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很久没有穿过母亲做的布鞋了,今天母亲给了我一双她亲手做的布鞋,在我的心里很怀念穿母亲做的布鞋那种舒适温暖的感觉。从记事起,都是穿着母亲做的鞋长大的,心灵手巧的母亲会做一手好针线活儿,做的布鞋样式好看、针脚细密、适脚、经穿,上小学时,我一度把母亲做的布鞋成为我炫耀的资本,同学都爱围着看我的布鞋,我觉得很自豪,因为,我有一个心灵手巧的母亲。她每年都要亲手给我和姐姐还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布鞋     
<正>今年的生日,母亲送了我一件礼物:一双手工做的老布鞋。她说"你现在年龄也不小了,不要老穿买的鞋,有时也穿穿老布鞋,舒适透气,对脚有好处。这双鞋是我以前做的,可惜我现在眼睛花了做不出来了,早知道原来该给你多做几双,放着慢慢穿,善待自己,首先从脚开始……"听着母亲的唠叨,我不尽热泪盈眶。我已有很久没有穿过母亲做的布鞋,感受过那种温暖和舒适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做的布鞋渐渐地淡出了生活的舞台。母亲做布鞋的全部  相似文献   

3.
(一) 母亲做鞋很有一手。她做的鞋,不仅种类多,式样好, 而且做得快。圆口式样的布鞋是我最喜欢的那种,母亲也总为我做那种式样的鞋。我是穿着圆口布鞋长大的。在我记忆中,总会浮现出母亲做鞋时的情形。母亲把一个闪亮的铜箍戴在她粗糙的无名指上,用嘴将线头轻轻一抿,就着针眼穿好线,便开始纳鞋底。母亲纳得很快,把线抽得哧哧响。平时只要有空,她就会从怀里掏出鞋底纳上几针。  相似文献   

4.
喜欢穿布鞋,不是前些年流行布鞋赶时髦留下的“后遗症”,实在是因为打小养成了习惯。穿的第一双鞋是娘做的虎头鞋,那时我还不会走,只能站站爬爬。从那以后,娘一年至少给我做两双布鞋便是雷打不动的事了。后来我参军了,便对娘说,以后不要再给我做鞋了,部队发的鞋也穿不完。娘不听,要我照脚的大小剪个纸样寄回去,照例每年托探家的老乡捎两双鞋来。娘做的鞋每每都很合脚,即耐磨又舒坦,穿上仿佛就成了脚的一部分。鞋底子是手工纳的“千层底”,针脚细密。我走路费鞋,娘给我纳鞋底子总要多扎几针。战友们见了我晾出的绣花鞋垫都要惊呼,说绣得这么…  相似文献   

5.
抓一把风拧着拧出一首民歌抓一把土捏着捏出一首民歌母亲的民歌像鲜黄的油菜花长满山坡岁月有它的哺育变得丰盈日子有它的滋养变得鲜活母亲的民歌是母亲一生的忧伤和欢乐无论是苦是甜都是味道鲜美的生活母亲给我做的布鞋每一个针脚里都纳进民歌我要走完一生的路程每走一步都有母亲的民歌在唱母亲,我的血管像一条条小河日日夜夜在我的体内唱歌也许有一天,这些血管全都结冰只有你的民歌能把它焐热山村的夜一只只鸟儿归巢了它们有一对比岁月更薄的翅膀一群群羊儿回圈了它们有一身比雪花更亮的衣裳母亲把黄昏关在门外了流浪的风拍得门环叮当作响…  相似文献   

6.
正那年夏天,我初中毕业后,为了能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能够有出息,父母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让我到县城去上高中。父亲经过一个假期的奔波后,终于给我凑够了一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母亲则日夜为我赶制了两双布鞋,一双是天热时穿的,一双是天冷了穿的。在我去学校报到的那天,母亲用塑料袋将鞋包好,装在我的包中,在与母亲的泪水相送中,我坐  相似文献   

