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月日,一师一团希望路社区开展困难群众生活摸底排查工作,旨在全面掌握辖区内困难家庭的具体数量,面临的困难状况和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希望路社区工作人员对去年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进行了重点排查,落实脱贫脱困情况。该社区工作人员把困难群众摸底排查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认真开展排查摸底工作;做到困难群众底数清、情况明,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把低收入家庭、困难党员、老弱孤残等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2.
武正斌 《支部生活》2006,(12):25-25
江城县拓展社区党建新思路,扎实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的建立。一是建立党员责任区。在社区设立“党员责任区”,使社区居民的思想教育、社情民情信息的收集上报、社会治安维护等工作都有党员负责。二是建立“社区党员示范户”制度。把社区中的优秀党员户列为“党员示范户”,悬挂“社区皆品示范户”牌子.  相似文献   

3.
张敏 《党建文汇》2021,(2):37-37
针对流动党员不断增多、教育管理难度不断增大的实际,近些年来,新疆昌吉市按照“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形成管用有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该市乡镇、街道党(工)委组织各村(社区)对流动党员进行排查摸底,坚持做到“五个清楚”,即对党员基本信息清楚、去向清楚、流动时间清楚、思想状况清楚、生活状况清楚。  相似文献   

4.
王勃 《党的建设》2011,(6):46-46
今年以来,临洮县通过实施在职党员“双重管理”,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共建共联,统筹推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一是建立在职党员登记报到制度。按照“三个摸清”(摸清党员底数、摸清党员的特长、摸清党员居住社区)的要求,对在职党员进行一次全面摸底,登记造册,并及时反馈社区党组织,建立社区在职党员名册和档案,做到不重不漏。  相似文献   

5.
到2004年12月底,文山县累计筹资“党员互助资金”73万余元,其中,党员捐款52万元,财政拨款5万元,党费划拨12万元,全部用于扶持农村贫困党员发展生产,春节慰问贫困党员,特困党员的生活补助,病故党员家属抚恤补助等。共滚动发放“党员互助资金”78.35万元,帮助399户贫困党员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行业,户均增收1000元;补助、慰问特困党员1254户。“党员互助资金”的建立,充分体现文山县广大党员关注贫困、奉献爱心的精神,是帮助贫困党员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金捷 《党课》2009,(6):70-70
武汉市江汉区创新多种方式,以加强党员管理。其主要做法是: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党员信息库,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对社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重点改进在职党员、待业党员、流动党员、“人户分离”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的管理方式。对全区优秀党员实施跟踪管理,  相似文献   

7.
墨江县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就是全县每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帮扶一户农村困难党员。目前共有517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与农村困难党员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十”,就是每年创建10个县级党建工作示范点。  相似文献   

8.
钟新 《党建文汇》2006,(10):29-29
合肥市包河区大圩乡针对农村党员特点,实施“党群户联网”工程: 十户一单位,结成全覆盖的党群联合体。村党组织对本村党员骨干的行业特点、个人特长、参与热情和群众的困难和需求情况进行认真摸排,找准党员所长和群众所需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按照“村组牵头、自愿协商、就近联户、相对稳定”的原则,以党员为骨干,建立“多户联合、共同发展”的“党群户联网”。按照每10户左右家庭组成一个联网单位,全乡6000多户农民全部“上网”,实现农村党员联系群众的网络化。群众选户长,充分调动党员骨干积极性。每一个户联网单位设户长一名、副户长1名~2名。户长由党员群众民主推荐。经村“两委”研究批准后产生,签订“户长承诺书”。村党组织向户长授予红色“户长”门牌,在村务公开栏开设“户长风采栏”,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相似文献   

