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2011,(2):71-71
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双方约定,甲公司购买电梯设备,并将该电梯租给乙公司使用,乙公司按月支付租赁费。该融资租赁合同签订后并未实际履行。此后,乙公司向甲公司出具一份委托书,载明“乙公司向甲公司借贷400万元,现委托甲公司将款项转入乙公司下属丙公司的账户”。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高速公路养护公司的运作模式从通车初期由路段公司组建了养护工区,随后由省高速公路公司组建了省养护公司,养护生产由路段公司与省养护公司共同组织。后来随着漳诏高速公路、福宁、漳诏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又由路段公司与省养护公司合作组建养护公司,负责辖区内的高速公路养护。继福厦高速公路上市及交通部提出管养分离要求后,把由路段公司与养护公司组建的合作养护公司,又归省养护公司统一管理,实行由路段公司负责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省养护公司负责养护生产。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08,(10):67-67
2007年2月,于某、林某、贾某三人签订协议共同投资设立甲公司,由于某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同年5月,于某以甲公司的名义与乙公司订立购车合同。约定:乙公司向甲公司出售贷车5辆,总计200万元。后于某以甲公司的名义接收了乙公司交付的汽车,并支付了部分款项。同年7月,甲公司取得营业执照。于某尚欠60万元未付,于某以甲公司的名义出具了欠条,但欠条上只有于某的个人签名,未盖公章。后于莱病故。乙公司向甲公司索要余款,甲公司拒绝支付,乙公司遂以甲公司为被告诉至人民法院。请问,于某以设立中的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由谁来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4.
《就业与保障》2010,(5):6-6
小保:银根紧缩,某房地产公司扩张,资金发生了困难,公司领导动员员工入股。公司员工司机老张觉得,公司领导说得有理,“公司生存、扩张职工人人有责”,能挣工资,还能分红,与公司与员工,都有利,何乐而不为?于是他向公司交了6万元,成了公司的股东。谁知,就因为入股,成了公司的股东,分得了公司的股利,公司竞否认了他的劳动者身份。最近他在为公司拉建筑材料途中遇车祸受伤,却不给他作工伤认定。请问:公司员工入了股,成了股东,即便仍参加公司的劳动,工人劳动者的身份就没了,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5.
刘寿明 《台声》2008,(4):94-95
一、如何处理公司隐名股东与挂名股东的法律关系? 案例:福州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改制,决定由公司职工持股的方式进行改制,持股人必须是公司职工。王某作为公司职工,深知该公司产品具有市场,只是由于公司原管理体制有问题,如果改制成功,理顺公司管理体制,公司效益将会很好,因此,书面认购了300万元的股份。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2014,(2):68-68
A公司为美国的软件开发公司,其开发完成的计算机软件在美国发表并在美国版权局进行了登记注册。B公司未经A公司许可,长期在其所销售的电脑中大规模预装上述盗版软件,A公司要求B公司停止侵害A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行为,并赔偿A公司因被侵权所遭受的经济损失,B公司表示,自己是合法注册的计算机经销商.公司经营的是计算机硬件产品并没有销售软件。请问,B公司是否侵犯了A公司的软件著作权?  相似文献   

7.
刘结 《台声》2003,(2):47-48
案例:2001年11月,台湾A公司(供方)经人介绍,与大陆B进口代理公司(进口代理方)签订设备代理进口合同,合同约定:由大陆B代理公司于设备试车合格后1个月内(即2002年3月前),将大陆C公司(需方)支付的货款转交台湾A公司。台湾A公司如约按期将全套设备经大陆B代理公司报关入境,运抵大陆C公司,该设备经台湾A公司技术人员至C公司现场调试合格,如期在大陆C公司投入使用,大陆C公司按与大陆B代理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约定,如期将全额货款汇至大陆B代理公司。但是,台湾A公司却迟迟没能收到大陆B代理公司转交的货款…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法制》2010,(17):65-65
甲公司和乙公司订立了加工承揽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按乙公司要求,为乙公司加工200套桌椅,乙公司应在合同成立之日起支付加工费。合同成立后,甲公司积极组织加工。但乙公司没有按约定期限支付加工费。后当地消防部门认为甲公司生产车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要求其停工整顿,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法制》2007,(5S):63-63
编辑同志: 今年1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共同投资成立新公司的协议书,草拟了章程,双方约定:新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认缴的出资额均为500万元,各占注册资本的50%。甲公司以价值500万元的进口机器设备作为出资,乙公司以现金人民币作为出资。新公司成立后,  相似文献   