7.
我是穿着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长大的。山路弯弯,那双踩着雨和雪、踏过坎坷和泥泞的脚,留下一串串苦涩难忘的脚印。小时候,穿上母亲做的新布鞋,总是格外珍惜,心里欢喜得像有小兔子在蹦蹦跳跳;走在街上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弄脏了鞋。而过不了几天,那双不听话的小脚到处跑,"千层底"就像草原少年胯下的骏  相似文献   

8.
王文山 《奋斗》2009,(1):63-63
小时候我清楚的记得母亲身边总也离不了她的三件宝。第一件宝是她和父亲结婚时.接受娘家老妈陪送的长方形描金木匾匣。约一尺多长.五寸宽.厚度有四寸左右.刷着珠红色油漆。上盖儿和四周用金粉画的龙凤呈祥和蟠长、云子卷等图案。母亲用她装针线、顶针儿、剪子、压底儿刀。我8岁那年耍皮影时偷着把里边的东西全倒出来.用它做影箱.装影人子.母亲做活找不着针线了气得打我三匾匣盖儿。  相似文献   

9.
(火巴)洋芋     
正临近过年,马蹬坝的天气越是寒冷。凛冽的冷风从木板壁间的缝中吹进屋来,割得人疼。好在到了这个时节,屋外的农活也不多了。三三两两的农家妇女,通常会挤在某家的火炉旁忙针线活。农家人的所谓"针线活",其实就是纳鞋底、做布鞋。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们围在火炉边忙碌的时候,是不能离开小孩子帮忙的。比如在正式纳鞋底之前,每双布鞋都得有一个鞋样子。马蹬坝有句俗话,"妹妹不会做鞋,嫂子有个样子",是说结婚  相似文献   

10.
正"当兵就要当红军,工农配合杀敌人,买办豪绅和地主,坚决打他不留情……"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耄耋之年的老红军王道金仍然记得这首激昂的歌曲。1930年,15岁的王道金在老家江西兴国县参军,临行前,母亲把一双布鞋亲手穿到他脚上,然后递给他一双鞋,干叮万嘱:"当红军要行千里路,穿上母亲的鞋,保儿一路平安……"在革命战争的炮火洗礼中,年轻的王道金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五次反围剿战斗,他参加了三次,身经二十余战,两次负伤。  相似文献   

11.
正"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这首《三月三》让我终生难忘,不仅因为其优美的旋律,更因为歌中的"风筝"二字。因为风筝,父母的严厉管教让我一直铭记于心。1976年春天,我正在上小学二年级。春风乍起,万物复苏,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纷纷放起了风筝。看着大家尽情嬉戏,我心里痒痒极了。回到家,我缠着正在做晚饭的母亲给我做一只风筝。在我的百般撒娇下,母亲笑着答应了:"吃完饭就给你做。"  相似文献   

12.
鞋子的故事     
虔谦 《学习导报》2014,(12):53-53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这辈子只穿过两双鞋,两双鞋的样子都是一样的:就是那种黑布平底鞋,它的样式自然地顺着脚的样式。爷爷走路很轻,并且总是抬着脚跟走,从不让脚跟和地有摩擦,为的是延长鞋的寿命。我之所以记得这个,除了我记得爷爷走路的样子和几乎没有声音的声响外,我自己走路也很保护鞋。爷爷新买鞋的情形我还记得,他手捧着崭新的、结实的布鞋,脸上透露出内心的满足和欢喜。奶奶这辈子好像也只穿过两三双鞋。一双平时出门办杂事时穿,另一双专门走远路及爬山时穿。奶奶每年要步行二十多里路去爬家乡名山灵源山一次,到山上去敬拜佛祖。奶奶的新布鞋,好像是姑姑给添置的。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月饼     
正又到一年中秋节,遍布大街小巷的商家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争中开始出招了。月饼由于华丽包装的层层隔离,我们已很难闻到那特有的香馥,价格当然也不菲。如果母亲还健在,看了肯定会说,一公斤月饼能要这么多钱啊,不如我自己做给你们吃好了。记忆中的母亲,有着一双灵巧的手,她不仅会用小剪刀剪出小孩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我家很穷。 我惟一的一双布鞋破了,脚趾头都露了出来。我偷偷地把半张报纸垫进鞋子里。哪知正好遇上体育课跳远,我用力一蹬——鞋帮与鞋底脱离,半个脚掌露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正他45岁了,一直没有成家,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多病的母亲。他就是街坊邻居所说的大孝子高鹏,但他不喜欢别人这样说他,他说他只是做了当儿子该做的事情。因为对他来说,母亲就是家,就是一切。相依为命高鹏光头,皮肤黝黑,瘦弱,个子不高,一双平淡而深邃的眼睛,看不出任何生活的不幸。但事实上,他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几乎付出了一切。  相似文献   

