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日政策与中日关系罗平汉在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中日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对于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中日关系,已有不少论述,而对建国初期中日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为何中日关系曾有20余年的不正常状态,而日中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又取得...  相似文献   

2.
徐鹏 《党史博采》2007,(6):49-51
<正>2007年,既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逝世十周年。抚今追昔,世纪伟人邓小平曾是抗日战场上的战将,为驱逐日本侵略者和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立下卓著功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启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航船,并成为中日友好条约缔结的和平使者;他更是中日关系永久性正常化的捍卫者,对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以指点江山的外交大手笔打开中日关系大门,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后经两国政府多次磋商谈判,1978年8月12日中日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在北京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应邀访问日本,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互换批准书仪式。这也是新中国领导人对日本的首次正式友好访问,此举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也被舆论视作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之旅。  相似文献   

4.
吴明 《学习月刊》2012,(10):12-13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也是中日关系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年.纵观中日两周关系史,既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近代以来日本军周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史。中日两国互为一衣带水的邻邦.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日关系有了长足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切实的重要利益.中口政府和民间友好合作应为和平发展时代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构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关系写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林泓今年是中日恢复邦交25周年。25年来,中日关系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在政治关系方面,两国领导人频频互访,建立了各种对话机制和渠道,相互增进理解与信赖,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在经济...  相似文献   

6.
《湘潮》2020,(4)
正2019年11月29日,惊悉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溘然长逝,不禁回忆起他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一段往事。1969年5月,我作为新华社和外交部联合派遣的记者赴日本常驻。l971年秋,日本国内要求早日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呼声空前高涨。一天,执政的自民党三巨头之一——总务会长中曾根康弘的秘书依田实来见我。依田实一年前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6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日本之行,无疑是给两国关系注入活力的开拓之旅。两国首脑互访机制的恢复和确立是拉动目前中日关系的最大动力,在经历了小泉执政5年两国关系的低迷之后,当前的中日关系正因为胡锦涛的访日而展现出“暖春”的生机,让人们对全球视野下的中日关系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8.
1978年签订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立了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基本原则,它与《中日联合声明》、《中日联合宣言》共同构成了中日关系的三个基本文件。《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来的实践证明,凡是中日两国遵循这个文件的精神,中日关系发展就顺利,反之就出现曲折、甚至倒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两国代表正式谈判到最终完成缔约,正值邓小平第二次和第三次复出,负责主持国务院工作时期。邓小平非常重视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签订等工作。在第二次复出时,邓小平促成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正式谈判,在第三次复出后不久即恢复了中断三年之久的条…  相似文献   

9.
历史认识问题是处理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性问题;战后日本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足,导致中日政治关系的反复,不利于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渐进式的历史和解”是解决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有效途径;今后应立足发展,增进理解,奠定形成共识的基础,促进中日关系重新走向正常化。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在战略层面上重新调整和定位的新阶段。在构筑跨世纪对外关系新格局的进程中,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调整对日政策、处理对日关系,建构中日关系战略格局的?本文拟对此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月读     
中日关系出了什么问题吴学文卓南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3.00元本书是吴学文和卓南生的对谈录。本书的第一章至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2000年在北京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就战后中日关系进行的多次对谈为基础修订而成的。第五章、第六章是为庆祝《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签署25周年(2003年)及透视“亚洲杯中日足球风波”(2004年),为新加坡《联合早报》进行的两次对谈的中心内容。第七章是应《环球时报》与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的“国际论坛”特别栏目而作的对谈内容。本书作者吴学文现任中日关系史学会名誉会长,研究日本问题50多年。卓南生现任日本…  相似文献   

12.
4月11日至13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了52个小时的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总理7年来首次访日,而且此行正值中日关系发展处于微妙而又十分关键的时期,备受两国舆论乃至亚洲、世界的关注。在温家宝总理4月访日前夕,中日关系传来一系  相似文献   

13.
中日关系一直是我国对外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对其日本这个盟国搞了越顶外交,加上日美经济矛盾发  相似文献   

14.
2005年4月5日,日本文部省公布了新版历史教科书的审定结果,由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美化日本侵略历史的教科书获得通过。由此,理所当然地引起了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激烈反对,所谓“教科书问题”再一次成为日本和周边国家关系中的一个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科书问题已经屡次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结”,不但多次引起两国外交上的摩擦,更重要的是日益损害了两国国民、尤其是中国国民的民族感情,成为两国关系中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直接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与持续发展。1982年,在中日关系中第一次出现教科书问题,引起了…  相似文献   

15.
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的客观需要。中国几代领导人一贯高度重视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积极倡导睦邻友好的对日方针。2008年,胡锦涛主席对日访问的“暖春之旅”,站在历史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秉着为两国人民谋福祉的高度负责精神,通过双方领导人坦诚深入地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开启了新世纪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6.
正背景介绍原载1936年10月15日《红色中华》第306期十月革命专号第3版。该版刊发了《交换中日国交意见》报道。报道指出:"蒋介石于八日接见川越大使,彼此交换中日关系的意见,首由川越大使陈述中日两国关系办事效率对中国的态度,使中日两国努力消除增进友谊的障碍,谋两国互有利益的合作……谈话经数小时之久,对于调整中日国交的根本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东海能源争端问题,是中日两国海上领土争端的延续和具体体现.并成为困扰中日两国关系的新的热点问题。2008年6月18日,中日两国政府经过多轮磋商,终于达成协议,发表了关于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的声明,这使得长时间引发中日关系紧张的矛盾焦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然而,由于涉及到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东海问题将成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难解之局。但是,为了中日两国的长远发展进步,为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必须寻求路径努力破解这一难解之局。  相似文献   

18.
于青 《世纪桥》2005,(6):3-3
中日关系目前处于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困难、最低潮的时期。我认为,这句话可以简要地说明中日关系的现状。导致中日关系出现最困难、最低潮这一后果的前因,可以分为长期原因、中期原因和近期原因。长期原因可以追溯到战后。由于美国的“冷战”政策的需要,东京审判的效果未能完全实现,日本战犯没有得到清算,为日后右翼势力翻案和政治右倾化留下隐患。中期原因可从2001年算起。年初日本官方审定通过右翼教科书成为热点。4月21日小泉出任日本首相,8月13日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后一意  相似文献   

19.
1978年10月,为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仪式,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中日友好条约的缔结,标志着中日关系的新起点。因此,邓小平的这次出访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为打开中日友好交往的大门,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大学刚毕业,作为翻译便随同廖承志开展对日工作。在当前的中日关系形势下,追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廖承志为促进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警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友好局面,是很有必要的。接待日本“三团体”访华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在中日关系问题上,中国和日本要友好相处,争取日本人民。对于日本上层,不仅要做“左派”的工作,对于“中派”和“右派”人士的工作也要开展起来。1952年5月,高良富等三位国会议员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