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城市化是中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关键城市化是指乡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也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化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城市化对中国经济跨世纪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1、城市化是世界潮流。联合国提供的资料表明,全球正在迅速城市化。195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9%;1995年则上升到45%;2025年将达到65%以上。在世界城市化的大潮中,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比发达国家更快。从1950年到1995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由4.47亿增…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影响良好的制度安排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经济行为中的交易成本,形成更高的经济增长率,还可以保证公民分享发展所带来的福祉,减少不平等和歧视。一般来看,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是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产业革命化、市场国际化、社会现代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六化"同步过程[1]。现实中,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一般并无制度障碍,政府既无"城市偏好"也无"乡村歧视",人口、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大多依靠市场力量自发完成。而在由一个权力中心决定制度安排的基本框架并遵循自上而下制度变迁原则的国家来说,制度供给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  相似文献   

3.
熊思远 《创造》2003,(8):4-5
“大昆明”城市构划的提出,实际上可能意味着云南省城市经营理念和实践模式必须实现革命性变化。城市化(也即城镇化)是现代化的社会特征,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城市化是人类生产方式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化、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也就是说,城市化一般是伴随着工业化以及由工业化引至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而发生的;并且又反过来推进工业化以及由工业化引至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两者相辅相成。早在“十五计划”的酝酿过程中,关于“城市化”的提法就曾引发过很大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是采纳了“城镇化…  相似文献   

4.
叶裕民 《小康》2014,(11):24-24
中国的新型城市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是重点,这是新型城市化的起点。我觉得城市化是通过两个转移实现两个转化的过程,一个是空间转移,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空间转移的重点。第二个转移是社会转移,或者是社会流动,从面对城乡所有的中低收入者阶层,包括流动人口向中间者阶层,进而向中产阶级流动,最终构建成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卫锋  李军鹏 《前进》2006,(1):27-28
城镇化可以理解为是城市化的另一种表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般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如果说城市化过程主要是一种内向式的引力过程,不应忘记城市化过程还必须包括诸如城市影响、城市传播和城市带动的外向式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动态演变过程。城市化研究是一个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产业集群理论,乃至生态学派理论、城市经济增长阶段论等的演进过程,体现了对城市化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国际论争主要围绕大城市评价、农村城市化、小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反城市化等问题展开,而国内关于城市化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城市化道路、模式与动力机制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从厘清城市化的本质内涵、拨开城市化的实践迷雾、鼓呼城市化的科学决策三个方面,笔者对十年城市化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作了梳理和综述。提出城市化的本意是人口向特定空间的集聚,城市化的实质是"化"农民,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使然。城市化不等于单纯的城市发展,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新农村建设不能"推平头"。不失时机地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以大城市为主导推进城市化,把城市化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推进农民市民化中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深化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城乡互动: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体制因素尤其是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真正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需要城市和农村两方面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是要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最大的农民致富工程,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思路,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深化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孙津 《中国发展》2009,9(2):51-56
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深入创制的新时期,其核心问题,是土地生产关系的创制和农民自身的转型。从城乡关系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村人口的转移来讲,该创制包括两个基本的现代化建设任务。其一,农村必须实施自己的城市化,而不仅仅是建设小城镇、更不是被动地接受既有城市的扩张需要;其二,农民必须在这种城市化的同时实现转型,也即农民将作为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主体,使农民本身不再成为“问题”。为此,国家批准新建一大批由农民自己建设的建制城市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经途径,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当中,灵活就业方式起到了过渡性的关键作用。农村劳动力在城镇中的灵活就业不但有效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的结构性不足,而且为自身向城市居民的转化提供了有效的缓冲,提高了其在城市立足的可能性。本文的相关分析表明,大力发展灵活就业对于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文章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发展灵活就业规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我国是正处于城市化起步期的发展中农业大国 ,城市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部份。但我国长期的城乡双重制度 ,二元结构明显 ,农村与城市间的差距明显 ,由此决定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 ,必须进行农村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探讨“城乡接合部”的统筹建设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规模空前的城市化进程,大量的暂住人口聚集到城市,在城乡交界之处定居,形成所谓的"城乡接合部"。由于城郊接合部被长期忽略和定位不明、规划滞后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城市受到城郊接合部发展所带来的困扰。学界普遍认为,城郊接合部正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最为活跃但矛盾也最为尖锐的地区,城郊接合部的统筹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最重要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13.
正非常感谢有机会前来参加会议,我主要围绕"中国的城乡一体化与就地城镇化"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第一,关于就地城镇化,首先要明确城市化的概念。所谓城市化无非是农村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怎么转变有两个路径:一个是农村人跑到城市里;另一个是农村地区当地的居民变成城市人口了,这是就地城市化,即经济比较发达、有一定人口密度、能留得住人口,可纳入上一级城市圈以实现与该城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农村地区。就地城  相似文献   

14.
刘群 《重庆行政》2008,(2):32-34
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繁荣城市农村,存在一些思想认识、政策导向、制度体制的障碍,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城市农村的对策思路,加快城市化步伐,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因为现代化社会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城乡联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社会。城市化不仅仅只是人口聚居方式的变化,实际上关系到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且不说城市化过程中造就和崛起的一大批城镇体系,必将影响到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单单只是居住者从乡村转移到城镇,也将使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活动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并进而导致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激变。当我们以此来分析上海郊区妇女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时就会发现,正是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郊区妇女…  相似文献   

16.
实现湖北城市化的历史性跨越──2000年湖北城市化研究报告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课题组所谓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人们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伴随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工...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以"亦工亦农"群体、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三类人群为界标,可以将中国城市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小城镇发展阶段,城市化的动力源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集体性生存需求,但这部分人口由乡村向城镇的转移是不完全的,人口的兼业和可逆性是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推动农民工这股洪流的动力则是城乡之间生活水平的差异和农民工个体的求富欲望,城市化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地位低下和生活条件差,他们并不认同城市是自己的家园。而关于失地农民,最为关键的仍是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政策性歧视消除之日,乃是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之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国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将转移到城市中去,我国城市化水平将有较大提高,设市城市的数量也将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探索我国城市发展道路,加强城市管理,对于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促进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建国初至七十年代末,二是七十年代末至今。七十年代末以前,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过程比较曲折。建国初,…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西部城市化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西部城市化的必然选择.发展小城镇不仅有利于促进西部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题,而且还能降低西部城市化成本,减轻西部城市化对环境的压力,走出一条多层次、多特色的城市、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真正成为西部开发中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20.
加快农民工城市化进程的若干措施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已取消了区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但人们发现我国城市化进程并不理想,据统计,我国仍有2亿以上在非农部门就业的“农民”无法实现“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严重落后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速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国长期并存的城、乡两个福利体系并没有因户籍制度的改革而有所改变,而与此同时,我国并未建立起帮助农民工从农村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