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健康城市”?根据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解释: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相互支持的城市。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健康城市”不仅说明一个城市的环境卫生状况,更重要的是阐述了有关优化配置城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思想。从新的角度认定健康城市的概念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不能片面地把城市当作一个简单的经济实体,忽视城市首先是人类文明构筑起的综合空间及其保障人们健康的功能:坚决摒弃发展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错误思想,坚决杜绝在发展过程中以牺牲生态平衡、社会文明和人类健康为代价的错误行为。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0,(4):45-47
直径达16米的LED大球内部是一个直径为12米的360。心灵剧场,上海世博会期间这里将上演3.5分钟的影片。故事以“自然城市”和“心灵城市”为主线,展示未来美好的城市生活。李祖原对城市生活有自己的感悟:“最理想的城市是心灵的城市,最美好的生活是自然的生活。希望未来城市文明能够回归自然,回归心灵,这是我们对于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准备写这篇文章之前,上网查看了有关城市文明资料,查看的结果发现,有关论述城市文明的理论文章寥寥,与城市文明相关的大量内容是以政府为主的关于如何创建文明城市的规划、要求和设想。就网络资料反映的情况看,可以发现城市文明在我国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建设城市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10,(5):21-22
首先,可以在上海世博会上看到各国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盛宴。 一方面,各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上海世博会上的精彩展示,将使世博园区成为世界各种文化百花竞放的舞台。就中国国家馆而言,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理念,通过“生命之光”、“自然之美”、“生活之乐”和“文明之脉”,全面、立体地展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深厚文化积淀,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成果,体现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等智慧。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市民道德素质,如何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已成为加快城市现代化、提升城市“软实力”、改善城市“软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发挥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必须通过广大市民去实现,搞好市民道德素质建设,就抓住了整个城市文明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满洲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意义和途径吴志刚满洲里是地处欧亚大陆桥的中方桥头堡,随着中俄经济交往的增多,从原本宁静的边静小镇一跃为国家沿边开放城市。城市的各项建设蒸蒸日上,面貌日新月异。而要建设一个繁荣文明的满洲里,必须首先抓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创建...  相似文献   

7.
焦光善 《山西政报》2009,(16):73-73
当前,晋城市正在努力建设自然、生态、园林、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宜居城市.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城区要立足自身职能,按照城市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坚持市区一体化的理念,全力服务城市发展,努力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魅力新城区。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现代文明的集中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水平,主要便体现在城市文明的水平上。应当说,二十多年来,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各大中城市都非常重视城市文明的建设和文明市民的培养。并开展了以此为目标的各种“创建”活动.制定了相应的城市文明公约或“几要”、“几不准”的市民文明守则.推出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我们在看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要看到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岳德霞  崔学海 《求索》2013,(10):262-264
生态文明是后工业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为探究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后工业化的转型路径,在实地考察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成功经验展开研究。分析认为,城市应遵循经济发展、生活工作宜居及自然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思路,建立友好型工作和生活环境。我国城市在后工业化时期普遍面临诸如土地利用率低、产业升级受阻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应考虑强化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升级“组团式”城市发展战略,构建“城市的溶解”宜居创新环境,发展商旅休闲型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用一个章节进行阐述,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牛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改、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志强 《前进》2011,(6):31-33
文明和谐城市是评价一个城市整体功能、整体形象的综合性荣誉,更是一个响亮的城市品牌。创建文明和谐城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检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地球作为生命系统,我们拥有了它给予人类的一切美好;作为宇宙中的一个星球存在,我们又要承受地球自身演变加于人类的深重影响,包括悲剧性的影响。承受首先意味着我们无法控制灾害,既不可能阻止极度自然灾难的发生,也无法推迟它们的发生,一些自然灾难我们甚至无法做出科学的预测。这正是人类社会及其文明的根本处境,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人类命运。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人文生态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现代社会谋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模式。它所追求的是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人文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建设生态城市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和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人类生态价值现的建立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大规模城市投资建设和大规模改变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关键时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注重生态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人文生态建设。进步的、科学的人文生态系统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引导力量。  相似文献   

14.
越过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换的阵痛地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1995,(5)
越过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换的阵痛地带潘义勇撰文指出:中国要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换,要经过一个阵痛地带,能否超越这个阵痛地带,是能否实现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全方位结构性转换的关键。这个阵痛地带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进入城市,在促进城市二三...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导刊》2008,(3):34-3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其核心是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软实力的强弱,归根到底,取决于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而创建文明城市以提高市民素质、培育文明风尚、发展先进文化、营造优美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肩负着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任。毫无疑问,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一、城市生态文明与绿色基础设施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对于高速城市化和日益恶化的城市自然环境而言,是需要高度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绿色基础设施概念最早由美国保护基金会和农业部森林管理局组织的"GI工作组"(Green Infrastructure Work Group)于1999年正式提出,"GI工作组"将绿色基础设施定义为"自然生命支撑系统",即一个由水道、绿道、湿地、公园、森林、农场和其他  相似文献   

17.
张国 《前沿》2011,(11):93-96
在新时期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大背景下,对法制文明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是有其必要性的。对法制文明这一概念的内涵加以探讨是研究其对城市发展所起作用问题的基础。法制文明的继续推进有助于城市实现科学而持续性的发展,它既为纠正城市发展中的失误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制度环境,也对城市长期发展所需的持久稳定环境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法制文明的推进也必将使城市居民从城市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在他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方面实现质的飞跃。而要充分发挥法制文明对城市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就必须从立法文明、司法文明、执法文明和法制宣传教育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近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对历时一年评选的“和谐社区、文明市民标兵和十佳城市美容师”,进行了表彰。此次活动旨在评选表彰全市范围内涌现出来的和谐社区、文明市民和先进环卫工人。评选活动首先在《哈密报》、哈密电视台刊播、公布了5个“和谐社区”,后选社区、10名“文明市民标兵”候选人和15名“十佳城市美容师”候选人的情况介绍和简要事迹.  相似文献   

19.
一、生态学、生态城市与建设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包括人类)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市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和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城市生态建设是在对城市环境质量变异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安排城市人类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活动的程度、广度和深度的行为。泾县,位于皖东南山区,青弋江…  相似文献   

20.
黄小华 《重庆行政》2010,12(4):80-82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了解的唯一有生命的星体。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则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扬起了文明的风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劳动、生息、繁衍,经历了以采集、狩猎为主的原始文明、以农业为主的农业文明和以工业为主的工业文明。当代,人类文明正发生着重大的转折,一个新的文明伴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姗姗走来,生态文明已达成世界性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