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彝文文献记载,彝族在历史上,曾经历了洪水泛滥的时代,在战胜洪水之后,由始祖笃慕主持,将其子民分为武、乍、糯、恒、布、默六支,每两支人为一联盟形式,向一个方向迁徙、拓疆,将彝族先民分向各地,形成古代南中具有影响的民族。后世的彝族把这一次重大的历史活动称为“六祖分支”。弄清“六祖分支”的史实,对于编写彝族历史和中国古代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约五百万人口,集中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其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  相似文献   

2.
李俊 《今日民族》2012,(10):61-61
很多年前,在看《阿诗玛》、《五朵金花》时,我就想楚雄彝族自治州也应有一部表现自己民族形象的文学作品。期盼多年,我终于欣喜地看到,大姚彝族作家、诗人起云金,以其对彝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厚的文学修养,写成了丰满感人的小说——《咪依噜》。小说把一个美丽的彝族姑娘咪依噜展示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3.
正峨山,旧名嶍峨,是中国彝族花鼓舞之乡,彝族四腔发源地,是彝族祖先阿普笃慕主持六祖分支的地方,素有"天下彝家·笃慕梦园"的美誉。今日峨山,在传承与保护中,民族文化蓬勃发展。传承彰显地方魅力走进彝家山寨,每当看到身穿传统服饰的彝家姑娘,总会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那繁复且寓意深远的图案、艳丽又不失层次感的色彩总让人叹为观止。而这些,都  相似文献   

4.
李天保 《求索》2010,(12):257-257
《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乃禅宗经典著作,初为慧能的言行记录,后经禅宗僧人的踵事增华,形成不同的版本流传。吴平先生的研究认为,《六祖坛经》按照学术价值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四种有代表性的版本,即:(1)敦煌本,有两种手抄本,该本不分品目,在各种流传版本中最为古老,最接近原本;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     
《创造》2008,(9):17-17
2008年10月6日,为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内涵,让观众重温八十年前的峥嵘岁月,一场富有浓郁革命特征的红色经典歌舞《井冈山》在井冈山新城区拿山剧场实景试演。据介绍,《井冈山》共分为序幕《血》和《旗》、《灯》、《情》、《火》、《路》五幕。  相似文献   

6.
《查姆》是彝族的重要史诗之一,全面展示了彝族先民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自然万物起源的看法,在阐发观点时融入了大量阴阳五行观。通过对文本及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后发现,彝族史诗《查姆》的阴阳五行观是在彝族、汉族文化理念相互交织后的结果,确立了阴阳五行观之后,被运用到彝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阴阳五行观作为彝族人民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该世界观为基础,创造了"十月太阳历"等令世人赞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研究彝族史诗《查姆》中的阴阳五行观,对全面掌握其内容及运用,提升对阴阳五行观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妈妈的女儿》作为凉山彝族民间叙事长诗的代表作之一,常常在彝族新娘出嫁当日与同伴们共同吟唱。诗歌原本通过女儿之口表达出旧社会中彝族妇女对买卖婚姻的憎恶和对婚姻自由的渴望之情,现在主要表达新娘对父母的不舍之情。长期以来,这首长诗都以口传形式流传在凉山各地,由于其主题和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彝族群众喜爱。通过对《妈妈的女儿》的口传程式上的分析,助于我们更理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有利于彝族民间叙事诗的收集和整理。  相似文献   

8.
余滢 《人民论坛》2012,(17):94-95
在长达数千年的父系氏族社会中,凉山彝族自治州习惯法的大量规定都是为保障男性的社会统治地位而设,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男尊女卑的观念,这使得彝族妇女的社会地位较低下。积极协调彝族习惯法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冲突,保护彝族妇女的权益,对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明崇祯七年(1634年),秋高气爽的一个日子,61岁的冯梦龙,已经编撰完成《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后,就任寿宁县令。他带着《三言》中理想化的人物,来到了“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的寿宁县,一呆便是整整的4年。  相似文献   

