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伟迪 《时代法学》2008,6(2):43-51
我国经济、立法、违法犯罪都在高速增长,说明我国法治存在重大偏差。三高态势的背后是法治的三大难题:社会心理和社会制度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个公民,人性误解成为一切问题的根源;因制度原因部分公务员蜕变成官僚,官僚成为最大的反法治群体,官僚跋扈是我国法治肌体的最大毒瘤;某些法律条文粗糙。应从人性平等到人权平等、强化权力制约机制、精修法律三个方面来化解难题。  相似文献   

2.
西方法治思想起源于古希腊,七贤、柏拉图等人的法治观点深深地影响了亚里士多德,他丰富并发展了他们的理论。在亚氏身后的追随者如阿奎那、哈宁顿、哈耶克等人,又在亚氏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亚氏成了一位承上启下者。  相似文献   

3.
申建平 《北方法学》2013,(3):115-121
作为西方思想文化摇篮的古希腊是西方法治思想的发源地,亦是私法文化的萌生地。古希腊比较健全的私有制和奠基于其上的比较发达的商业贸易经济,为私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坚实的社会经济条件。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度为私法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私有制度、财产观念、商业精神和民主制度促进了希腊私法文化的萌芽。希腊人把法律作为建立一种理性、正义的秩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把法律看成安全、自由、权利的保障。希腊城邦的法治精神也因此而奠定。这种法治思想体现了人性的要求,是私法精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法治的前提     
刘太刚 《法学家》2002,(5):63-67
现代法治理论的最初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尽管柏拉图在早期著作《理想国》中倡导贵族政体即贤人的人治,反对民主制和法治,但在其晚年的著作《法律论》中却转向法治主义。其弟子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则明确指出:法……  相似文献   

5.
学界将西方法律、法治和宪政的传统追溯到古希腊的观点是大可质疑的,有必要重新思考古希腊与近现代西方法治和宪政的关系。古希腊文明本身就罕有法治和宪政的基本要素,其文明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甚至是与近现代法治和宪政的精神根本对立的。古希腊城邦(国家)至上,权力不受制约;古希腊有较为充分的民主,但缺乏近现代法治和宪政的基本要件;古希腊不具备近现代法治和宪政语境里的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保障。古希腊与西方近现代法治文明的亲缘关系是一种人为建构的产物,其目是证明建立的这种法治文明是西方所独有的文明,还要证明这种文明不单当下是优越的,其过去的传统也是优越的,以体现出西方文化对其他文化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蔡勇 《人民检察》2012,(5):66-68
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1791年美国联邦宪法第六修正案规定:"在所有刑事指控中,被告都应享有……获得律师帮助进行辩护的权利。"但是,由于人们在金钱和财富方面的不平等,这种表面上人人平等的宪法权利实际上隐含着实质上的不平等。那么,在通常需要破费巨额金钱才能买到程序公正和平等法律保护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一条规定“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将劳动法与公务员法并列起来,将两种不同身份的劳动者平等地适用在同一个行政法规下,这样的规定在公务员与职工退休金、劳动权利救济等与权利有关的领域两轨制大行其道时,更显得珍贵,彰显了法治下人与人的平等。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是法治思想的发源地,希腊文明造就了一大批追求法治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亚里士多德就是其中之一。《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思想包括了法治与人治、法治与自由、政体、正义等的关系,把握这些法律思想,理解其内涵,对我国的现代化法治进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平等"是现代文明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但对它的理解却颇有争议,包括法律上的平等。人与人的差异显示了平等观念的核心——人权,人权的基本要求是人格的独立和与此适应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因此不能把平等理解为无差异或把所有的差异理解为不平等。因为人与人的差异并不一定是不合理的,人与人的差异的产生有自然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只有后者才可能是不合理的,才是平等观念所反对的,其中的要义就是使所有人享有"人权",即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人"的尊严和与之适应的物质待遇。平等的要求仅限于此,超出此义,必陷入荒谬。现代法律应以平等为原则,从制度上限制因社会原因所造成的人与人的不平等,并平等地适用法律,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法律可以从立法和司法多种途径追求平等和保护人权,但其只能从制度层面为平等的实现创造条件,法律不可能消除一切不平等,法律更不会消灭一切差别。相反,法律在对平等的追求中还要保护合理的差别,故此,法律的公平原则中包含着差别原则。  相似文献   

