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陪尾考辨     
<正> 陪尾(《史记》作负尾,《汉志》作倍尾,《汉书·地理志》作横尾)之名,最早见于《禹贡》导山篇:“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禹贡》,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地理经典著作。据说是大禹治水之后“任土作贡”而制定的贡法,故名《禹贡》。《禹贡》一书成书年代久远,文字记述又十分的简略(全书分为5章,共1153字),加上几千年以来地名的变更,给后人的理解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因此,研究《禹贡》就成了一支专门的学问,从两汉一直到现在延续了两千多年。在集前人之大成的基础上,近人对《禹贡》的研究,有突破性的进展。研究的结果表明,《禹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别称     
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形成了众多的别称,有些至今还常沿用,最常用的是“中华”、“神州”、“九州”3个。“中华”,因我国古代华夏族兴起于黄河流域,“居于四方之中而得名。《魏书·岩昌传》有关于“中华”的记载:“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神州”,主要见于晋朝刘越石《答卢湛诗》,其上曰:“火燎神州,洪流华域”。“九州”是对我国古代大陆9个地理区域的统称,但具体是哪9个州,说法不一。《书·禹贡》称九州是冀、豫、雍、杨、兖、徐、梁、青、荆9个州。《尔雅·释地》称:没有青、梁,而有幽、营。《周礼·变官·职方氏…  相似文献   

3.
清朝道咸同光时期舆地学的兴盛以及逐渐巩固的“九州之外更有九州”的世界地理观念 ,成为近代以降国人进行新闻实践的思想、文化资源。在地理观成为民族—国家观念重要成分的历史情境内 ,新闻业对中国地图业发展的推动和对具有舆地学传统的报道方式的实践 ,弘扬了时代精神。旅行通讯现象的背后是新闻记者的地理自觉 ,这一新闻体裁因此成为历史事件与地理文化的双重结构文本。处于传播全球化的当代 ,“国家地理”除其地缘政治意义外 ,已转化为颇有意味的传媒符号。地理学视野的新闻定义就是对受众未知的某一时间的地理空间活动和现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余见 《公民导刊》2011,(9):54-55
《洛阳伽蓝记》作于北魏灭亡,东西魏分裂(534年)后,杨街之借佛寺盛衰,反映国家兴亡,其中既寄托了故国哀思,又寓含着治乱训鉴。至于缀拾旧闻掌故,详述京城地理,正《魏书》之曲笔,补史志之阙失,于历史地理研究亦占重要地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文秾丽秀逸,烦而不厌",繁简得宜,文笔优美,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也是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丝绸业非常发达,据《禹贡》记载:兖、青、徐、扬、荆、豫、冀、梁、雍等九州中,有六个州生产的丝绸是作为贡品奉于周室的。其中,产地大致在兖、青两州的“齐纨”、“鲁縞”,和产地大致在荆、豫两州,即楚地的“荆绮”、“楚练”①是那个时期的名产。"齐执普编"史记·货殖列传》谓"冠带衣履天下"。关于楚地的丝绸,文献有多次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禹贡》记荆州物产有"包匹青茅,阔靛玄缭玩组广玄续是经多次染色而成的赤红色丝织品,它是楚地的特  相似文献   

6.
读书     
正《我们的中国》(全四册,精装)李零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定价:298.00元本书融历史、地理、考古等内容于一身,从禹贡九州,讲到周秦的两次大一统;从寻访孔子和秦始皇、汉武帝的足迹,到中国的山水形胜、岳镇海渎;最后还论述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地理问题。作者从"茫茫禹迹",追问大一统的形成;"周行天下",寻访古今变迁;做"大地文章",考察山川乡土;绘"思想地图",剖析国民心灵,意在通过这样的寻访、考察、  相似文献   

7.
胡可 《传承》2012,(9):14-15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于1942年5月,至今已经70年了。70年实践的检验说明,当年这篇《讲话》所涉及的文艺问题的诸多方面,有些对今天仍具有现实的意义。这篇《讲话》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文艺问题认识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文艺问题认识和主张的完美表述。  相似文献   

