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的基线调查数据,研究住房环境和社区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环境和社区环境的恶化显著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就身体健康而言,住房环境对城市青少年的影响更大,而社区环境对农村青少年的影响更大;就心理健康而言,住房环境和社区环境对城市青少年的影响更大。通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研究结论获得进一步支持。建议要重视青少年的居住环境问题,避免因住房不平等造成青少年健康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2.
张永涛 《学理论》2012,(35):308-309
我国已经把环境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计划之中,并要求在中小学部分学科教学中重视环境教育。化学学科具有渗透环境教育的独特优势,在实施环境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许多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强化对化学教师的环境伦理教育,强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加大中高考对环境内容的考察,强化对学生环境参与的评价,切实让中小学环境教育得到实效。  相似文献   

3.
目前,低碳经济已经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对企业的会计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设置与环境相关的账户,增加环境信息披露,深入探讨低碳经济下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入、环境成本和环境利润等具体会计核算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刘程程 《学理论》2010,(10):68-69
抽象环境行政行为是我国环境行政法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对其概念,目前学界尚未有定论。研究抽象环境行政行为,首先应明确抽象环境行政行为的含义,以及其具体内容。通过对行政行为、环境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等概念的分析,以及对行政立法与抽象行政行为关系分析,从而对抽象环境行政行为这一概念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5.
从唯物史观的层面上来探讨环境意识,一方面从环境意识的产生、发展、深化和拓展的历史中阐明了环境意识对人和环境的关系这个客观存在的绝对依赖性,另一方面阐述了环境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表现在环境意识的发展变化与人与环境关系的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环境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环境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际环境犯罪已经成为影响国际环境秩序的一大破坏因素,并逐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对于国家能否成为国际环境犯罪的主体这一论点,国际社会尚未达成统一见解,使得对国际环境犯罪的惩治行动搁置不前。笔者通过对惩治国际环境犯罪的立法现状进行探析,试图从理论的角度对国家成为国际环境犯罪主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证,并探析国家应当承担的责任形式,以期对国际环境的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王羲 《学理论》2010,(8):58-59
在对环境问题界定的基础上,引发了对科技的思考,我们认识到科技具有的二重性,在对人们价值观念片面性的探究中,提出了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的观点,借助伦理学的基础知识,从环境伦理的角度重新考量当代环境问题,希望能够从观念上转变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对于解决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郭钰汝 《学理论》2014,(3):78-79,111
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各国对环境行为研究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具体从环境行为的概述、内外影响因素相结合、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对国外环境行为研究进行了梳理,为深入探讨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的认识的影响,有助于丰富和深化认识论,指导人们现实的认识活动,本文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与人类相处的、围绕人群空间的各种周围条件或因素的总和,就是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部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认识都有影响,凡是对人的认识有着间接影响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因素,我们称之为一般性环境;凡是对人的认识有着直接影响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因素,我们称之为对象化环境。当然,在认识活动中,一般性环境与对象化环境的  相似文献   

10.
一、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职责的基本内涵及功能阐述 (一)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职责的基本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怎么负责?就是要执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做好环境监管. 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职责是指地方政府作为环境资源的管理者,有权对本行政区域环境利用行为进行监督、管理,预防环境违法事件的产生,处理环境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环境犯罪的意识十分淡薄,因而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犯罪要进行法律确认,用刑罚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危害环境犯罪的法律确认要遵循社会相当性和环境的生态效益两大原则.  相似文献   

12.
企业环境绩效综合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广泛开展,对企业环境绩效进行评价也日益重要,而中外现有关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都存在不足。环境绩效是政府或组织进行环境管理所取得的经济上和环境质量上的效果,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是外部对企业环境管理所产生的可计量的环境质量绩效进行测评。以此为基础,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应从节约资源、控制污染物和绿色化工作三方面,建立多层次的指标体系来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建立首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SNA核算体系的一个重大缺陷,是没有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没有反映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自然资源的耗减、降级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单一的投入产出核算。这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相悼的,势在必改。北京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既对环境经济核算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又为环境经济核算的推行提供了契机。本研究报告根据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提出的SEEA环境经济核算卫星体系,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了一套环境与资源核算帐户,并据此对北京1997年的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进行了试算,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经环境资源调整后的“绿色GDP”。研究报告还对北京推行环境经济核算提出了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环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行政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管理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主要是指足以影响行政活动、政府管理的各种环境。民族自治地方作为一个特殊的行政单元 ,其行政环境与其他行政单元相比 ,既有共性 ,又有特殊性。对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影响较大的一般行政环境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充分认识这些环境对行政活动产生的影响 ,趋利避害 ,是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活动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环境治理的途径呈现多元化,环境研究得到政治学者的关注,环境政治学在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起初国外环境政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环境组织与体制上,到20世纪90年代,研究焦点转向环境变化、稀缺性和安全性的关联问题,2000年以后主要是对全球环境治理框架的研究。本文在国外环境政治学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环境政治学领域三种SSCI期刊在2001~2015年间发表的1280篇学术论文进行文献计量研究,统计分析国外环境政治学的研究趋势、研究主题、研究类型、研究方法以及对中国环境问题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环境政治学的发展带来有益启示:一方面,要从全面综合的角度看待我国的环境政治问题,找到最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政治学研究主题与方法,服务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环境政治学研究,从多学科、多角度研究我国环境政治问题,探索有效的环境治理模式和切实可行的路径;此外,应学习和借鉴国外环境政治学的科学体系与方法,丰富我国环境政治学理论,完善我国环境政治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梅凤 《理论导刊》2012,(5):96-97,100
环境公益纠纷近几年不断发生,如何通过公力救济方式来解决环境纠纷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环境公益诉讼的出现对检察院传统的司法监督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应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实体法以及相关程序法,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对检察院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以实现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与立法的协调和统一,加速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树立环境意识,对现代领导者认识、利用、改造环境,率领群众开拓前进,非常重要。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如洪水般冲击,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领导者树立环境意识,更加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现代领导者没有环境意识不行,环境意识不强烈也不行。领导者强烈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8.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环境侵权的屡屡发生。在环境侵权的救济途径中,行政救济具有许多民事救济所不具有的优势:对环境侵害的防患于未然;对环境民事纠纷做出更及时的处理;使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得到迅速、确实地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从正式制度要素与非正式制度要素的分析视角分析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深化这三个阶段,其变迁逻辑可以用"变迁动因—变迁形式—变迁目的"的分析框架进行解释。首先,环境管理体制的治理失灵构成了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动因;其次,非正式制度要素对现行体制的渗入以及正式制度要素从现有体制中的生成构成了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内容,体制环境、路径依赖和改革强度会对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产生影响;最后,提升环境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扭转环境治理失灵,实现体制均衡,最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是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环境规制不仅关涉一个国家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效,还关涉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及其激励绩效。文章在分析环境规制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及其绩效的经济学机制之基础上,从科技创新维度分析了我国现行环境规制政策之症结,认为:我国现行环境规制以"命令—控制"型为主的规制工具难以形成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激励;直接税收规制的现行政策缺乏对整个社会技术研发投入的有效激励;现行环境规制工具忽视了对环境税生态效应的有效运用。为此,应该对相应政策做出改革,以为我国环境规制体系的后续调整做足功课,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