9.
去年,鄂州市组建以基层党员为组长的“邻里关照互助组”。354个村(社区)党支部成立以村干部、党员牵头的互助组,每个小组负责10户农户。垮互助组每旬、村互助组每月都要召开一次碰头例会,商议帮扶对象情况和解困措施。目前,全市已成立3万多个“邻里关照互助组”。形成了“十户一体、户户相联、一家报警、家家相助”的联防工作格局,解决了农村弱势群体困难无人帮、治安无人管、纠纷无人调、信息无人报的“四无”现象。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21,(7):52-52
把流动党员连在线上。每季度开展1次流动党员集中摸底排查,建立健全流出党员和流入党员数据库,做到流动党员底数、去向、流动时间、联系方式、居住地点、就业状况、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八个清楚”。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管理机制。把学习课程搬到网上。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吴忠党建网、“智慧党建”等平台.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岳池县在农村党组织中开展“党员中心户双带富民”创建活动,从党员致寓典型中评选“党员中心户”,要求每位“党员中心户”至少带领5户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为鼓励所有“党员中心户”充分发挥带头创业致富和带领村民共同创业致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很长一段时间。遂宁市安居区玉丰镇周家湾社区因多盏路灯不亮,300多户居民夜晚只能“摸黑”出行。社区党员把这一问题带上“党员议事日”,不到5个工作日,损坏的路灯就全部修好了。社区居民夏乐清高兴地说:“过去有事跑断腿,如今只要向党员动个嘴!”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3,(12):41-41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积极探索创新党员管理“信息化、坐标化、分类化”三化融合模式,对党员实施科学管理。信息化交互共享。依托数字化党建信息平台,建立全域覆盖、多向互动的党员动态信息管理系统,以党员身份证号为统一识别码,详细记录党员基本信息、志愿服务、组织生活等情况,积极构建基层党建网络服务体系;坐标化精准定位。围绕党建惠民工作体系建设要求,按照定位、定岗、定标、定责相关标准,绘制基层“坐标管理图”,精准定位镇(区)、村、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示范户)位置,注明“党员在哪”“党员属哪”“党员干哪”等信息,实现管理的精准无误;分类化服务联系。根据党员专业专长,分类管理党员。实施在职党员“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双向考核”管理,激发服务热情;  相似文献   

14.
抚顺市新抚区针对流动党员分布散、流动性强的特点,实施五项招法,打好"五张牌",不断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打好信息牌。建立流动党员电子信息数据库,确保流动党员情况底子清、数据新、资料实。截至目前,全区280余名流动党员全部录入数据库,通过网络直接联系的达80%以上。针对流动党员中青年人比例较高的特点,开通流动党员专  相似文献   

15.
盖焕友 《奋斗》2003,(10):45-45
双鸭山市尖山区创新扶贫方式,根据辖区内人口多、党员户多、贫困户多的特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弘扬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率先在社区开展了“结友情、送真情”,党员“户对户”家庭式帮扶活动。这项活动不仅使帮扶对象得到了实惠,走上了致富路,而且帮扶主体也得到了教益,使党员接受了一次党的宗旨教育,党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3,(12):40-40
去年以来,针对城市社区党员管理难、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的难题,河南省鹤壁市探索在城市社区中推行“党员中心户”制度,架起了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他们按照“易于集中、方便管理、便于活动”的原则,在每200户居民中选择1名素质好、懂政策、有热心、威望高的党员,重点是退岗离职老党员作为“党员中心户”,就近联系5-10名党员,由中心户党员兼任党小组长,利用晚上、假期等空闲时间,组织附近党员开展各类党建和文体活动,如收看时事新闻、组织学习讨论、开展社区义务服务、扶贫帮困献爱心等。同时,以街道为单位制定考核办法,年底对“党员中心户”进行考核,评选表彰一批作用发挥好、带动能力强的“党员中心户”,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7,(10):45-46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按照就近方便、集中联片、合理布点、示范辐射的原则,在全市农村建立了一大批“党员中心户”,在党员教宵、致富增收、倡导新风、为民解难等方面逐渐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07,(9):39-39
一是建立“登记管理”制度,“管实”在职党员。在全县三个社区分别建立了在职党员联络站,并确定了联络员,对辖区内的在职党员进行登记造册,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二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管住”流动党员。制定了社区党员外出报告制度、定期汇报交流制度和支部定期探访制度,在各社区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站,对辖区内的流入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卡。  相似文献   

19.
针对部分农村党组织片面要求党员尽义务、作奉献.忽视党员权利的问题。郯城县在完善老党员定补和困难党员补助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农村党员权利保障新机制,确保农村党员受教育权、参与决策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连广财 《党课》2007,(2):71-71
为促进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探索实施了“党员认岗服务积分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实施过程中,他们注重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支部定岗。全区各级党组织通过发放信息调查表、走访群众、网络调查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收集农民群众服务需求。将需求分类整理确定为党员要认定服务的岗位,内容涉及教育、帮扶、治安、卫生、宣传、咨询、修理、文化、信息等9大类。二是党员认岗。通过建立“三种关系”,即:对在职党员建立双重管理关系,对流动党员建立过渡管理关系,对离退休党员建立委托管理关系,全面推进党员进村入户登记报到工作。党员可根据自身实际,自愿认领服务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