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构架知识产权诉讼正当性的判断标准在我国当前知识产权滥诉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知识产权诉讼正当性标准包括当事人适格、诉的利益和诚信原则。知识产权诉讼正当性标准的确立,有利于明确和完善诉讼制度的具体技术配置和法官相应的权限配置,同时,保障当事人诉权在知识产权实体法律与程序法律中的一致性。另外,知识产权诉讼正当性标准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延展性,能够实现知识产权诉讼程序的规范确定性与知识产权法制规范空间预留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由于知识产权权利本身公益性与私益性辨证统一的特征,以及知识产权权利行使的具体表现,使得知识产权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时有发生.这有构建我国知识产权公益诉讼迫切的现实需求,但是,又面临着传统诉讼的制度障碍.因此,需要审视构建我国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滥用的公益诉讼制度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的独占性与公共利益存在着天然的冲突,当知识产权人滥用其独占权,无限制地追求其独占利益时,公共利益的损害就在所难免。由于我国现有诉讼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因知识产权人滥用其独占权利而造成的公益损害无法得到有效救济。我国亟待通过建立知识产权滥用的公益诉讼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丹 《政法论坛》2023,(2):144-156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规定中仅有前置请求程序而无审查程序,对于股东起诉不构成实质性障碍,无法实现提前过滤无价值诉讼的功能。在当前公司法修改背景下,股东派生诉讼的生长土壤和发展路径将发生变化,制度潜力逐渐展现,股东派生诉讼增设审查程序将在顺应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扩张需要、促进公司监督机关职能发挥、协调诉讼动力不足与滥用诉讼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对我国当下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作用。2021年《公司法修订草案》中关于公司组织机构及相关内容的多处修改,为今后股东派生诉讼程序的改革提出了新命题。在考察借鉴英美国家股东派生诉讼审查程序的构造机理基础上,建议通过增加公司内部审查回应流程、探索外部独立审查制度、建立司法预先审查机制的路径,设置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审查程序规范。  相似文献   

5.
2017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行政诉讼法》作出修改,正式确立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总结试点经验、细化配套制度成为新法修改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深化的重要任务。通过试点两年来13个试点地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实证研究发现:行政公益诉讼案件量占同一时期总案件量的96.9%,其中办理诉前程序案件占行政公益诉讼总案件量的77.1%,诉前程序成功率为75.4%。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实际上是一个连接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融合外部监督与自我纠错的复合型模式。对于诉前程序的深化应当从其法律性质和实施效果两方面综合考量,可从明确履行标准、延长回复时间等角度完善"诉前程序+提起诉讼"的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双轨模式,并在贯彻落实新《行政诉讼法》的基础上从短期路径和长期路径角度完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李纪森 《法制与社会》2012,(23):126-127
为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和实现司法的大众化,许多国家设立或修改了小额诉讼程序,小额诉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已逐渐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司法改革的热点之一.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制度设计,已无法满足人们解决小额纠纷的诉讼需求,因而,借鉴(域)外的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小额诉讼程序,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法》修改中增加“公益诉讼”的条款使得我国开始建立公益诉讼的制度和法律依据.条款中对于公共利益规定的不确定性和狭窄性使得公益诉讼救济范围过于狭窄.诉讼主体资格限于有关机关和社会团体使得救济不及对,因而需要探讨将公民个人列为公益诉讼原告的迫切程度和必要性.原告资格扩张产生的程序矛盾和救济不力时,探讨初步建立解决原告资格矛盾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将小额诉讼程序作为简易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规定.小额诉讼程序的独立性具有现实基础、法理依据和程序功能,各国对小额诉讼程序进行了区别于简易程序的立法规范.我国《民事诉讼法》应采用在“第二编审判程序”中专章规定的立法模式建构小额诉讼程序规则,以实现案件真正的繁简分漉,实现小额诉讼的低成本和高效率,进而满足民事司法大众化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9.
自2013年1月1日起,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正式生效,在"新民诉"的若干修改中,小额诉讼制度是今年民诉修改的一大亮点。作为提高诉讼效率、方便群众诉讼的一项举措,小额诉讼程序的启动对我国诉讼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在其中,小额诉讼的适用范围以及适用对象作为此项制度的法律适用前提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小额诉讼制度的适用范围经历了三次重大的修改历程。第一次是在2011年10月公布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草案建议"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  相似文献   

