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土家族分布区域变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两代土家族在贵州省曾有广大的分布区域,清初以降,分布在黎平、锦屏、平塘县通州一带和黔中地区的世居土家族相继消失。本文延引《百苗图》等贵州地方史志有关记载,对贵州土家族的历史称谓及分布区域变迁情况进行初步考证,借以反映土家族分布区及贵州民族分布区在近两百年来变迁过程之一斑。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在家庭内部关系与结构上显现出自己的民族特色,然而,随着生产方式变革,土家族家庭生活也发生改变,但是,大家庭的影子在土家人的心目中并没有泯没。  相似文献   

3.
彭继宽 《湖湘论坛》2002,15(6):71-72
土家族传统文化是土家民族的“根”,是土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与其他民族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历史上出现的民族歧视、民族同化和人为地破坏,土家族文化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损失。新中国建立前,历代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土家族不被承认,它的许多传统文化习俗迅速消失。新中国成立后,土家族获得了新生,文化上也获得了平等,但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土家族传统文化又遭受了几次冲击。改革开放后,土家族传统文化虽然得到了全面继承弘扬,如土家锦、摆手舞、打溜子等项目,就得到…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左右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意识,影响着民族社会的发展。本文以比较典型的土家族村寨的矍氏宗族的祭祖活动为例,对湘西土家族的祖灵信仰进行剖析,从中可以窥视土家族传统文化一斑。  相似文献   

5.
王新祝  马尚云 《政策》2008,(11):53-53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清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是土家族集居区,也是巴人故里和土家族发祥地。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挖掘巴土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民族地域文化.先后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清代土家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土家族地区与区外产品互补由以贡赐为主导形式向以市场交换为主导形式转替的重要时期。通过转替,土家族地区的产品逐步实践着初级商品化。这种商品化的过程同时又是土家族经济社会发生共时性变迁的过程。本文分析了清代土家族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革命老区、中国西部武陵山区深处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至今流传着一个当年雅江乡苏家坡土家族农民李木富,冒死掩护红军黔东特委书记兼独立师政委段苏权的感人故事,它述说了一段烽火岁月的鱼水情缘!  相似文献   

8.
王希辉  余平 《前沿》2009,(8):108-111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土家族及其先民积累并创造了内涵丰富的生态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家族生态观:即和谐利用自然的观念、强烈保护自然的意识和适度改造自然的思想。土家族生态观的内在结构,是土家族及其先民认识和改造自然历史的再现,也是土家族及其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归纳、总结与凝练。深入分析和挖掘土家族生态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的姓名演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土家族民间传说和汉文献记载的土家族直系先民的姓名入手 ,粗略勾勒出土家族直系先民至少在唐末五代以前大多使用土家语名字 ,其大部分采用汉式姓名约在明代晚期或稍后的史实。在此基础上 ,进而对土家族的族源等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张立 《湖湘论坛》2005,18(2):75-76
土家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丰富多彩。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以发展的和全局的眼光实施土家族传统文化建设 ,把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在保护的前提下 ,把经打造的土家族传统文化精品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略论改土归流后土家族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雍正年间,中央政府在今土家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这是土家族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变革,它对于土家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改土归流后土家族文化的发展文化状况的考察,探讨土家族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希骥引起学术界同仁对这一薄弱环节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巴东堂戏     
张哲 《世纪行》2006,(12):39-40
巴东堂戏是鄂西土家族的地方戏,据说是古代巴人遗留下来的。至今仍广泛流行于鄂西巴东县长江以北神农架下的沿渡河、坪阳坝一带,已被列入全国地方剧种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土家族优秀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读者之友     
读者之友听信谎言湖北土家族少女被拐卖排除阴力河南检察官救其出火坑编辑同志:日前河南省泌阳县检察院法纪科干警接到群众举报称:泌阳县付庄乡安于沟村南岗组,一名湖北省土家族少女因抗拒婚姻,被长期囚禁在一间屋子里不见天日,受尽了折磨,要求检察官为民做大,将其...  相似文献   

14.
浅谈毛古斯舞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前沿》2008,(6):89-90
虽然毛古斯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土家族毛古斯的研究并不多见,现有的基本上都是从民俗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待毛古斯这一土家族特有的文化事项,并探索其对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吴正锋 《求索》2010,(7):204-206
孙健忠后期小说创作执着于表现土家族历史变迁和对土家族民族劣根性进行批判,具有深广的民族历史意义和人性深度,不仅是湘西土家族的民族史诗,也可以将之作为一部人类历史寓言来读。与此同时,孙健忠第一次在中国文学中比较集中地展示了土家族远古的神话,传说,寓言,原始文化遗存,构筑起神秘魔幻的湘西土家族神魔艺术世界。历史将会重新评价孙健忠后期小说创作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是聚居在中国中部山区的一个山地民族,不仅历史悠久,勤劳勇敢,而且顾全大局,始终把民族的利益与祖国的统一和强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当国家和民族受到损害时,总是坚定地站在正义一方,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表率,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从其先民巴人参加武王伐纣的正义战争开始,到参与汉高祖刘邦平定三秦,明朝中期“士兵”赴东南沿海抗倭,清朝雍正年间顺应统一趋势自愿接受“改土归流”,无不显示出土家族的大局观念和爱国情操。特别是中国历史进入近代以后,土家族人民更是积极参加了反…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思南府属早在春秋战国时就为巴子国南部,士家先民——古代巴人就在这块土地上,披荆斩棘,繁衍生息,融合移殖,错杂共居。在长期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了土家人民的心性气质。随着“改上归流”及汉文化的人量输入,涌现了一批士家文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构绘出土家族地区的人文风貌,创造了自具风彩的文学形式,尤其是催璨在目的土家族诗歌艺术,汇入中毕民族文化洪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了光彩。土家族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思州宣慰使田操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因两家争破坑有隙,相攻…  相似文献   

18.
川东南土家与巴国南境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家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共有二百八十三万(一九八二年全国人口普查数字),主要聚居在湘、鄂、川、黔四省的结合部一带。其中四川省有土家族近六十万人,主要聚居于川东南涪陵地区的东南沿边数县。目前,在这里已经建立了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等五个土家族或土家族与苗族联合的自治县。川东南的土家族确乎源远流长,对当地的开发有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巴族的族源与古巴国的南境以及川东南一带的考证,以阐明当地土家族与古代巴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自称“pi ts khal”(华兹卡),湖北恩施自治州的土家族自称“peit kha”(贝锦卡),分布在我国湖南、湖北西部、四川东南部和贵州东北部四省毗连的大片土地上。土家族历史悠久,有长期为本民族交际和传递信息服务的民族语言。根据1982年7月对土家族语言进行全面普查所得的材料来看,土家族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本文仅从形容词这一侧面作些概略介绍。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习惯法文化是土家族长期生产生活积累所成,虽然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法治思想和法律制度,在民间仍然产生了若干经验性的法治观念,族规家法,民约民规。它对土家族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和观念上具有强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是一种重要的法文化本土资源,是支撑土家族习惯法存在的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