10.
原军 《人大建设》2006,(1):56-56
在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的审理过程中,上海甲公司作为该案被告郑州乙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提交了一份盖有乙公司公章的管辖权异议书。乙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得知后立即声明,因乙公司公章由甲公司掌管,甲公司未经其同意,私盖公章出具异议书,不能代表乙公司的意志。请问,公章与法定代表人到底谁能代表公司呢?  相似文献   

11.
A集团公司是某外国企业在上海市成立的中国总部,旗下有众多公司,都由A集团公司进行统一管理。邱某于2005年进入A集团公司担任采购部主管,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9年3月,A集团公司旗下又成立了某研发公司。为了使该研发公司的生产经营尽快起步,A集团公司将邱某等几位工作能力较强的员工派至研发公司工作,同时,邱某的工资也改为由研发公司发放。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法制》2013,(26):62-62
编辑同志:周某是灵溪钢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没有实际经营该公司,也没有掌控该公司公章。田某是灵溪铜业公司的职工,在灵溪钢业公司股份转让时,曾出资150万元,铜业公司为其出具了加盖公司公章的出资证明书(法定代表人未签名),并登记于公司股东名册,但一直未办理股东变更的工商登记,田某起诉要求确认其股东身份,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法制》2013,(17):66-66
编辑同志:伟唐公司与筝涵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合资企业巍巍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其中,伟唐公司以经营办公用房使用权,折价10万元和现金50万元出资伟唐公司为伟唐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巍巍公司成立后,以还借款为名。向伟唐集团转账40万元,事实上,巍巍公司未向伟唐集团借款,  相似文献   

14.
方垚 《浙江人事》2006,(1):45-45
2004届毕业生小张于当年6月份开始在杭州一家公司上班,因为对该岗位很感兴趣,小张决定留下来工作。2004年7月份小张提出要与公司建立正式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并要公司为其办理相应的社会保险。公司负责人告诉小张,公司需要对她再试用一段时间才能决定是否与其签订劳动合同。2004年8月份,小张再次要求公司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相应的社会保险。公司负责人又以其他理由推迟签订劳动合同。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05年7月份,公司负责人忽然通知小张,因为公司要改变经营范围,小张的岗位将没有存在的必要,公司支付其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叫小张别再来公司上班。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法制》2011,(29):63-63
编辑同志:某设计公司是一家软件设计企业,该公司发现凌云软件公司有六家客户与其相同,认为凌云软件公司侵犯了其商业秘密,并要求凌云软件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凌云软件公司认为,某设计公司已在其公司对外网站上公布了所有客户名单,  相似文献   

16.
我们是经销热水器的公司,刘某是我公司的董事兼总经理。去年冬天,热水器供不应求,刘某便以某电器公司的名义购进了一批热水器,销售后获利18万元。我公司董事会闻讯后,认为刘某身为本公司董事兼总经理,负有竞业禁止的义务,不得经营与本公司同类的业务,获利应归我公司。刘某却认为,该批热水器的买卖,是其以某电器公司的名义购买的,并不违法。我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刘某交出利润吗?  相似文献   

17.
《就业与保障》2013,(1):8-8
小保:因公司效益差,待遇不好,我于上个月向公司递交了辞职申请,但公司不同意,而我坚持辞职,也就没有再上班。一个月过后,我到公司要求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而公司说.由于我一个月没上班,属无故旷工,已被公司除名.拒绝为我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请问:公司的做法和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18.
《干部人事月报》2011,(3):65-65
HR来信: 我公司是外资企业,收购了另一家合资公司,我公司要求员工将原来的劳动合同变更为以本公司为主体的劳动合同。公司方面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操作,但具体怎么规定的,员工并不十分清晰,  相似文献   

19.
许杨 《民主与法制》2007,(9X):66-66
编辑同志: 我公司专门经营特种机床。最近,公司聘任一名高级工程师,因为他的技术工作涉及商业机密,公司便和他签订了一份保密合同。合同约定,将来如果他离开公司,必须保证两年内不在其他特种机床公司任职。作为补偿,他离职时公司会给4000元补偿金。如果他违约,则需要赔偿公司4万元违约金。请问,这样的约定能成立吗?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法制》2008,(12):62-62
某工程建设公司为承包某项工程设立项目邵,项目部又下设若干施工队。一施工队队长田某以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设备购销合同一份,合同文本首部写明买方为公司,但合同文本下仅由田某签名。对此,公司并不知情。后来,卖方起诉该公司。经查,项目邵及所管理的施工队均为公司内部职能机构,从未领取作为企业分支机构的营业证照。该公司也从未接管过上述设备。请问,本案中,以该工程建设公司为买方的合同是否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