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鲁别茨科伊是欧亚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理论家之一。他在《成吉思汗的遗产》等一系列著作中阐发了欧亚主义思想:反对以诺曼——日尔曼民族主义为代表的西方主义,淡化俄罗斯人与其他斯拉夫民族的关系,强调蒙古人200余年统治对俄罗斯的巨大影响;认为俄罗斯思想是用拜占廷东正教重新论证的蒙古国家思想;俄罗斯是成吉思汗遗产的继承者,担负着带领“欧亚世界”各民族统一这一世界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直接产生于俄罗斯民族的特殊发展历程,形成了与西方的民族主义不同的道路和特点,长期以来扮演着与西方文化影响相抗衡的民族精神核心内涵的角色。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两大支柱——弥赛亚意识和俄罗斯的特殊道路,为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石。正是在弥赛亚意识和俄罗斯的特殊发展道路的相互印证、相互作用下,俄罗斯民族主义才得以产生、发展和强化,并且深刻影响着俄罗斯的发展。其中,苏联领导人对待民族问题的态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民族和国家形成的过程也是俄罗斯民族认同形成的过程,东正教和专制制度分别为民族认同提供了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民族的思想也逐渐成熟,以东正教和专制制度思想为特征的政治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俄罗斯民族正是依靠这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基础,形成内部自我认同,确立外部自我形象,在众多认同标准中以此为主要指向。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史表明,大国地位和全球角色成为具有优势条件的民族国家为之不懈努力的理想和追求.大国思想在俄罗斯有着悠久而又厚重的渊源,既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又是俄罗斯独特社会历史文化塑造的结果.作为俄罗斯民族思想核心之一,至今,大国思想仍然体现在俄罗斯现实社会及其对外政策当中,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爆发的民族主义浪潮有其深刻的民族思想、社会背景、民族性格和社会基础。“莫斯科即第三罗马”观念、“斯拉夫主义”和‘‘欧亚主义”是其产生的思想渊源;解体造成的国力衰退和来自西方的压力是引爆的直接导火线;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两重性、矛盾性和非理性的特征是它的民族性格根源;“新俄罗斯人”、知识分子、军人和军工集团是它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民族性格历来饱受争议,这是一个经常遭遇外族入侵、苦难深重的民族;同时,俄罗斯又是一个屡次发动战争,侵占周边国家领土的国家。俄罗斯国家扩张立国的传统造就了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古老的村社和米尔文化是俄罗斯民族集体主义和平均主义思想的摇篮;笃信东正教的俄罗斯民族轻视物质享受,追求精神价值,为世界贡献了不朽的文学艺术瑰宝;理解俄罗斯民族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极端性格就如同破解斯芬克斯之谜;俄罗斯民族对权力的崇拜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即使全民选举的总统也一定要有继承人。俄罗斯历史是解开俄罗斯民族性格之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笔者在俄罗斯同行的帮助下,怀着人类要相互关心的信念,收集了远东一些士著民族的资料,并亲自到过几个民族区,收益非浅,感受颇深。认为研究民族问题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现将自己整理的资料及感受介绍如下:一、鄂温克人鄂温克人以前称通古斯人,是跨国民族,居住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中国东北和蒙古国尤热河上游及布伊尔一奴尔湖附近。俄罗斯境内的北方民族中(共26个民族),鄂温克族是人数最多的──2.8万人(中国境内7300人,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2000多人(1980年统计)。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通古斯语文。…  相似文献   

8.
对于苦难,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在俄罗斯,人们崇拜苦难,甚至享受苦难。在他们看来,受难者往往是圣人,受难的民族也往往是英雄而神圣的民族。在俄罗斯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一方面,苦难意识“往下走”,进入到历史发展的社会层面,进入到寻常的生活中;另一方面,苦难意识“向上拔”,提升到宗教哲学层面。二者相互渗透、影响、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特殊的民族心态之一。苦难意识使得俄罗斯人能够勇敢地面对灾难,具有在灾难中生存的能力;但同时,它也会盲目地自我崇拜,居功自傲,甚至夜郎自大。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民族意识是以东正教精神为核心的俄罗斯民族价值观,是俄罗斯国家要实现的社会理想。萌动期的俄罗斯民族意识是第三罗马帝国理想,19世纪俄罗斯民族意识是以官方民族发展政策为基础的斯拉夫派民族主义思想,当代俄罗斯民族意识是坚持民族特色的复兴道路。俄罗斯民族意识在发展中存在着自我反对、抽象化、理想化的问题,现今也面临着一定困境,但是它对俄罗斯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从彼得大帝时代起,在民族自我反省过程中,大俄罗斯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其核心要素是:(1)根深蒂固且极力张扬着的民族救世主义及其"帝国转移"理论;(2)国家思想的一元化及其在此基础上追求民族一致性;(3)帝国的俄罗斯化.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大俄罗斯主义对俄罗斯国家理想、对外政策、发展道路无不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作为一种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大俄罗斯主义特别强调俄罗斯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对抗性,结果造成了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欧洲之间严重的安全两难和国家政治与社会结构日趋脆弱.在大俄罗斯主义思想体系中,国家思想一元化是俄罗斯民族和国家同一性的根本所在,是大俄罗斯主义的重要特征,但也是其致命弱点.目前俄罗斯还没有一个一元化的国家思想,所以当今俄罗斯政坛上,意识形态多元化意味着大俄罗斯主义的退潮.  相似文献   

