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道德的有限法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而道德和法律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我国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当前阶段,把道德法律化作为道德建设的首要方式,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同时,这种法律化又必须是有限度的,应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贾可卿  常建勇 《唯实》2006,2(3):3-6
道德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现阶段,以道德的法律化作为道德建设的首要方式是必要而又可行的。同时,道德的法律化必须是有限度的。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应建立起一种互动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学、特别是法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法哲学的好望角,是一个既不能回避又十分棘手的问题。而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中,道德法律化又是大家争议的焦点,道德应否法律化?道德能否法律化?道德法律化的优势何在?应遵循一个什么样的合理限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问题。一、道德法律化的含义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规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社会习惯。它们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即通过解决和预防冲突的方式在一个社会内部形成秩序,提高效率。在价值层面上,法律和道德之…  相似文献   

4.
道德法律化,是指某些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为获得国家强制力的支持而以法律的形式出现。道德规范法律化有其发生的历史合理性和规律。而道德和法律在价值上的某种同一性以及指向一致的社会调控目标等特点,也决定了道德法律化的可能性。上升为法律的道德只能是全体公民都应该而且必须做到的基本道德要求,而那些超然于这种基本要求之上的较高层次的道德要求则不能被法律化。  相似文献   

5.
戴茂堂 《理论学刊》2007,1(12):64-68
在道德与法律相关性问题的讨论中,流行一种法律优先理论。该理论主张法律是高于道德的更好的社会规范手段和制约机制,在当今道德滑坡日趋严重的情形下,应该走道德立法的道路,即将道德变成法律规则强制人们去遵守和执行,这就是所谓的"道德法律化"。文章通过分析道德法律化的困境,提出了法律道德化以及走向道德自律的相反主张。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社会秩序经历了一个从道德秩序到法律秩序的发展过程,随着法律秩序的兴起,道德秩序似乎在衰落。但是,通过法律的道德化,依然可以实现一种法律化的道德秩序。在当代中国,道德秩序的建立将是在法律秩序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一种法律化的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7.
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和法律的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现代中国的法律发展史是一种道德法律化的过程。社会主义道德法律化的价值在于,梳理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及其功能,将求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法律创制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10)
美国是最早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研究的国家,是将具有道德内涵的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法律高度,其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得以规范化发展,有利于整个国家的责任建设,推动社会更好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对本国企业的法律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云林 《求实》2004,1(1):63-65
道德法律化作为我国法治进程中学界所持的一种立法主张,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进一步的辨析.由于作为伦理科学核心范畴的伦理和道德的区别,决定了在立法过程中伦理和道德与法律的不同关系伦理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由此达彼的可能性,即伦理可以被法律化;道德和法律则根本不存在沟通的桥梁,从而道德不可能通过法的创制活动而上升为法律.  相似文献   

10.
舒利  章亮明 《求实》2004,(1):66-68
社会法治化是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 ,相应地 ,道德法律化也被不少人所主张 ,即以法律的方式强制推行道德。司法实践中也往往发生以司法判决的法律手段来推行道德义务的实例。如何准确地划分道德和法律的调整范围 ,防止道德义务被盲目地法律化 ,是现代文明社会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