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人格建设应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理论学刊》2001,(4):108-111
人格作为人所设定和追求的理想的行为方式 ,是支撑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石。良好、健全的人格是各级领导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基本条件。加强干部人格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结合党性锻炼要求 ,借鉴中西方人格理论 ,在激活人的内在机制、强化道德意志实践、建立良好的身心整合系统、优化外部环境、加大考核力度等环节上加强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涵养了丰富的道德教化思想。道德教化是培养道德主体的道情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能力的重要手段,具有教化大众向善、传承道德理想、传递道德知识、推动道德践履的重要作用,对于培育时代新人也彰显出传承优良道德价值、助推道德历练践行、完善道德人格的时代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德法并举,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塑造时代新人,要注重优秀道德理想传承、大力加强传统道德理想的教育,注重艰苦道德历练、在艰苦环境及磨难中培育时代新人,注重道德人格的完善、创新道德人格塑造新路。  相似文献   

3.
2020年5月,习近平向新时代广大青年提出的"站稳人民立场"的新要求,不仅丰富了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和具体标准,而且在整体上对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人格建设发挥着价值指引作用,表现在政治层面的价值引领、道德层面的价值遵循、情感层面的价值依归三个方面。新时代青年追求理想人格,要有对"人民立场"的认识自觉、行动自觉和方法自觉。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8,(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明确了"育新人"这一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只有明确时代新人的主体是青少年,并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才能正确把握时代新人的基本内涵,系统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找准培育时代新人的着力点,即主要通过荣誉感培育的视野,从荣誉感培育的涵义、原则和路径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的道德进行培育,最终完成"育新人"这一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时代新人"这一新提法,随后"时代新人"迅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就现有的研究来看,主要分为以发掘"时代新人"内涵为核心的基础研究,以及从高校教育考察"时代新人"的应用研究为主。总的来看,目前的研究开拓了"时代新人"的研究视野,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培育路径的选择困境、培育切入点的认知困境、培育视角的转向困境等问题。由于现有的研究主要将关注点落在高校教育方面,忽略了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时期的青少年,特别是道德价值在培育中的作用。因而,需要从道德价值方面考察对青少年道德信念的强化作用、对道德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道德人格的塑造作用。在道德价值的视域下,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综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力量,主要通过道德情感的培育、道德理性的形成、道德信仰的锻造三个路径对青少年的道德进行培育,最终开辟出培育时代新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是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界为环境,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多种要素交互作用所构成的复杂多维的有机体。和谐人研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人是集个体和谐、人际和谐以及类和谐的统一体。个体和谐的基本内容包括:身心和谐、认知和谐、人格和谐以及发展和谐。其中,身心和谐是基础,认知和谐是手段,人格和谐是关键,发展和谐是目标。这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之发展的时代取向,也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维度和民族复兴的时代高度,坚持以培养时代新人为逻辑演进,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任务,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大任时代新人的时代命题。习近平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和思想观点以"为什么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为内在逻辑理路,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根本遵循的深刻回答。  相似文献   

8.
康化椿 《求实》2008,1(1):37-40
社会和谐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主体道德人格的二重性.它反映着人的本质统一性的疏离和分裂,反映着真正主体地位的漂移和虚幻,因而表现为道德人格的不确定和道德自谬.其特征是自我变异认同性、社会随机性、不稳定性、不完整性、良知未泯性.它在道德意识、道德交往关系、道德实践等方面具有多种复杂表现.人格二重性的成因包括主体自身、共时态环境、历时态环境以及道德领域自身等成因;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困境、道德理论建设的困境、道德生态建设的困境、道德实践预期的困境.克服人格二重性,道德建设必须务实以促进主体的自我道德统一性、优化道德生态以提供这种统一性的良好环境,强力推进制度改革以获得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9.
常馨悦 《前线》2020,(3):11-1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文艺与时代、文艺与道德、文艺与教化、文艺与人格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文艺要与时而进,发时代之先声。文艺是道德的载体,要弘扬核心价值观。艺术家要用心灵抒写文章、用人格充实作品。这些论述的思想深度、理论视野和超越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渊源,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在客观世界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与此相关联,人们对未来世界发展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人总是依据一定的道德目标进行选择.现代人的道德目标是:建立一个和谐与公正的现实世界.而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协调的发展,要实现社会公正,关键是要塑造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道德人格建构是时代新人培育的根本性任务,对时代新人创造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时代新人道德人格的内在结构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道德责任三个基本要素。其中,道德理想是时代新人道德实践的总体导向,道德原则是基本准则,而道德责任是内在调控。为了应对道德人格建构所遭遇到的道德理想失衡、道德原则失序、道德责任失位等现实境遇,应该从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全方位道德教育体系、制定新时代道德规范体系、培养道德主体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深挖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并结合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入手,以增进时代新人对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道德责任等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价值,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和经验启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是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行动纲领,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  相似文献   

13.
《前线》2014,(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特别强调要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传统,并把"讲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给予高度重视。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诚信既是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的核心要求,也是社会道德和价值追求的内在基础。诚信道德在当今时代获得了新的意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个人人格完善和社会道德评价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05,(5):25-26
方竹兰在《中国改革报》撰文提出,所谓人格是指一定时代的人所具有的综合素质类型。中国人的人格现代化,是指中国人在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的转轨过程中,逐步将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变,逐步达到现代化所需要的新人的素质水平。大致可归纳为:1、从自卑依附型向自主独立型转变。从总是依赖政府、依赖单位、甚至倚靠关系和自卑依附的人格心态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手段,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与核心则是对人格的完美塑造。由于人格是一个由认知、道德、意志和情感构成的完整系统,因此,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塑造人的良好认知品质、道德品质、意志品质和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一命题的提出为新时代"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指明了方向,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基本遵循。"时代新人"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备力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和根本要求,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视域阐述"时代新人"的内涵,探索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人类文明走向何处”,是在世界经历工业文明转型、人类遭遇生态危机时所提出来的,成为亟待回答的时代之问。对此,马克思给出了通过社会有机体达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两大和解”,走向共产主义的答案,显示了其理论的深邃性和彻底性。“人—自然—社会”所构成的整体性的社会有机体建设,是马克思和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共同的难题。社会整体解放的历史视野、人类关怀精神、永续发展理念、实践指向,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生态观的相承之“脉”。从社会指向、动力维度、保障机制、路径方法等方面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别于马克思的生态观,体现了其创新之“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典型话语体系表达,并不承担意识形态输出、制度渗透等功能。生态文明是在新时代为应对人类共同的生态危机而被提出的一种新型社会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8.
遥宇 《党课》2009,(3):58-59
人格,即人的道德品格,是一个人本质的表现。高尚的人格是一个人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其形成虽有社会教化和环境影响的因素,但主要还是靠个人严格修身自省。中国古代先贤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人格修养列为第一要素。党员干部要修身自省,提高人格感召力,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8,(8)
正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被现实社会所塑造,又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育新人"这一使命任务,为宣传思想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指明了方向,对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强化自觉、提升素质,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培养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  相似文献   

20.
潘晶 《世纪桥》2010,(7):95-96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也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完善的内在需求。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有两个维度,从内在维度来看要达到自我和谐,从外在维度来看要达到人际和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了适应的时代的要求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应促进大学生的理性与非理性发展的辨证统一,同时促使大学生身心发展、适应社会,回归生活世界,最终启发大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是新时期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价值取向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