10.
内容本文首先对小额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介绍,从小额诉讼程序与程序效益、小额诉讼程序与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对其法理基础进行了考察。同时检讨了我国目前简易程序的缺陷,分析了在我国设立小额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具体的法律文化、诉讼制度和司法环境,就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论专利被许可使用权之债权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专利法》第11条的“未经许可”规定来看,将专利权视为消极排除权较将其视为积极使用权更为合理。一旦将专利权视为消极排除权,专利权人不能积极行使排除权,专利许可是专利权人容忍被许可人“进入”了其“排除”范围,被许可人仅取得了使用专利的行为资格。而且,专利被许可使用权是通过合同产生的,被许可使用权是一种合同债权。即使在目前大多将专利权视为积极使用权的情况下,专利被许可使用权只能是合同债权,不能成为类似于用益物权的权利,也不能被物权化。  相似文献   

12.
专利权是一种绝对性较弱、客体不够确定的财产权。侵犯专利权行为的刑事制裁不符合专利权的性质,国际条约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立法也对其持审慎的态度。在我国,增设“侵犯专利权罪”存在诸多弊端,因此不应当设置该罪名。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提高发展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技术的需求者不可能也没必要开发出自己所需求的全部技术,“技术许可”就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取得形式。在“技术专利化”的形式下,技术许可常常表现为专利许可。〔1〕故而专利许可贸易———专利权人  相似文献   

14.
企业并购中专利权的调查及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盈利水平的激励之下,许多技术公司都把专利资产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秘密武器。为此,通过并购的手段来增强和巩固自己的专利组合、减少竞争对手,已受到众多公司的青睐和追捧。获取专利权已经成为企业并购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并购中有关专利权的调查和评价在并购交易过程中日渐重要,有时可能成为影响交易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徐新 《知识产权》2009,19(6):55-59
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范围是进行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的前提和基础。从现有法律制度及侵权判定需要出发,解释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范围时应当遵循整体性解释原则、区分性解释原则和限定性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16.
标准专利权滥用的法律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淑华 《知识产权》2006,16(1):46-52
通过透视我国企业遭遇专利战的严峻形势,总结标准专利权滥用的具体表现,并剖析其产生原因,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限制标准专利权滥用的法律体系,并对我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和制定有关专利和技术标准滥用的反垄断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平 《电子知识产权》2009,(2):15-17,21
专利技术进入技术标准已成为必然.在技术标准制定和实施中如何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以及如何保证技术标准的公益性、协调性和兼容性成为突出的矛盾.其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对技术标准中的专利权进行限制.从专利进入技术标准的动因可以考察对专利权限制的必然性,而从现有标准化组织的专利政策以及相关司法判例可以进一步分析专利权限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俞静尧 《河北法学》2002,20(6):61-65
长期以来 ,我国法律中关于专利侵权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民事处罚原则 ,对专利侵权纠纷的认识也局限在“是典型的民事权利纠纷”这一层次上 ,国内大多数学者较多强调民法理论对专利制度的统率、指导 ,略而不谈刑法理论对解决专利侵权问题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国内外专利权刑法保护、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围绕专利权刑法保护地位的确立 ,阐释了现存的困扰 ,并进一步论述了专利权刑法保护地位确立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力图揭示其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以便较为准确地把握专利权刑法保护的深度与力度 ,深刻地认识专利权刑法保护的重要地位 ,寻求专利权刑法保护地位确立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北方法学》2020,(3):149-160
反垄断法通常以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由对标准必要专利权滥用的行为进行规制。实际上,滥用标准必要专利权并非都可以适用反垄断法。单独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市场不应直接推定为独立相关市场,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更不必然拥有市场支配地位。大量无效、非必要以及过期专利充斥在技术标准之中也对相关市场以及持有人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产生直接影响。滥用标准必要专利权最主要表现是专利劫持导致的不公平高价行为,对此行为反垄断应采取比较谨慎和温和的态度,只适用于对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产生重大影响等非常特殊的情形。从法律效果和法律功能上看,仅仅依靠反垄断法规制滥用标准必要专利权案件还会存在对被劫持者关注不足的问题,并可能导致对权利人威慑过度进而引发反向劫持的风险。在肯定反垄断法在规制滥用标准必要专利权上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意识到专利法作为内部限制所具备的优越性,以及反垄断法之外,其他属于外部限制法律规范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太轩 《法学论坛》2013,(1):129-135
专利不断并入技术标准是当今技术标准发展的必然趋势。专利并入技术标准后,专利权更容易被滥用作为限制竞争的工具。在认定某种专利权行使行为是否构成权利滥用并受到反垄断法规制时,可以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标准,兼顾当时的知识产权政策。我国在对技术标准化中的专利权滥用进行反垄断法规制时,应当树立从严规制的指导思想,完善相关立法体系和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