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具有战略高度和现实紧迫感的伟大构想,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总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和平发展、国际合作、普遍安全、文明交流、全球共同治理、总体稳定与均衡发展等基本原则,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共享文明成果、共同富裕发展美好愿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热爱和平、倡导和平、维护和平、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源于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和平外交理念的选择和承诺,合作共赢战略是和平外交理念的核心和举措,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平外交理念的目标和归依。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为解决全球问题提出了有效方案,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迅猛而深入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人类各个区域在根本利益上越来越休戚相关、命运与共;另一方面,在人类整体仍然被国家所分割的情况下,国家间合作共赢的取向受到自利的国家理性的侵蚀。国家间的合作共赢常常陷入博弈论所谓的囚徒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同价值,如果认真落实,无疑将会在国家间合作共赢体系建构上产生积极的驱动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同价值的提出,既立足于全球化时代不同区域的人类群体或个体,已经在存亡、绝续、祸福等方面有重大合作收益的基本现实,又立足于人类在处理涉及整体性存亡、绝续、祸福等问题上存在国家理性自利所滋生的诸多零和博弈的囚徒困境,更立足于各国现实主义理性选择的自利在缺乏共同价值导引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的事实。中国在试图对全球发展施加有效影响并追求贡献更多智慧给全球发展的动机下,提出培植和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积极倡导全球范围内国家间的共同价值。正是试图从各国命运与共的高度和相互承认为人的角度,为国家间合作共赢体系建构提供的双驱动。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对人类命运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做出了创新发展。它主要包括: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等。这五个方面集经济、安全、社会、文明与生态于一体,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勾勒出未来国际发展的前景,是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应对全球挑战的"中国方略",不仅日益产生强劲的现实引领作用,同时也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推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尊重世界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反映了中华文化追求和平、和谐,建设大同世界的理想,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潮流和诉求,是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文明与文化要互鉴共进,通过文明和文化的交流增进共识,推动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外交创新性发展的导向作用体现在推动互联互通、改善全球治理、发展稳定大国关系、营造良好周边环境、开展广泛区域合作五个方面。在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实践中,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泛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深化同非洲、拉美国家的互利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了社会主义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体现并弘扬了中国积极倡导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具有宏大的世界视野和崇高的人类情怀。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文明基因,打上了深深的传统文化烙印,在全球化时代,以中国智慧和鲜活的实践经验,为建构新型国际关系,开拓社会主义蓬勃发展道路贡献了中国方案,在当今世界的时空场域下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论。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全人类共同价值论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对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困境的理论探索和现实应对,充分展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共性,反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时代之需,揭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应当遵循的共有价值理念建构规律.这一思想是我国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制度回应现代文明的价值追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是中国价值立场的鲜明表达,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政治智慧.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强调联合国宪章基本准则的共同遵循、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构建、强调全球治理与世界和平同向同行、强调全人类普遍意义的价值共识、强调文明交流互鉴的智慧原则.  相似文献   

9.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出中国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纵览全局,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进步潮流的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成为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正>自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系列双边和多边重要外交场合多次提及并深刻阐发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使得这一理念日渐清晰并不断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为解决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中国方案,为21世纪国际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深刻认识,是主观上的思想解放,是中国对国际战略的一种富有远见的顶层设计。命运共同体内涵丰富,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包容互鉴的文明观,是具有前瞻性的新的战略理念,它以构建周边、地区和发展国家命运共同体为基础,倡导各种形式和层次的国际合作,把硬措施与软理念结合起来,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要科学辩证地把握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命运共同体是复杂的、矛盾的,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深刻认识,是主观上的思想解放,是中国对国际战略的一种富有远见的顶层设计。命运共同体内涵丰富,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包容互鉴的文明观,是具有前瞻性的新的战略理念,它以构建周边、地区和发展国家命运共同体为基础,倡导各种形式和层次的国际合作,把硬措施与软理念结合起来,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要科学辩证地把握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命运共同体是复杂的、矛盾的,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并获得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因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支持不同国家增加相互依赖性、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以及人类应对共同挑战的强烈意愿。当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也存在来自国际体系中国家利益导向、脆弱的主权争端以及不同国家异质的文明、宗教与发展水平的限度。为进一步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各国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推进,包括深化地区合作,培育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机制建设;发挥专业性国际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次区域、区域和全球多层面充实国家间关系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根据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阐述可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平等与共享的指导原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维度、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维度、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维度和世界发展和平维度等方面分析"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多维互动关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规划:首先使区域内国家具备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合作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共同利益基础;其次发展形成合作与法制相对稳定的责任共同体;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新发展理念是从关切现实问题角度出发,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历史进程,汲取了中华传统哲学思想的智慧,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现实价值、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以共商、共建和共享为核心,为化解资本现代性问题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分裂以及由贫富差距加剧所引发的扭曲社会样态;以互利共赢,合作共享人类文明成果,走向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共同繁荣为旨归,倡导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价值理念,致力于弥合由于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所引起的"中心—边缘"的对立与冲突;以中国传统智慧的"互系性通变"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结合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为全球一体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方案"。习近平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发展理念对于发展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塑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共创人类和平发展大业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21世纪,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致力于推动多极多元的国际新秩序的构建。中国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是中国话语权的新表达。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文化兴盛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走进"新时代"的国家实力较量,其高端形式是文化与文明的较量,因此文化建设的成色与品质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改革发展向前推进,既需要文明自觉的不断反省,更需要文化自信的精神引领。中国在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和挑战时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符合全球化良性发展的时代潮流,体现了携手同行、共赢共享、造福世界的天下情怀、中国智慧和文化自信,也向世界传递了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新时代的中国亟需通过制度正义、体制调整与实践创新等充实中华文化的实力和提升中华文明的水准,推动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最大程度文化认同与文明共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8.
蒋光贵  曾理  蒋敏 《创造》2019,(3):6-9
正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理论不断深化、政策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研究这个过程,对于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一、从和平发展设想到提出世界多样性基本原则人类共同体思想,从理论上看,马克思早就阐述过,《共产党宣言》就预见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并完善了人类共同体思想。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概念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价值。“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倡议践行了这一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所包涵的全球治理价值及逻辑包括:中国哲学与政治文化中“推己及人”“己欲达则达人”的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中国道路与智慧,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中国新时代的共同体精神与软实力体现为自信、包容、开放、平等、团结、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促团结,其对内为民族精神共同体,对外表现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从民族精神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主张尊重他国文化与政治制度、平等正义、互惠互利、协同发展,实现相关国家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准则和全球治理价值。依托“一带一路”,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价值将对全球治理产生重大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13,(12):12
6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并日益成为利益攸关的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中国愿与东南亚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这一梦想。中国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