8.
先秦的几个重要地理概念"九州"、"五服"和"天下",在表达人们对地理空间的认识时都融入了主观想象的因素,呈现为一种诗性地理的形态,从而具有了政治、宗教、文化等多重内涵。先秦人们的访仙活动则表明了想象性地理空间所具有的生命理想的维度。在人类学的意义上,想象性地理观念成为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中介。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主编克里斯·约翰曾说:"非洲不是一个地方,而是100万个地方,是100万种声音。没有任何一张照片能抓住非洲的神秘、多样性和它带给人们的惊奇。"  相似文献   

10.
王元林 《中国减灾》2012,(7X):52-53
<正>《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从古至今,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中国历史地理典籍著作中,对江河湖海等记载较早,著述宏富,名垂史册,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莫属。《水经注》可谓是以水(主要是河流)为纲的中国古代早期社会地理图景的再现。从"治水"到"水利",先民变祸为利,修筑堤防,引水灌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水利社会图画。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使用,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2.
冯艺 《当代广西》2012,(1):55-56
到了北海,我之所以总想上涠洲岛,是因为它名副其实为“中国最美的海岛”。那年,当《中国国家地理》等多家媒体给它这个殊荣时,我打心眼里说,应该。  相似文献   

13.
《灰姑娘》和《叶限》是两个世界闻名的民间故事,由于故事产生的地理环境不同,因而携带了不同的地理基因印记,在文本中也显现出迥异的地理特征。文学地理学是批评和研究文学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文学地理学这一研究视域为切入点,探究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灰姑娘》与《叶限》两个民间故事中女性抗争意识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罗欣 《求索》2007,(9):174-176
西晋张华所撰《博物志》突破《山海经》只记殊方异物的局限,形成包罗地理知识、历史传说、文物考证等多种内容的博杂体式。笔者认为这种小说体式的产生与地理博物学的发展、汉晋之间的博学风气以及张华自身的人生经历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秦文敏 《湖湘论坛》2001,14(3):85-86
《易传》是战国时期儒家佚名(统解释《易经》著作的汇编,是《易经》最古老的注解,共七种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由于《易传》和《易经》产生的历史背景、认识水平、阶级基础都不相同,因而这两部书具有明显的区别。《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易传》则为一部哲学著作。《易传》在形式上是解释《易经》的筮法体例、卦象、卦名、卦爻辞及其义理的,却往往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概括,并借以系统地阐发作者的哲学观点。 《易传》对儒家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是它在道家的影响下,创…  相似文献   

16.
朱雅琪 《甘肃理论学刊》2012,(6):142-147,155
刘勰的《文心雕龙》堪称我国最具系统、最为成熟的文学风格论创作。其中《体性》篇更是风格的专论。本文详细分析《体性》篇风格论的特色,指出其以“人”为本的基调,并进一步分析此种论述所表征的“人”的形象及其出现之时代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专论。在曹丕以前,专篇文学论文如《毛诗序》、班固《离骚序》和《两都赋序》、王逸《楚辞章句序》等,或就一部书、一篇文章立论,或就一种文体立论。而《典论·论文》则在高度肯定文学的价值与作用的基础上,论及多位作家和多种文体,还论述了作家与作品的关系、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显示出文学批评的新风气,对当时及后代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8.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经2005年5月1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7月15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9.
地名,是民族文化的产物。深入地研究中国地名将有助于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0几个少数民族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7%,其分布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2.5%。汉族人口虽多,是由少数民族融合而成的;越往古代,今少数民族的先民的分布越广阔,据《史记·夏本纪》引先秦《尚书·禹贡》、《后汉书·郡国志》、唐《括地志》、宋《舆地广记》、《大明一统志》、清《读史方舆纪要》等等历史地理典籍  相似文献   

20.
《梦珂》、《第一炉香》和《小城三月》是同一母题的三篇小说,它们透露出迥然不同的叙述声音,与丁玲、张爱玲、萧红的生命体验形成彼此参照、互见文意的对话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