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年男女性别认同与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的方法,对1190名男女大学生进行了性别意识、性知识来源、性知识/态度/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实证性研究。指出在学校开展涵盖社会性别与发展、生殖与避孕、性与生殖健康、家庭与婚姻、和谐社会等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否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语文教科书应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性别平等意识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反映了时代进步,体现了现代教育特征,应纳入到语文教育中。本文从性别视角对语文出版社编制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9年级的文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道德管理中高校思想教育存在的伦理困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道德视角,对中国高校思想教育,由于缺乏伦理关怀而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疏理,意在强调高校思想教育要加强道德管理,强化人性管理意识,最大限度调动受教育者的精神积极性,把高校学生思想教育问题放在文化的背景下去做宏观的考察和整体的把握,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在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现实背景下予以高智慧的领悟,是高等学校思想教育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十年来,中国政府加强性别平等保障机构建设,将性别观点纳入立法、公共政策和干预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工作机构薄弱、法律责任缺损、纳入主流不够、性别预算缺乏、政策措施缺位、能力建设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对策:通过法律确定政府保障性别平等的职能,使之不缺位、不让渡、不错位;形成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公共政策体系、公共预算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强化性别主流化宣传培训、媒体社会性别舆论导向;促进性别关切融入数据体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贫困的主流测量方法暗含一个基本理论假定:“家庭内贫困分布均等”或者说“家庭内基本生活资源的消费等级均等”。本研究对其质疑,采用“社会性别分析”视角,以一个街道内的“贫困家庭”资料为背景,提出研究假设:家庭内贫困分布存在性别分层现象。结果表明:在调查范围内,家庭内基本生活资源的消费存在性别等级之分,且表现为女性弱势。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主流贫困测量方法理论假定的脆弱性和其“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场。本研究建议主流贫困测量方法纳入“社会性别”视角,使其更具“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主要有:科学化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效能;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大学生心理与能力训练;发展学生社团,强化自我和同伴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重视家庭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逻辑演进及其对心理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证主义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现象学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到后现代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当代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力求把女性作为心理学知识的主体,关注女性群体内部多元的差异性身份,以社会性别视角透视女性心理发展,主张在公平正义的视角下展开对女性心理的研究,与此相应,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家也更加重视社会文化情境以及情境的差异性如社会阶层、种族、性别、民族等对女性心理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章培鑫  杜学元 《传承》2008,(24):70-71
在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父权制文化成为我国女性参与教育的重大障碍。我国的女性教育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冲破父权制的枷锁,培育和建构成熟、理性的男女平等文化,加强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将性别平等纳入高校教育主流,加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教育,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父权制文化成为我国女性参与教育的重大障碍.我国的女性教育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冲破父权制的枷锁,培育和建构成熟、理性的男女平等文化,加强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将性别平等纳入高校教育主流,加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教育,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讲究方式方法、遵循方法规律,这既是民族高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和民族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凝聚师生意志、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更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强化民族和谐发展观念的需要。在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中,应着力加强党的民族发展战略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思想对广大师生的统领和导引;在日常思政工作中,既应尊重民族习俗与生活方式的差异,更应注重用时代创新精神和现代文明成果与强化科教兴国和民族素质提升的战略导引;在网络思政平台上,应善于用各民族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占领虚拟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在虚拟空间中的教育、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