10.
自从有了法律意义上的刑罚,刑罚正义一直是法学家关切的主题。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分别阐述论证了各自的刑罚正义思想——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念,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刑罚正义思想分歧的实质在于如何处理个人自由平等与社会秩序的关系问题,即自由平等与秩序的价值关系问题。秩序是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需要,没有良好的秩序,也就没有公民的自由和平等。同样,自由和平等是人的自然权利,没有公民个人的自由与平等,也就不会有良好秩序的形成。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刑罚正义思想则体现出二者内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考察,探求西方社会主要的政治意识例如平等、公共精神、法治、契约的产生。透视了古希腊民主下所产生的公共精神,审视了文艺复兴时期所提出的民主观念以及现代民主理念如何伴随公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未来公民意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当下法学界讨论近现代法治的传统定要追溯到古希腊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古希腊文明中相当一部分是与近现代法治理念相冲突的.即使古希腊城邦有着较充分的民主,但还是和近现代法治社会相去甚远.古希腊文明与近现代法治文明的传承关系是西欧资产阶级制度确立过程中人为有意架构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这种新兴制度有一个合法性的根源,也是为了突显西方文明对于其他文明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论行政歧视及其司法审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原则是实质法治的重要内容。行政歧视可分为制度歧视和执法歧视。从实质法治的角度看,所有的行政歧视都是违法行为。但从形式法治的角度看,行政歧视可能是违法行为,也可能是合法行为。所有的行政歧视案件都应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人民法院的审判理念应从行政法治的形式标准向实质标准转换,以完善对执法歧视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4.
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近两年报章上所见多为对依法治国含义、意义和如何进行的论述,但何谓法治和法治国家、如何实现法治国家则少有论及。很多人认为,法治国家就是依法治国过程的当然结果。其实不然。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对法治的含义有一个著名的表述:“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可见,法治是一种状态,是依法治国进程中一定历史阶段的理想结果,但不是当然结果。依法治国只是一种治国方略,其能否使国家达到一…  相似文献   

15.
加强人文精神,避免人的尊严、人的基本权利遭到践踏,必须厘清人文精神与法治的关系及人文精神在法治中的适用原则,人格尊严与价值是人文精神在法治中的支柱;权利平等是人文精神在法治中的核心内容;基本自由是人文精神在法治中的实现目标,这三项原则在法治中得到充分的适用就是法治人性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三种法治观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先秦法家所倡行的“任法而治”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阐述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法治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等 ,是讨论法治时经常提到的三种法治观。虽然这三种法治观都被称作“法治” ,但在治国目的、政治基础、人性假设、制度保障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一、法治和德治的内涵法治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模式,是指人们通过或主要通过法律对国家的治理而求理想社会的实现。法治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治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现在意义上的法治并不是中国文化的产物,而是来源于近代西方法律文化,但其精神和传统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古希腊尤其是雅典的城邦民主和法治达到古典世界的辉煌,其在公民范围内实现了较为彻底的民主和法治,但人的等级性划分和奴隶制度的存在,又使它与现代世界的民主和法治有了分野。然而,即…  相似文献   

18.
法律至上,是一切法治国家普遍奉行的原则,是法治之所以为法治而区别于专制、人治的根本特性.当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了"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主张之后,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法律至上作为法治的一项根本原则,逐渐在支配着人类的治国观念.  相似文献   

19.
美好生活是人民对于高品质生活的理想追求,而法治则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通过法治的平等原则确保人人拥有平等的人格、规定人人相同的地位以及赋予人人同样的法律机会,为人的尊严感的达致奠定基础.人民福祉是法治的根本目标,要通过法律制度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确保不同群体之间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及地域发展上的互补...  相似文献   

20.
苗勇 《江淮法治》2008,(2):21-21
人的社会存在是有各种不同的方式的,而所有的人,都必须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在今天,为了建设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