么可能?”然而那样的诗,又恰恰是此人写的?他的诗不止这些,此处只抄录两首。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三个祖国。我曾经给祖国写过许多许多的情诗。《写给祖国的情诗》便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假如祖国拒绝了我让痛苦把我捏成一尊望乡石,碧血长天叫痴情烧出一只苇莺,日夜悲啼在芦花飘絮的季节我给它设计了跟明信片一样大小的诗卡。左边画上几根芦苇,一只苇莺站在芦杆上啼叫,右边抄上这首诗作。马尼拉卡影印,涂上色彩。1990年10月,马来西亚向中国开放。喜讯传出,令人雀跃万分。我迫不及待,即刻动身“回国”去了。这里说“回国’当然有我的深长意义。我的神州行脚,既是揽胜观光,又是寻根问祖。行程天南地北,大有“八千里路云和月”…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节日、节令文化是十分丰富的。春季除春节、清明等重要节日外。夏历二月二和三月三也是重要的节日。二月二:踏青节二月二,又称踏青节,这个风俗唐朝时已经有了。白居易《二月二日》诗中说:“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  相似文献   

20.
段京良篆刻     
几年前的一天,我的挚友萃文阁高级书法篆刻师刘铁宝先生对我说:“我有个同事段京良,人品好,刻的也不错。他在书法展上看到您的一幅行书很喜欢,跟我说了多次。”我说:“您怎么不早说呀?既然人家喜欢,日后我送他一幅。”于是我抄录了清人咏梅兰竹菊诗各一首请铁宝转交。不久刘先生送来段京良为我治的朱文印“诚隽无恙”。其点画瘦硬爽利,结构、布局匀称和谐,观之令人觉得闲静安祥,印样上的小楷“贾老师教正,段京良”更表现出非一日之功的书法功力。自此我们的往来增多,了解日渐深入。京良自幼喜欢书法篆刻,凡所喜欢的古代法书印迹,细细临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