11.
弥赛亚意识是俄罗斯民族思想的主旋律之一,它具有深厚的宗教基础、充分的哲学阐释、极至的文学体现、有效的经济保证和强大的政治依托。在宗教层面,俄罗斯曾自诩是正宗基督教的继承人和拯救者;在精神层面,俄罗斯相信其民族的文化思想是拯救世界的精神武器;在政治层面,俄罗斯曾试图解放全人类;基辅罗斯、鞑靼罗斯、莫斯科罗斯、彼得堡俄罗斯、苏联以及后苏联时期分别彰显出不同的层面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道德自我完善是列夫·托尔斯泰宗教道德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植根于俄罗斯文化土壤,有着深层的民族传统意识渊源.托翁的戏剧创作同其小说相比较少为人所关注、研究,但托翁借助这一文学体裁同样阐发、宣扬了自己的哲学思想,道德自我完善亦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在俄罗斯的社会转型中,出现了一个从苏维埃人到新俄罗斯人的悄然变化的过程。现今的俄罗斯人生活在一个已经没有了苏维埃外形的时代,可内心仍未摆脱“苏维埃人文思想”的影响,当前牵制和掣肘俄罗斯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这沉积不去的“苏维埃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地域辽阔 ,横跨欧亚两大洲 ,夹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在世界文化图景中 ,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民族间隔着一层“铁幕”,它总会摇摆于东西方之间。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性格。他们在大敌当前时曾表现出非凡的爱国热情 ,勇敢顽强 ,不怕牺牲 ,但在和平时期 ,一些俄罗斯人又显得懒散 ;俄罗斯拥有堪称世界瑰宝的芭蕾舞艺术以及杰出的音乐、文学和绘画作品 ,但在日常生活中 ,一些俄罗斯人又不太看中较高的物质文化。思考这些现象时 ,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的诗句 :“用智慧理解不了俄罗斯 ,用一般标准衡量不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15.
微笑在交际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交际中重要的乃至必要的组成部分。俄罗斯人与日本人在交际中的微笑存在着诸多差异,分析他们的文化以及民族心理和交际实际,可以了解两国人在交际中微笑差异的缘由。人们普遍认为,日本人、中国人、美国人、西欧人是爱微笑的民族;斯堪的纳维亚诸国人是不爱微笑的民族。虽然俄罗斯人富有同情心,他们的善良和好客举世公认,但他们属于不爱微笑的民族。 就表面性、相对性和传统性而言,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具有两极性,他们既热情、开朗、情绪激烈,又很冷漠、沉闷、忧郁。许多外国人抱怨,在街上或…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伊斯兰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的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是一系列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中包括西亚和中亚伊斯兰教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推波助澜和大国在俄罗斯周边地区的竞争,俄罗斯内部特殊的社会经济问题和民族关系问题以及宗教问紧张关系等等。因此,包括俄罗斯、中国在内的国际反恐斗争将是长期和复杂的。削弱恐怖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消除其得以活动的社会根源有利于彻底打败国际恐怖势力。  相似文献   

17.
首先要说明的是,文中的犹太人指的是俄罗斯境内的犹太裔人,对他们的研究也主要是由俄罗斯学人所作的。犹太是一个历经磨难的古老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在公元前14世纪时,犹太部落联盟开始在巴勒斯坦南部形成,与之并存的以色列部落联盟也在这里的南方同时出现。这二者就是犹太民族的前身。关于这一民族主要有四种称谓:犹太(人)(Jew)、犹大(人)(Judah)、以色列(人)(Is raelites或Israeli)和希伯来(人)(Hebrew)。但在俄语中,这一民族却只有两种称谓,即израильтянин(以色列人)和犹太人(евреи,这个词也可以…  相似文献   

18.
尽管世居穆斯林的人口比例相当高,尽管今日的车臣等穆斯林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俄罗斯人却很少提及伊斯兰教文明,在俄罗斯人的认知中缺少穆斯林的概念,穆斯林并没有很重要的地位,更没有成为文明冲突的一方。在俄罗斯学者的笔下,穆斯林只有“鞑靼人”、“山民”和“吉尔吉斯人”。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穆斯林文化是落后的,习俗是古旧的,是终将被东正教或工业文明取代的。这种对穆斯林认知中存在的缺陷也是俄罗斯棘手的民族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民族意识经受了剧烈震荡的考验,目前正在恢复常态。大多数人已放弃苏联时代的认同,树立了“俄罗斯公民”的新的民族认同。群体历史记忆。特别是对苏联时代的记忆,是俄罗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民族自豪感依然很强烈,表明俄罗斯传统的爱国主义有牢固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人,特别是俄罗斯农民。苏联最初十年,在苏联政府的反宗教无神论宣传下,俄罗斯农民的东正教信仰发生了变化,表明苏联政府无神论宣传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说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得到了青年农民的承认。研究这一问题对如何引导青年接受先进的宗教文化意识,根除他们思想中的封建迷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