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中国进入了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时代。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不仅是党的宗旨,也是政协的使命。中央和省委强调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应深刻认识促进民生改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人民政协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立身之基、履职之要,作为政协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促进民生改善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来,法学界围绕民生法治建设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笔者从民生法治一词的源起、民生如何走进法治视域、民生与法治的关系、民生法治的概念和推进民生法治建设的路径等方面,对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关于民生法治建设研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刚刚结束的省十一届人大乏次会议和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民生”无疑成为了“两会”上的最强音,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还是对新的一年的工作安排;无论是代表、委员们的众多提案、议案,还是会中的热议话题,“民生”都是最重的音符。  相似文献   

4.
2月8日,正月初九,春节收假后第二天。 市委大院,一次重要会议如期举行。在马年召开的第一次市委常委会上,市委常委们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民生大事上,专题听取民生工作和城乡22件民生实事推进情况汇报。  相似文献   

5.
张利 《实践》2011,(2):36-36
和谐贵为金石,民生国之根本。去年以来,察右后旗在民生工程建设上,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比往年抓得更紧更实。总投资5亿多元,深入实施了以就业、养老保险、住房、教育、卫生、扶贫救助、饮水、污水处理、交通、收视等为主的“20项民生工程”。“20项民生工程”中一桩桩、一件件都饱含着社情民意,凸显着人文关怀。“20项民生工程”中一串串数字像跳动的音符,  相似文献   

6.
李玉峰 《前线》2011,(9):16-17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不仅有明确的民生概念,更界定了它的地位,并且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介入民生,应坚持突出公共性、公众性和公益性原则。其介入民生的领域以及介入的深度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公共财政应当关注基本民生,并致力于改善基本民生,保障基本民生,但不能包揽民生。公共财政在改善民生方面既要对有关民生事项“少收钱”,又要对有关民生事项“多拨钱”。公共财政在向民生倾斜时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投入与深化改革、积极倾斜与合理提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党员干部之友》2010,(11):8-11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一五”期间,无论是经历经济的“寒冬”,还是直面灾难的冲击,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一项项沉甸甸的民生清单,一件件细微、具体的民生目标,生动地说明在党和政府眼里,民生之重。  相似文献   

9.
浏阳市政协委员以提案为"媒",以来自最基层呼声为第一信号,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重点,做到参政参在关注百姓关键处、议政议到解决问题点子上,从而使七届一次全会以来1252件  相似文献   

10.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政治实践中体现为一贯的民生情怀民生底线思维与实践。民生情怀与民生底线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中的两个尺度,百年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套嵌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大历史主题之中,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征,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生存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保障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改革开放时期的改善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共享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百年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的历史经验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中把握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从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践行民生情怀民生底线、以制度体系建设保障民生情怀民生底线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1.
赵越超 《新长征》2011,(4):46-47
长春市二道区坚持"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核心所在"的理念,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作为切入点,以民生为大,民情为先,采用科学的方法破解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从而达到让“群众满意,企业满意,基层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中创造的理论,是因时而生的民生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时代民生发展实际出发,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努力探索当代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系统回答了当代中国“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问题,提出诸多独到的新观点和新思路,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内容厚重、特色鲜明、富有创新价值的学术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中创造的理论,是因时而生的民生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时代民生发展实际出发,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努力探索当代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系统回答了当代中国“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问题,提出诸多独到的新观点和新思路,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内容厚重、特色鲜明、富有创新价值的学术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14.
民生问题历来是各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文章以2003—2009年鄞州区“两会”提案为样本,从就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事业、住房保障、生态环境、交通出行、文体娱乐、社会治安、特殊群体救助等十个方面对鄞州区撤县建区以来的民生需求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从多角度审视鄞州区民生需求及建设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轨迹,以期对推进沿海发达地区的民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去年3月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严肃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以来,截至今年1月,共受理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5730件,立案侦查5000多件。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召开会议,部署下一阶段重点查处5类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10,(4):36-38
近年来,长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生存性、安全性、发展性"民生需求,每年召开一次民生大会、出台一个民生行动计划、为群众办100件左右民生实事。经过几年来的努力,长春市民生工作经历了由重点帮扶到适度普惠、由解决具体问题到注重制度建设、由政府强势推进到社会广泛参与的深刻变化,全市民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月8日,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召开。截至1月7日17时30分,通过网上提交、电子邮件、纸质送交等形式提交的提案就有266件。其中,“天府新区”“成渝经济区”、“文化大发展”、“灾区产业”、“住房保障”等成为提案中的热词,民生改善方面的内容依然是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8.
王化学  宋亮 《新长征》2011,(8):48-50
2007年以来,榆树市委、市政府通过广听民声、广聚民意、广纳民愿,从提高百姓的生存质量、改善百姓生活环境的大局出发,每年按计划实施百余件民生实事,在资金投入、政策保障、完善措施等方面统筹部署,着力改善民生状况,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王连第 《新长征》2011,(3):58-59
不久前调任榆树市弓棚镇党委书记的城发乡原党委书记、乡长高洪洲,用一名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和大爱情怀,每年都有近半年时间深入基层村组,谋划发展蓝图,倾听群众呼声,始终把民生工作挂记在心上。2006年以来,高洪洲先后协调和争取资金6000余万元用于改善民生环境,带领党员干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数百件,使千家万户受益,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民生书记”。  相似文献   

20.
高应清 《当代贵州》2008,(17):57-57
读了贵刊2008年第12期“水润民生”的一组文章后,文中的故事让人心潮难平。更让人感动的是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密切关注民生,锲而不舍地加大对水利建设的决心和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