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艺 《当代法学》2024,(1):83-94
我国传统行刑衔接机制存在涵盖范围狭窄、衔接方式单一、衔接信息平台无法满足“刑行”双向衔接功能需求等问题。受到宪法“分工合作”原则的限制,承担“行刑”衔接检察监督职能的刑事检察部门不能直接对行政违法行为进行检察监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建构行政违法检察监督机制的目的在于推动检察职能从刑事领域延伸到行政违法领域,推动我国行刑一体化机制的完善。但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职能的内涵一直不明确,应将行刑衔接改革与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职能结合起来,推动行政检察部门聚焦于“行刑衔接”的制度空间,克服现行“行刑衔接”机制的局限性,监督在刑事犯罪中发现的行政违法行为,借助行政检察职能全面修复行刑之间的制度漏洞。具体而言,行刑衔接中存在五种行政检察监督部模式,其监督重点事项也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作为刑罚执行的监督机关,如何体现、实现.强化宪法赋予的检察监督权,从而确保“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刑罚宗旨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予以落实,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刑罚执行检察监督机制,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尚爱国 《人民检察》2013,(18):17-20
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是刑罚执行检察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检察机关对于财产刑的执行监督基本属于检察监督的空白地带,监所检察部门也缺乏成熟的财产刑执行监督经验。监所检察部门应当重视财产刑执行的监督工作,为完善财产刑监督机制奠定实践和理论基础,为财产刑执行监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从建立健全发现财产刑执行违法机制、建立健全财产刑执行监督纠正违法及检察建议机制、建立健全财产刑执行监督保障机制等三个角度完善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民事“执行难”、“执行乱”是不争的事实。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月出台了《关于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它加强了民事执行的监督,使民事执行问题有所改善。但该规定所谓的监督只是法院系统内部的监督,民事“执行难”、“执行乱”还是没有改变。因此,有必要在法院系统外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即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包括监督管辖、监督范围、监督方式、监督程序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吕涛 《人民检察》2015,(2):9-12
行政检察监督涵盖法律监督职能与参与诉讼职能,二者存在既紧张又融洽的关系,要处理好二者的平衡问题。应从立案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强化行政诉讼法律监督,同时探索建立诉讼外行政违法检察监督工作机制、行政强制措施检察监督工作机制以及探索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等,推动行政检察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事执行的法律监督存在立法缺失,导致民事执行中的违法现象比较严重。必须建立有效的民事执行的法律监督机制,规范民事执行程序,这需要通过制定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原则、规范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和方式、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当前由于我国在民事执行方面的法律监督存在着立法缺失,从而导致民事执行中的违法现象比较严重,群众对执行难、执行乱也是反映强烈。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而在我国检察监督是最为有效的法律监督形式。本文拟结合新《民事诉讼法》,对目前基层检察机关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面临的困境、建立民事执行法律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及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制度构建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执行检察职能主要包括刑罚执行监督、刑事强制措施执行监督等方面,由于受到刑事执行监督依据的概括性与刑事执行活动的复杂性之间存在矛盾、刑事执行检察中监督力量配置与履职要求不相匹配、刑事执行监督的履职方式尚未实现"办案"模式转型等现实问题制约,远未达到立法的应然要求.未来应当明确刑事执行检察的履职目标,强调其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9.
华关根 《犯罪研究》2005,(5):59-62,68
在我国独特的司法体制语境中,法律监督是对检察职能的总体概括,而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核心和根本在于建立高效的检察监督机制。目前我国检察监督机制存在着诸如检察权定位不准确、监督内容缺失、程序不规范、缺乏权威等等一些障碍。可通过对以上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之处进行完善,确立完备有效的监督机制,切实提高检察的法律监督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质效履职是检察机关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促进公正司法的应有之义。刑事执行检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检察机关的传统职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刑事执行检察部门不仅具有刑事执行监督职责,而且承担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职能,肩负保障法律在刑事执行领域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刑事执行和相关司法活动公平公正的重要使命。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应当坚持正确的监督思维和办案理念,在“派驻+巡回”有机融合、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侦查方面高质效履职,积极探索新的监督方式,推动刑事执行检察各项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办案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造成"执行难"、"执行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缓解"执行难",解决"执行乱",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立法、完善执行体制、提高执行人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建立和强化对执行活动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来予以改善.加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就是重要的外部监督途径.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检察监督既有法理依据,也存在现实必要性.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需要明确其原则,确定合理的范围、可行的监督方式,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民事"执行难"、"执行乱"是不争的事实。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月出台了《关于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它加强了民事执行的监督,使民事执行问题有所改善。但该规定所谓的监督只是法院系统内部的监督,民事"执行难"、"执行乱"还是没有改变。因此,有必要在法院系统外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即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包括监督管辖、监督范围、监督方式、监督程序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需要遵循全面监督、有限监督、依当事人申诉以及事后监督等四项原则。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包括错误的裁定、决定、违法的强制执行行为、以及徇私枉法的行为。监督方式包括纠正意见、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以及刑事调查。相关的工作机制包括民事执行申诉案件的受理审查机制和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刘东辉 《法制与社会》2011,(22):218-219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享有法律监督权,本文分别对刑事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刑事审判监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的外部监督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更好的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我国司法实务界存在的民事裁判“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是不争的事实。该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民事执行缺乏完善的监督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民事执行外部监督机制,即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但是,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不仅要考量其必要性,而且要考量其障碍性、可行性以及具体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冯霞 《犯罪研究》2008,(5):62-66
众所周知,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我国宪法、诉讼法以及检察院组织法对此均有明文规定。我国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范围,涉及侦查、刑事审判、刑事判决的执行、监所以及民事、行政诉讼等司法领域。可见,刑事审判检察监督是我国检察机关行使监督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孙昱东 《犯罪研究》2020,(3):106-112
刑事申诉检察制度是我国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障公民在刑事诉讼中各项权利的重要救济制度之一。在司法改革背景下,刑事申诉检察部门面临着新、老问题交织所带来的"监督难"的困境。通过分析刑事申诉检察法律监督的本质属性,剖析司法改革落地刑事申诉检察工作面临的多重困难,主张经由不断丰富"一体四翼"刑事申诉工作内涵这一有效路径,进一步完善刑事申诉法律监督机制,有效破解当前刑事申诉监督难题,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诉求,切实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8.
人民检察院通过对职务犯罪行使侦查权实现对行政权的监督是我国行政法学和检察学的传统理论。现实中行政处罚以罚代刑,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等违反刑事法律问题普遍存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存在局限性。应对传统理论进行反思,确立人民检察院在行政处罚程序中的刑事法律监督地位,设置相应的检察监督机制,以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和惩治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9.
王晨 《法制与社会》2012,(33):181+183
新刑诉法进一步完善了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的权利配置,强化了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制度和措施,把检察监督职能贯彻到了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监督机制,是检察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完善,对于深化司法改革、检察改革,保障检察机关更有效地行使职权,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刑罚执行监督过程中的法律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监督包括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执行监督三个部分。执行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的具体体现。由于执行监督过程中相关问题客观存在,健全和完善刑罚执行过程中的检察监督,将对刑事裁判得到完整、科学、规范的执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