16.
郝安 《学习导报》2014,(15):39-42
一 一碗小米、一双崭新的黑布鞋、一碗清水,里面还有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这是当年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给部队上党课准备的三样活教材。1940年,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严酷的战斗间隙,贺老总一次给部队讲党课,他事先没有准备讲稿,也没有写提纲,只要通讯员准各了一碗小米、一双崭新的黑布鞋、一碗游着小鱼的清水。  相似文献   

17.
我第一次见到薄一波时,遇上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当我们走进会客室时,只见薄一波手扶着洗手间的门框,两眼盯着地下,不知在看什么。循着他的视线寻去,更使我大惑不解了:他穿着一双青布帮、千层底的崭新圆口布鞋,在泼了一层浅水的水磨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一场怪病夺去了我的双眼。在那个连吃饭都很困难的年代,已有8个孩子的母亲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再养我这个累赘。一天,她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扔下我走了。我疯了似地大哭,摸索着抓住任何一个能抓住的人,然后趴到地上模她的鞋。我知道母亲穿的是一双自做的条绒布底鞋,这是我寻找母亲的唯一依据了。我边哭边摸,边摸边哭。我想如果找不到母亲,我大概会一直哭下去,直到哭死累死。没等到我哭死累死,母亲便从隐藏的地方跑了出来。她一句话没说,抱起我就走。整个回家的路上她都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  相似文献   

19.
乡情和往事     
龚育之 《湘潮》2004,(3):56-57
我的母亲生于宁乡,在我很小的时候逝世,归葬于宁乡。父亲是长沙人,籍贯从父,但我过去填的是湘潭,因为我出生在湘潭。1929年我父母在上海怀的我(所以我的学名叫振沪)。那时父亲在党中央机关做地下工作,母亲“住机关”作掩护,秋天父亲被中央派遣跟邓小平同志一起去广西,策划百色起义,就把我母亲送到湘潭姨母家中去分娩。百色起义的日子是1929年12月11日,半个月后,我就出生了。以后,母亲又随父亲奔波在外,病死于长春。我在长春上的小学。后来又到天津,恰逢七七卢沟桥事变。父亲带着我逃亡。因为日军侵占,平汉和津浦铁路北段已不通车,只能乘船绕…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镜子     
正许多年过去了,家里的那些明亮的镜子一直在我的心里。不只是因为那些镜子映照过母亲的容颜,更因为那些镜子里装满了母亲的心事。记忆中的第一块镜子是母亲放在窗台上的一个用铁边箍起来的那种巴掌大的长方形的镜子。镜子已经十分破旧了,所以镜面显得并不十分干净。好像镜子的背面还有一对让我后来知道是鸳鸯的图画。那个小镜子隐约中应该是母亲结婚嫁妆的一部分。这是我在对那面镜子的老旧程度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我估摸那镜子很有可能就是外婆送给母亲的结婚礼物。因为在边远山村,像定亲结婚这样的大事必定是有镜子的。比如,要定亲,男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