10.
在彝族的传统宗教中,祖先崇拜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彝族人认为:人生在世时,灵魂附在身上,人去世以后,灵魂变成多种,《作祭经》中说:“人死有三魂,快魂去阴间,善魂守祖灵,恶魂守坟堆。”为了让亡魂回到祖界,就必须进行各种祭祀活动。彝族《指路经》就是彝族人民在给亡者举行祭祀活动时念诵的一种经文,它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等,可谓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11.
杨军 《前沿》2011,(16)
《恳合呗》是在彝族丧葬祭祀中所跳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根据田野调查,本文从舞蹈本身的产生、内容、功能及表现形式角度,综合分析了其特点。《恳合呗》的产生和发展与彝族人民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个性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2.
《前进论坛》2010,(7):F0004-F0004
万启仁,1940年生,农工党四川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现代艺术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工艺美术学会油画专业委员会主任,曾获全国书画院作品联展百佳书画家称号,代表作有油画《彭总》、《正午》、《老伴》、《母亲》、《农家乐》、《彝族姑娘》、《傣族少女》、《心愿》等。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农历庚寅年,俗称“虎年”,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聊一些与虎有关的话题。在人们心目中,虎象征着神秘、勇猛、尊贵、威武。虎有好多别称,许嗅《说文解字》称虎为“山兽之君”;《西游记》中称之“寅将军”;《水浒传》中称之“大虫”;《聊斋志异》中称之‘‘豉王子'’;有些地区还称之“大猫”。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家里穷,吃穿用都常常难以为继,哪来闲钱买书?记得那时只借读过《艳阳天》、《金光大道》、《林海雪原》、《第二次握手》等寥寥几本课外书,诸如《红楼梦》、《西游记》、《金瓶梅》、《乱世佳人》等中外文学名著,都是在参加工作若干年后,逐渐问津的。不过,如此浅薄的文学阅历,加上颇低的学历,反倒成为我发奋读书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新《三国》(投资1.5亿)正在热播,随后《西游记》(投资1.3亿)、《红楼梦》(投资1.18亿)、《水浒》(投资已经过亿)都将陆续与观众见面。这些内地电视史上首批投资过亿元的大剧,看上去手笔豪华,但实际上从找钱到花钱,都不如数字所反映出来的光鲜。  相似文献   

16.
秦文敏 《湖湘论坛》2001,14(3):85-86
《易传》是战国时期儒家佚名(统解释《易经》著作的汇编,是《易经》最古老的注解,共七种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由于《易传》和《易经》产生的历史背景、认识水平、阶级基础都不相同,因而这两部书具有明显的区别。《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易传》则为一部哲学著作。《易传》在形式上是解释《易经》的筮法体例、卦象、卦名、卦爻辞及其义理的,却往往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概括,并借以系统地阐发作者的哲学观点。 《易传》对儒家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是它在道家的影响下,创…  相似文献   

17.
余宏模(1932.10──),副研究员,彝族,四川省叙永县人。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曾在西南民族学院、贵州大学、贵阳六中任教;后调贵州省民族研究所,任编辑室主任、《贵州民族研究》主编、副所长、所长兼党委书记。曾受聘兼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古蔺县、叙永县人民政府县志办公室顾问,四川省美姑县彝族毕摩研究中心研究员。主编出版《明实录·贵州资料辑录》(合著)、《明代贵州彝族历史文献选编》、《贵州彝族研究论文集》、《贵州彝学》;收集整理注释出版《雅堂诗集》、《时园诗草》、《四余诗…  相似文献   

18.
绿春县牛孔乡的彝族“神鼓”被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发现后,被她搬到了《云南映象》中,鼓声传遍大江南北,牛孔乡这个古朴的小山村也走入了大众的视野。牛孔乡居住着哈尼族、彝族、瑶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2%。近年来,县委、政府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文化,提出了建设“哈尼文化生态县”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彝族是制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一员。不仅在彝族聚居的地方发现有铜鼓的考古资料,而且在彝文文献里有制作和使用铜鼓的记载。彝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使用铜鼓的民族,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滇、桂边境的彝乡村寨,铜鼓礼俗还保存在节日文化和“腊摩”的彝巫文化之中。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的发掘、整理和公开问世,更有力地证明彝族是使用铜鼓的民族。  相似文献   

20.
天豪 《春秋》2011,(6):51-53
泰山一带系“中华”命名诞生之地.自古就是我们代代祖宗的山,故称岱宗。早载《尚书·尧典》和《诗经》,肇自华夏轩辕,始遂皇,开三皇,弘及五帝。皇华原隰,惠泽万代.盖历代帝王奉天承运朝拜圣地。古称大山、太山、泰山、太岳、泰岳、岱山、岱岳、岱宗、东神、东岳、东泰、东圣、国山、五岳独尊以及天下第一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