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驰名商标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商标法的一个里程碑.新商标法明确规定有条件地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对注册驰名商标实行跨类保护.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应一视同仁,跨类保护的范围应扩大至未注册驰名商标.应适当引入社会认定,以确保驰名商标的认定能实现公正.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商标法》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不实行跨类保护 ,有以工具理性取代自然理性之嫌。对恶意注册他人驰名商标应规定撤销期 ,以杜绝滋生新的恶意、保障商标注册秩序的稳定。对驰名商标应增加先用权制度 ,赋予在先驰名商标所有人对在后注册人在撤销期使用商标行为返还不当得利的请求权。  相似文献   

3.
驰名商标作为一种商标保护方法和反不正当竞争的一项制度 ,受到世界各国以及社会各界的日益重视。我国于 2 0 0 1年第二次修订《商标法》 ,明确规定了对驰名商标予以法律保护的原则。正确认定驰名商标 ,是切实保护驰名商标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原则、认定因素、实质条件等进行进一步探讨。一 驰名商标的认定原则自愿原则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是商标注册和驰名商标认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但驰名商标认定还有着自身特有的原则 ,即“被动认定 ,个案认定”原则。对驰名商标的认定 ,我国历来实行的是“主动认定 ,批量认定”原则…  相似文献   

4.
左伯鸿 《青年论坛》2002,(2):99-100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的问题便凸现出来。驰名商标易于成为商标侵权者最主要、最直接的目标 ,对其进行特殊性保护十分必要。目前 ,我国的商标法尚不完善 ,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存在诸多缺失 ,十分不利于驰名商标的特殊性保护。因此 ,认清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际情况.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以及一系列行政规章、司法解释中,增加了有关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规定,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来看,我国对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的研究相对滞后,在理论与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为此,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的构建,以期完善相关制度,更好地保护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6.
第一条为规范驰名商标认定工作,保护驰名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驰名商标是在中国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 相关公众包括与使用商标所标示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生产前述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  相似文献   

7.
许英 《前沿》2005,(12):117-118
从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的一般关系上看,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为克服知识产权立法权利救济上的缺陷,作为一种补充性保护机制出现的。通过对传统商标法上的商标保护理论和驰名商标的竞争法保护理论的分析,提出应完善我国有关立法,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相似文献   

8.
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应注重商标权人的商标利益 ,防止其商品信誉因为商标淡化而受到损害 ,而不需要设置存在消费者混淆的前提。我国《商标法》应完整规定驰名商标的反淡化问题 ,结合《反不正当竞争法》 ,对驰名商标进行交叉保护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建立了较完整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制度,但司法认定却被严重异化,急需完善驰名商标认定体系,加强司法认定和行政认定的统一性。驰名商标作为一动态概念,在不符合其构成要件时,应按照驰名商标退出机制退出特殊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
从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看我国的商标反淡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巴黎公约>首次引入驰名商标的概念后,对驰名商标进行特殊法律保护已成为世界立法之趋势,其中之一就是商标的反淡化理论.我国新商标法吸收了商标反淡化内容,本文从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来分析商标的反淡化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内容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冯雪彬 《中国发展》2007,7(2):52-55
驰名商标是知识产权领域保护的重要对象,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关联性进一步加强,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对于保障中国商事安全和促进商事繁荣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中国在驰名商标方面的立法比较完善,但在对其认定和保护的实践方面还有不少需要探讨和厘清之处,该文从分析驰名商标的概念入手,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彭东昱 《中国人大》2013,(13):39-40
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商标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从完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遏制恶意商标注册、加强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等方面对一审稿作出了进一步修改。进一步明确驰名商标的内涵和保护原则驰名商标制度是在发生商标争议时,对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提供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非常重视。文章从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必要性入手,着重探讨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两个问题,并且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据商标局公告,认定商标是否驰名,是根据国际惯例和国家商标法的有关规定,考虑以下因素:即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该商标的宣传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以及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有关驰名商标的申请认定,"台商老朋友"曾在2004年第6期本栏目专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驰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等国际条约都对驰名商标提供了特殊的保护,而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起步较晚与国际公约的要求存在差距。笔者在分析和介绍我国对驰名商标的立法保护、认定方式、救济程序后提出了完善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蔡琳  田文英 《求索》2012,(1):155-157
近年来颇受非议的驰名商标行政认定制度,被学者们归结为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制度异化与驰名商标价值功能异化的根源所在,遂主张予以废除。然而该制度长期以来鼓励企业培育知名品牌的价值功能却不容小觑,将之完全废除未免有失公允。不妨将该制度纳入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名商品"的保护框架下,建立著名商标的行政认证制度,从而将鼓励创造知名品牌的功能,从现有驰名商标制度中剥离出来,以纠正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商标的使用,是商标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商标使用是商标法的核心问题之一。海峡两岸商标立法对商标"使用"这一概念的界定不一致,从而影响到商标的撤销、商标侵权的认定、驰名商标的认定以及恶意抢注的证明这四大商标制度的适用。因此,为了进一步落实《两岸智慧财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拓展两岸知识产权合作,需要在两个层面对商标"使用"予以互认和协调:商标"使用"总则性规定的协调以及上述四大具体制度中商标"使用"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青政〔2006〕89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程序,青海晶珠藏药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晶珠”注册商标,青海省藏羊地毯(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Tibetansheep及图”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省政府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取得的又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有法律规范中,虽不乏以抑制驰名商标恶意抢注为目的的制度设计,但是此类规定存在缺陷,不利于驰名商标的保护。基于现有制度在保护驰名商标方面的局限性,以及实践中通过事前注册以保护驰名商标的现实需要,使得有必要对防御商标问题进行研究。对防御商标的既有研究未能揭示该制度对所涉主体利益变动的影响。法经济学分析方法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法对该问题的探讨有着重要价值。防御商标制度带来的收益大于其成本,能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在制度构建方面,应明确防御商标属于"撤三"的例外。在第三人因商标不使用提起撤销该商标时,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商标局或法院可以对争议商标的驰名范围作出认定,在认定范围内的防御商标,将作为"撤三"的例外不被撤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注重使用注册商标的同时,也对部分生产尚不稳定、产品尚未定型的商品或者地产地销的小商品,使用了未注册商标。这种作法,不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的商标注册的自愿原则,有利于搞活经济。但是,有些地方对未注册商标的使用做了一些限制,迫使生产者和经营者临时应急注册。另外,有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如何正确使用未注册商标也不明确。为此,特对使用未注册商标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