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各种便利,也给数千年来逐步凝结而形成的道德体系带来了严峻考验.当青少年以拓荒者的姿态参与网络时,青少年上网成瘾、网络道德失范等问题也日渐凸现.在此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研究和正视网络给青少年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时俱进地开展德育工作,已成为青少年道德教育中无法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社会上具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人数与日俱增,网络成瘾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也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因此,网络成瘾不只是一个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问题,它更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鉴于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从网络成瘾的内涵、危害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了当前国内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并从美德、积极情绪、乐商等方面提出了积极心理干预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褚丹生 《奋斗》2007,(1):52-53
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网瘾青少年多达1000多万,还有大批孩子存在着网瘾倾向。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越演越烈,《人民日报》甚至用“网瘾猛于虎”来形容青少年网络成瘾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4.
赵艳芳 《世纪桥》2009,(7):148-149
青少年网络成瘾作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不少地区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而且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何科学的认识这种社会现象,近几年来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本文试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观点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离不开网络,合理使用网络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让我们的交流更加及时和顺畅、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因此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适当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需要家长与时俱进,改变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提升亲子相处的质量,让孩子远离网络成瘾。研究发现,网络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主要有:自我实现、满足快感、对现实状况的补偿、获取知识和信息、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成就体验等方面。还有学者提出了网络成瘾的心理需  相似文献   

6.
简论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聊天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影音成瘾、网络制作成瘾.这些新情况已经严重地威胁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他们人际交往的巨大障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冲击着他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正常社会化,甚至诱发他们走向网络犯罪的深渊.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发展迅猛,正在改变着当代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一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现代德育手段,拓展了空间和范围,大大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但另一方面,也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主要表现在:西方消极文化产品和黄色文化的传播、民族和国家意识淡薄、网络伦理的缺失、学生上网成瘾和沉溺游戏甚至诱发犯罪等.作为培育和塑造人的中学德育工作必须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飞速发展,既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的利器,同时也使部分青少年像沾染了毒品一般,对网络的依存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网络成瘾的因素涉及社会、家庭、个体等多个方面,其中社会性因素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的断裂、传统权威的瓦解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作者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自编网络成瘾量表,测量学生网络依赖度及成瘾度,并将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为三种:网络使用正常者、网络使用依赖者以及网络使用成瘾者,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马卓 《世纪桥》2007,(7):94-95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人格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因为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状况如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相似文献   

11.
网络成瘾是过度利用网络,对网络有一种强烈的心理和行为依赖。它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网络交友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计算机成瘾和其他网络强迫行为等等。  相似文献   

12.
刘俊 《唯实》2005,(8):106-108
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已日益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同时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何恰当地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网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刘俊 《唯实》2005,(9):106-108
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已日益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同时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何恰当地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网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网络成瘾——定义、现状及危害1994年,美国心理医生依凡.金伯格最早提出网络成瘾,又称"网络上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的概念[1]。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很多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的关注。也有学者把网络成瘾称为"病态网络使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主体,本文深入分析了网络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机遇和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全新的挑战,并就做好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近年在我国出现并呈上升趋势的社会影响较大的刑事犯罪问题.研究和探索这一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以求获得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办法,是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青少年网络犯罪,从而保障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宋国力 《奋斗》2007,(1):50-51
“网络既是天使,又是魔鬼”。不仅国外青少年有这样评价,中国年轻人也有同样的感受。说它是天使,因为它给青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海洋的窗户。说它是魔鬼,因为它也有暴力和色情等不良内容。对于互联网的双面性,中国的孩子和父母们开始有所警觉和应对的准备。时下,网络正在改变着中国公众尤其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以及人际交往方式与准则。如果借用年轻人的话说,“上网,已经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与睡觉、吃饭同等重要。”但是,“过于沉迷网络”、“过于信赖网络”、“过于衷情网络”,正在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发生影响,目前“网络成瘾”已经成新生代发展进程中的一道难题。释解这道难题,需要我们从文化、价值、方法、态度、技术等多层面、多视角、多领域进行一次观念冲浪。  相似文献   

18.
当前,"网瘾戒除特训营"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正方兴未艾,据统计,全国现有大大小小300余个以戒除网瘾为目标的特训机构。这类"网瘾戒除特训营"往往采取集中化、封闭化的方式对被界定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采取各种类型的治疗,以帮助他们脱离虚拟世界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网络对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的信息交流、人际交往等方面显示出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对他们的道德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家庭、学校、社会要各尽其责,共同努力,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工读学校男生网络成瘾的一般特点与影响因素,采用Young问卷和CIAS对117名工读男生进行团体调查,发现工读男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7.95%,成瘾男生和非成瘾男生在网络成瘾的五个特征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工读男生所在的地区、是否拥有电脑、是否容易上网、网龄、平均每周上网时间等与网络成瘾各特征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显著相关;强迫性上网行为和网络成瘾耐受性对工读男生网络成瘾具有较强预测性,其中,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和学习成绩对强迫性上网具有直接的预测性,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学习成绩和是否拥有电脑对网络成瘾耐受性具有直接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